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女作家首富,大红大紫之后为何背上文妓这一骂名?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曾出现过这样一位大红大紫、盛极一时的女作家:

她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文采斐然,被誉为美女作家,一度与张爱玲齐名,当时有“苏张”之说;

她在27岁那年因不堪忍受家暴与背叛,毅然向丈夫提出离婚,此后42年里再未嫁人,直到她病逝;

她创办了中国首家完全由女性支配的刊物,曾靠写作荣膺“民国女作家首富”这一殊荣;

她在解放前后饱受争议,尤其是因曾为大汉奸陈公博歌功颂德而倍受指责,时至今日仍被不少人斥之为“文妓”;

她就是近现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著名女作家苏青。

她是民国女作家首富,大红大紫之后为何背上文妓这一骂名?

其实“苏青”只是个笔名,她本姓冯,名和仪,1914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祖父是晚清举人出身,父亲曾出国留学,母亲则以教育为业,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她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

冯和仪小小年纪便已显露出在文学方面的潜力,写得一手好文章,到她上中学后,就经常有精短散文见诸报端。国文老师曾对她的文才大为叹赏,甚至给予她“中国之光”这样的至高评价。

1935年,著名的《论语》杂志登载了冯和仪的处女作《生儿与育儿》。这本杂志的主编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大咖林语堂,他对冯和仪的文学才华大加赞赏,使得冯和仪大受鼓舞。此后,这位21岁的姑娘便陆续写出了不少与女性解放有关的文章,经《论语》、《宇风》等刊物发表后,迅速在文坛崭露头角。

此时的冯和仪,无疑已进入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她不仅文名鹊起,美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她本就眉清目秀、气质娴雅,只不过皮肤没那么白,总之是一个楚楚动人的才女,因此有了一个“黑美人”的绰号。

她是民国女作家首富,大红大紫之后为何背上文妓这一骂名?

早在中学时代,冯和仪便与一位男同学两情相悦。他名叫李钦,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标准的高富帅,曾与冯和仪在学校联袂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

他俩高中毕业后,男方便请人到冯和仪家中说媒。冯母欣然同意,冯和仪自己当然也很高兴,不过她不同意男方所提出的马上结婚的要求,表示只能先订婚,大学毕业后再结婚。

1933年,冯和仪与李钦同时报考国立中央大学,结果冯和仪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李钦却榜上无名,只得另行考入东吴大学。

冯和仪进入中央大学后,很快就因为才貌双全引起校内众多男生的关注与追求,男生都称她为“宁波皇后”,几乎每天都有人给她写情书或示爱。冯和仪一律拒绝,并明言自己早已订婚。

不过,李家听到一些风声后都坐不住了,催着她与李钦马上完婚。无奈之下,冯和仪在1934年回到宁波与李钦举办了结婚典礼。但第二年就因怀孕被迫中断了学业。

但三年后,随着抗战爆发,这对夫妇辗转到上海定居,他们的婚姻却陷入了危机。

她是民国女作家首富,大红大紫之后为何背上文妓这一骂名?

学法律出身的李钦在上海做了一名律师,但他完全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根本不关心养家,只知吃喝玩乐,用钱也毫无节制。他身上没钱就到处赊欠,债主找上门来讨债,每每使冯和仪陷入窘境。此外,他还背着冯和仪在外面有了女人。冯和仪是何等聪明的女人?为此,她和丈夫经常发生口角。

李钦继续我向我素,冯和仪忍辱负重,好言相劝,李钦不但听不进去,反而破罐子破摔,动辄对冯和仪破口大骂,最后竟发展到她拳脚相向,

即便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冯和仪对家暴和背叛再也忍无可忍,愤而提出离婚。最后他们终于达成协议,冯和仪抚养大儿子,另外两个孩子归李钦(后来冯和仪得知李钦经常打骂他们,便带回自己身边)。

过去写文章对于苏青来说只是一个业余爱好,离婚之后就成了谋生手段了。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还请了个保姆,生计着实艰难。

离婚后不久,苏青就在《古今》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题为《论离婚》的散文,以独特的观点和精到的笔法对男女婚姻作了一番精彩论述。没想到这篇文章却深深打动了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公博。陈公博此前也经历过婚姻上的动荡,因此读起《论离婚》来深有共鸣。

她是民国女作家首富,大红大紫之后为何背上文妓这一骂名?

《古今》杂志的老板朱朴就是汪伪政府的交通部次长,他知道冯和仪离婚后,便对她写文章奉承奉承陈公博,以此解决工作问题。

为了家庭生计急昏了头的冯和义,一时糊涂之下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竟然违背了一个文人应有的原则,听从朱朴的建议写了一篇《的印象》,对陈公博大加吹捧。只是她没想到,这篇文章却成为她后半生噩梦的肇始!

陈公博读到那篇文章后,非常高兴,当他得知冯和仪衣食无着后,便专门写了一封亲笔信,邀请她担任市府专员,职责是给自己处理文书工作,月薪1000元。

这样的条件冯和仪当然没法拒绝,于是她便进入政界。不过,她只干了两三月就辞职了,原因是她只适合做文人而不适合从政——她闲着没事居然写了篇文章批评公文的衙门作风来了。陈公博当然不高兴,便请她下了岗,但是每月的薪酬仍然照付。

下岗就下岗吧,只要有钱拿。冯和仪就拿着这些钱成立了天地出版社,创办了中国第一本由女性主导的刊物《天地月刊》,也就是从那时起,“苏青”这个笔名逐渐广为人知,读者和文友都只知苏青而不知其原名了。

她是民国女作家首富,大红大紫之后为何背上文妓这一骂名?

能够自主创业,而没有选择做一名拿稿酬的写手,说明苏青是一位颇具胆识的文化人。整个出版社从无到有,从汲汲无名到大放异彩,靠的主要是她一人之力。而且举凡写、编、校、审、印等各个流程,事无巨细均要一手经办,回到家中还要照管儿女,这番魄力与精力是令很多男人都自愧不如的。

尤其难得的是,苏青的出版事业蒸蒸日上,她一边干着各种杂活一边写书,竟还能保持极高的产出率。特别是之前她《结婚十年》这本书,一经出版后即大受读者热捧、争相购买,市面上的书远远供不应求,出版社便先后刊行达36版之多,实在令人咋舌!后来她的散文集《浣锦集》也同样大受欢迎,刊行了十几版。

有人曾对民国时期众多女作家的收入进行过统计,据说结果显示,排在榜首的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牛人张爱玲,而是苏青。因此现代人便给她便戴上了一顶“民国女作家首富”的桂冠。

她是民国女作家首富,大红大紫之后为何背上文妓这一骂名?

但正应了那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苏青在上海文坛的大红大紫,再加上她的确给陈公博唱过赞歌、打过工,于是很多人也将她划入“汉奸文人”的黑名单,再加上她当年不少文章中用词非常大胆,不讳言男女之事,因此又被冠以“文妓”之恶名。

可想而知,苏青背上这样的黑历史,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是无论如何都洗不清的。后来她在文坛便逐渐归于沉寂,甚至悄无声息了。原来她为了生计,已改用冯允壮的笔名,混迹于戏曲创作圈了。

1955年,苏青因一封信涉嫌“胡风分子”入狱,1956年被释放,不但恶名更著,而且连维持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万分困顿的苏青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先后患上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连生活都难以自理。这样的境地,怎一个惨字了得!

1982年,这位曾盛极一时又饱受非议的才女溘然长逝,享年69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