滴滴爲什麼一直「縱容包庇」順風車?

再一次,滴滴的"滴"變成了"滴血"的"滴"。

再一次,滴滴順風車引發悲劇,20歲的浙江女孩,在搭乘滴滴順風車時被司機姦殺。

自三個月前,空姐案發生以來,不少網友紛紛以自身經歷指控滴滴的無作為,可在所謂的整改之後,悲劇仍然重複上演,這一次,滴滴雖然迫於輿論暫時關停了順風車業務,但是其一直以來的縱容態度,卻讓人心寒。

滴滴為什麼一直“縱容包庇”順風車?

究竟,順風車業務對於滴滴來說有所重要,能為滴滴帶來什麼好處,值得滴滴對生命置若罔聞,也要包庇至此?

滴滴順風車成奪命

今年5月份的時候,鄭州空姐打車遇害案驚動了全國。

【5·6鄭州空姐滴滴打車遇害】

2018年5月5日晚上,空姐李明珠在執行完鄭州-連雲港-鄭州-綿陽-鄭州的航班後,在鄭州航空港區通過滴滴叫了一輛車趕往市裡,結果慘遭司機殺害。

2018年5月8日,警方告知家屬李明珠的遺體被找到,身中多刀。

2018年5月10日,滴滴公司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線索,尋找一位名為劉振華的順風車司機。

2018年5月12日凌晨4時30分許,經多方努力、全力搜尋,警方在鄭州市西三環附近一河渠內打撈出一具屍體。警方已對打撈出的屍體DNA樣本完成鑑定,可以確認,此次打撈出的屍體確係殺害空姐李明珠的犯罪嫌疑人劉振華。

事後,滴滴發佈聲明進行道歉,並表示將對順風車業務進行整改:

滴滴公佈順風車階段整改措施,將順風車用戶標籤和車主評價功能全部下線,車主每次接單前需進行人臉識別。

順風車暫停接受22點-6點期間出發的訂單,預估服務時間超過22點的訂單,會對合乘雙方進行安全提示。

滴滴承諾,在平臺上發生的相關交通事故、治安及刑事案件和用戶糾紛中,滴滴將主動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

除順風車外的整改措施將於5月31日前全部完成。

可就在我們已經選擇原諒滴滴之後,滴滴順風車再次奏響了"奪命"號角,8月24日,樂清女孩遇害。

【8·24樂清女孩滴滴打車遇害】

2018年8月24日下午,浙江溫州樂清市女孩趙某在虹橋鎮乘坐滴滴順風車前往永嘉縣,在向朋友發送"救命"訊息後失聯。

8月25日,警方在柳市鎮抓獲犯罪嫌疑人鍾某,該滴滴司機鍾某交代了對趙某實施強姦,並將其殺害的犯罪事實。

這兩起案例是最為人所知的,但是這不過是滴滴事故的極小的縮影而已。

據統計,過去四年的時間裡,媒體報道及相關部門處理過的滴滴司機性侵、性騷擾事件,至少50起。

在50個案例中,有2起故意殺人案、19起強姦案、9起強制猥褻案、5起行政處罰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騷擾事件;涉及50個司機,53名被害人均為女性。

在此次的事件中,滴滴的七宗罪被大家提及:

一宗罪,踢皮球的滴滴客服。相信大家早已經瞭解了樂清女孩遇害事件,對於滴滴客服以"保護用戶的隱私"為由,拒絕提供車牌號,然後,就是各種踢皮球的行為,大家都深惡痛絕。

二宗罪,從未進行的調查。在樂清女孩遇害之前,就已經有顧客對這位司機進行了投訴,可是滴滴並未進行處理。

三宗罪,疏忽的管理責任。據瞭解,順風車車主的申請條件非常寬鬆,註冊車輛既可在本人名下,也可不在本人名下,只需要有3年以上的駕齡,一臺價格6萬以上、車齡8年以內的車即可,其隱藏的隱患可想而知。

四宗罪,到底做什麼平臺?順風車可謂是滴滴快車的一個低配版,但卻是一個規避了政府種種管理的平臺。

五宗罪,恐怖的信息洩露。自空姐案發生之後,滴滴順風車的所謂社交功能就受到了大家的質疑,雖然在空姐遇害後,滴滴宣佈下線了社交功能,但其殘留下來的惡性影響卻仍然在不少滴滴順風車老司機的QQ群、微信群裡面保留。

六宗罪,壟斷造成的惡果。伴隨著滴滴的版圖不斷擴張,伴隨著市場上只剩下滴滴一家獨大,滴滴的寡頭也就自然成了萬惡之源。

七宗罪,不怕賠的心態。滴滴在相關說明中強調,我們承諾,無論法律上平臺是否有責,以及應當承擔多少責任,未來平臺上發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滴滴都將參照法律規定的人身傷害賠償標準給予3倍的補償。可所謂3倍的補償,到底是財大氣粗,還是真誠的道歉?3倍的補償,能換回一條人命嗎?正如同有人所說,人命無所謂,滴滴賠三倍。

順風車對滴滴來說,意味著什麼?

既然順風車業務自2015年上線以來,就一直吐槽不斷,甚至於在發生人命之後,滴滴也僅僅只是"整改一週","暫時關停"呢?

這其實與順風車的存在對滴滴的意義有關。

【順風車對營收貢獻有限,但覆蓋人數較多】

在2015年,滴滴順風車剛剛上線的時候,就以低於出租車、快車的低廉價格,以及新鮮的乘車方式,讓不少司機和乘客投身其中。2016年6月,滴滴順風車披露了運營一週年的成績單:平臺共運送2億人次出行,總行駛里程達到29.96億公里,使用乘客數突破3000萬人,覆蓋城市已經達到343個。

雖然覆蓋的地區和人數比較多,但順風車業務對營收的貢獻非常有限。

從單數來看,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滴滴順風車日均訂單達到200萬單。而根據官方披露的信息,滴滴早在2016年底就就達到了2000萬的日訂單。可以計算出,順風車訂單不及滴滴整體訂單數的1/10。

單數的差距直接影響了營收差距。且與專車、快車相比,順風車只是補充運力的一種方式,不以營利為目的,屬於互助型拼車平臺,由合乘的車主和乘客通過平臺簽訂合乘協議,按照分攤出行費用的原則支付費用,滴滴不對車主和乘客收取任何費用,僅提供信息撮合服務。不過,隨後滴滴自2016年起徵收每單5%的服務費,而滴滴快車抽成為25%,前者僅為後者的1/5。

由此可以看出,順風車業務並非是滴滴盈利的主要利潤點。

【順風車最大的意義:幫助滴滴的企業業務導流】

雖然從直接數據上來看,滴滴順風車並未給滴滴帶來直接的利潤,可事實上,滴滴順風車可謂是滴滴的隱形推手,其龐大的覆蓋人群完全可以幫助滴滴平臺上的其他業務進行導流。

用戶數據方面,截至2017年末滴滴順風車註冊車主3000萬人,註冊乘客1.6億人;2018年3月24日的數據顯示,滴滴出行APP的日活躍人數已達到1697.5萬。因此,滴滴完全有機會將順風車用戶培養成為專快車用戶,實現平臺內導流的。

從司機層面來講,在嘗試順風車後也有可能轉化為專快車司機。私人小客車合乘對順風車每日接單數有明確規定,以北京為例,每日不得超過兩單。對於那些希望以此賺取收入的司機來說,轉為專快車司機則成為自然的選擇。

【順風車:用最小的管理成本擴大盈利抽成】

除此之外,滴滴順風車還可以讓滴滴以最小的管理成本來擴大盈利抽成,這何樂而不為呢?

眾所周知,順風車的價格其實並不低,但是對司機來說,抽成比例卻比較低,可謂是哪怕職業開順風車,也能賺錢。這也就導致了很多車主並非上班一族,而是以盈利為目的,特地來開順風車的。而對於滴滴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喜聞樂見的現象,因為其不僅大幅擴張了滴滴的車源,也擴大了滴滴的盈利抽成。

除此之外,滴滴投入在順風車上面的管理成本也非常低,可謂是打了法律的擦邊球。按照現在的法律定義,順風車不屬於網約車範疇,不受網約車監管條例管轄,因為順風車被認定為"私人小汽車合乘"。

所以,滴滴的運營管理的過程中,硬生生的將其打造成了低配版的滴滴快車,不僅同樣有盈利分成,還可以利用順風車的監管漏洞降低了審核標準,減低管理的成本。

綜上可明白,滴滴順風車對於滴滴來說,意義也是非同小可的,滴滴是斷不可斷掉這條財路的。

一家獨大的滴滴,寡頭才是萬惡之源

事實上,滴滴之所以如此霸道,置生命於不顧,置輿論而不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其一家獨大,壟斷市場所導致的。

【滴滴獨佔市場份額92.5%】

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滴滴在2016年下半年合併Uber中國可算是里程碑式的勝利,除此之外,在過去4年時間裡,滴滴還一下子PK掉了30多家競爭對手,搖搖、百米、嘟嘟、打車小秘、大黃蜂……

數據顯示,2017年專車市場份額,滴滴獨佔92.5%,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滴滴為什麼一直“縱容包庇”順風車?

與滴滴不斷擴張所呼應的,還有出行市場的井噴式發展。

滴滴創始人程維曾提到一組數據:

每天服務的用戶訂單超過3000萬筆,4000萬人次,整個2017年,共有70億次用戶出行發生在滴滴。

與之相呼應的是,根據貝恩發佈的《2018中國新型出行市場研究報告》: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場,在調研過的2000名消費者中,62%的受訪者表示曾使用過網約車替代傳統出行。

這個數據,在德國是29%,在美國是23%。

滴滴的壟斷加上市場的不斷髮展,滴滴的寡頭地位無疑在這幾年得到了空前的鞏固。

【為搶佔市場,需要不斷燒錢】

事實上,為了不斷搶佔市場,滴滴需要有不斷的資本來滿足其燒錢的需求。

數據顯示,滴滴在2017年主營業務虧損2億多美元,整體虧損3-4億美元。不過今年3月,滴滴曾預計2018年其主營業務將實現盈利,淨利潤有希望接近10億美元,公司整體"微賺錢"。

正因為此,也有業內人士稱,因此滴滴需要更多的融資來填補這個空缺。

一方面,雖然收購了快的、Uber中國,在接近壟斷中國網約車市場時,又開始面臨新的競爭對手:美團、高德等公司近期都在網約車領域向滴滴發起挑戰,這意味著,滴滴需要更多的錢來打這場持久戰。

另外一方面,預期未來的新業務會投入大量資金,比如要在無人駕駛、智慧交通等領域大力佈局,就需要大量資金。

與此同時,滴滴還野心勃勃。

早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華爾街日便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滴滴出行正在討論進行數十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並且尋求至少700億美元-800億美元的估值,也就是4800億人民幣到5500億人民幣之間。

今年8月份更是宣佈,公司旗下汽車服務平臺正式升級為"小桔車服"公司,同時將對小桔車服公司投資10億美元,以支持其為包括滴滴車主在內的全社會車主提供便捷簡單、靈活實惠、值得信賴的一站式汽車服務。據報道,滴滴分拆其車服業務,主要是為滴滴的上市計劃做準備。

在滴滴被傳IPO提速之際,公司創始人程維還曾在4月下旬拋出了一個龐大的擴張計劃。他提出,滴滴十年後的發展目標,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

據不完全統計,滴滴海外擴張已經包含美國專車平臺 Lyft、東南亞的 Grab 、意大利的Taxify、以色列的Careem、印度的Ola,以及巴西網約車 99Taxi等多家本土化的網約車公司。

不僅如此,滴滴還密集成立了不少新公司,包括深圳北岸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南岸(上海)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滴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嘉興橙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興桔子共享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

從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公司名號中,可以發現程維有意在打造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滴滴的野心遠遠不止當下,而是一個更龐大的產業帝國。

而這一切,都是需要龐大的資金、龐大的用戶來進行支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