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学生都在干嘛?整容!六成学生欲整形,“整了”就“美了”?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沉迷整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去年8月的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多万整容人群,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比约为80%,学生群体约占50%。网上关于准大学生暑期整容的新闻也比比皆是。

近日,记者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了解到,进入暑假,该院的医学美容手术量增加了46%,手术预约也已经到了一个月以后。这也吸引了社会的诸多讨论,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纪,真的整了就等于美了吗?

故事 | 准大学生:担心军训会影响刚隆好的鼻子

7月17日早上5点,柳莹(化名)就起床了,因为今天,她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再过两个月,这个18岁戴眼镜、单眼皮、圆脸的可爱小姑娘,就将正式开启大学生活。这个暑假,柳莹从老家沈阳专门来到在北京工作的姐姐家,趁着这个比以往都要长的假期,她要完成进入大学前“To do list”上的一件大事。

暑假学生都在干嘛?整容!六成学生欲整形,“整了”就“美了”?

6点,柳莹从姐姐家出发,她的目的地是西五环外被俗称为“八大处整形医院”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今年春节期间,柳莹第一次萌生了“割双眼皮”的想法。“每天照镜子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单眼皮,再看到别人的双眼皮,好羡慕。而且现在割双眼皮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就想要不要尝试一下”。

之后,柳莹从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渠道搜索有关双眼皮的信息。高考结束后,跟爸妈说了自己的想法,“我爸妈都还挺支持我的,他们就担心安全问题,叮嘱我说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所以我才来的”。

7点半,到了医院,挂号。根据自己此前做的功课,柳莹选择了今天出诊的面颈部整容中心主任、知名专家王佳琦。

9点50左右,柳莹走进了诊室。诊室内有两张桌子,对面坐着两位大夫,分别是王佳琦和他的助理张玲。王佳琦的桌前放有几张白纸、一支笔和一面镜子。

“大夫,我想割双眼皮”。柳莹坐下来,直奔主题。摘下眼镜,王佳琦仔细看了看她的眼睛,“我想做扇形的,您觉得合适吗?”有备而来的柳莹与大夫讨论起理想的眼形。眼睛讨论完之后,柳莹提出自己还想把鼻子也微调一下。

“我现在就担心,我们一开学就是军训,这会不会影响我的鼻子啊?”柳莹问,“几周能恢复好啊?”这样的问题,王佳琦医生每次出诊都要解答至少几十遍。在与大夫确定手术方案和时间的过程中,柳莹不时走出诊室给妈妈打电话。听完妈妈的建议后,最终,柳莹将做手术的时间确定在8月10日。

暑假学生都在干嘛?整容!六成学生欲整形,“整了”就“美了”?

调查 | 学生超六成 18岁以下需家长签字

柳莹这样的年轻面庞,在八大处整形医院并不少见。尤其放暑假后,医院接诊的学生群体明显增多。7月17日一上午,王佳琦的诊室接诊了43位患者,从8点半第一位患者开始,到最后一位患者走出诊室的时候,已经是中午的12点25,其中超过60%的患者是学生。

“学生群体比较特殊,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杰说。美容整形中,面诊非常重要,这个环节将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微调,以及手术的初步方案,“很多时候家长陪同孩子来面诊,双方可能在具体细节上会有不同意见。因此,我们通常建议家长和孩子要做充分的沟通,双方都同意后才能确定手术”。据悉,18岁以下学生如要进行医疗美容,必须经过家长签字确认方可手术。

暑期手术量增近五成,预约到一个月后

在面诊中,除了“多久能恢复”,趁着假期来整容的学生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手术能不能再早点”?

暑假学生都在干嘛?整容!六成学生欲整形,“整了”就“美了”?

“现在最早的手术也就是8月10日了,还有一些不是很着急的,我们都排到了9月底”,张玲一遍遍对前来“求早”的学生们说,“王大夫每天手术量原本只有8台,你看我的预约表上,已经安排到了10台,真的加不了了”。

据统计,7月1日到15日,医疗美容整形的手术量已经超过1300台,比4月同期的不足千台增加了46%。按自然日统计,门诊量也增加了26%。而在平日,接诊的患者中学生群体非常少。

学生贷款整形冲动,还不了只能“以贷养贷”

“学生的贷款冲动比较强烈。”王思璟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的一些线上比较好的医院,有80%的学生用户都分期。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分期就分期。”

清研智库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整形选择分期付款方式的占到一半。

7月10日,当记者在美立格整形线下门店进行整容咨询时,就有服务人员拿手术签字单表示“那边贷款公司要”。咨询师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有一家贷款公司的人员长期驻扎,可以直接找他贷款。”对于学生的贷款条件,咨询师表示需要“满18岁,北京本地户口”,否则就无法申请。

而整形机构新星靓的条件相对宽松一些。“我们有几家不同的贷款公司合作,如果9万元费用全贷可能需要两家贷款公司。相对已经工作的人士,学生贷款不太容易,得尝试,信誉好一点的学生顶多贷款3万到4万。”新星靓一名咨询师说。

暑假学生都在干嘛?整容!六成学生欲整形,“整了”就“美了”?

在新氧副总裁王雅琴看来,学生群体在线上很难拿到比较高的授信额度,因为他们没有社保与公积金,也没有固定资产去做抵押说明。一般情况下,学生走正规途径进行分期,能拿到1万到2万元额度就已经特别高了,线下方面可能有医美分期或者小贷额度。

“目前,针对学生的医美分期最难的两点是通过率和授信额度。”王雅琴说,“行业上看,医美APP平台上申请贷款的通过率一般在30%到40%之间,授信额度也和每人的状况有关,线上可能2万到3万就封顶了,线下可能10万甚至更多。”

王雅琴称,之前的确可能有一些公司以不太正规的方式去放贷。

毕业生小橙就因为大三时进行了分期整形却还不了款,而向9家平台借款,最终本息翻了两倍,不得已才告诉父母。

“2016年,我因为自卑一时冲动去做了整形手术,分期了12000元,当时已经确定实习了,一个月3000的工资,本来以为一年以内就可以还完的。但没想到实习拿的工资减掉日常开销还不够分期。”小橙说。

没敢告诉父母的小橙只能“以贷养贷”。“债务压垮学业,最后压垮了我自己。” 2017年12月,在9家借款平台上借款以贷养贷的小橙,债务压力最终积累到了33000元,只好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

不过多位医美从业者表示,由于国家对现金贷和校园贷的管控,目前这种情况已经较少了。“学生没有稳定收入,如果进行贷款可能会偏被动,最好还是能重回理性,量力而行。”门智和说。

暑假学生都在干嘛?整容!六成学生欲整形,“整了”就“美了”?

专家提醒:勿选择非医疗机构进行美容整形手术

面对暑期学生的整容热潮,北京市卫生计生监督所也加大了督查力度。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查处非法医美25起,其中1-5月份共查处16起。进入暑期后,仅6月一个月,就查处了9起非法医美。

“在摸查的线索中,注射玻尿酸、水光针等非法医美线索呈上升趋势,”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副所长刘劲松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虽然各种美容针看起来不用开刀,但是这种注射是侵入人体组织,属于医疗美容行为,对材料、药物、设备、消毒灭菌、人员技术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非法美容机构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引发感染、并发症等问题。

市卫生计生监督所提醒广大学生,暑假期间,不要通过微信朋友圈等非法途径购买药品并注射,不要选择生活美容院、美甲店、微整形工作室等非法医疗机构进行医疗美容整形手术。

想要变美丽“三大陷阱”需警惕

陷阱一:虚假广告吸引客源

生活中各类美容广告不在少数,如许多美容机构推出的“植物吸脂术”。相关专家说,从医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这个提法只是美容机构为了吸引客源打出的噱头罢了。而许多整形美容机构广告中打出的“数位名专家坐诊”,并挂出名专家的照片和简介等。经核实,这些名专家并非是这家整形机构的坐诊专家。

陷阱二:“微创”美容违规多

“微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很多科室。可在对美容行业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美容院为了追求手术效果,在进行微创手术时采用了国家已经禁止的药品或者还未通过审批的药物。

因此提醒市民,在美容机构进行“微创”手术时,应该核实注射进身体的药物是否是被禁止的药物或者还未获批准的药物。

陷阱三:“韩式”美容存隐患

“韩剧”的热播,也掀起了“韩式”美容热潮。不少人手拿明星照来医院,想变成偶像的样子。如今,许多中国人通过旅游的机会去韩国整容,往往时间短,术后无法及时护理。而在汉中,也有许多美容医院打着“韩国专家”的招牌,但其实不少请来的都是韩国三流医院的医生,在无行医执照的情况下进行非法行医,质量无法保障。

对“学生整容热”需做些另类“整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形技术日臻成熟,整容市场方兴未艾,不少青少年学生群体也加入了整容大军的行列,且日益呈现出时尚、潮流势头。视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对身体存在的某些“瑕疵”“缺憾”作出适当“修整”,使仪态更符合理想预期,原本无可厚非,但当学生整形愈演愈烈、校园美容跟风攀比,一些家长也推波助澜,甚至把整容当成给孩子的“开学礼物”,就有必要做些另类“整容”。

暑假学生都在干嘛?整容!六成学生欲整形,“整了”就“美了”?

认知“整容”。如前述所言,必要、适度、力所能及的整容固然未尝不可,但是,倘若过于注重外在的形象,过度迷信“看脸的时代”,而缺失学习的热情、进取的精神,以为有了好脸蛋就有了优势、有了一切,陷入这样的认知误区就让人不敢恭维了,甚至不能不忧心,会不会因此荒废了学业、迷失了人生的航向。内在涵养才是最具魅力、最为恒久、最有潜能、也最能助推自己成为人生赢家的美,追求知识、提高修养才是学生爱美的正确打开方式。

心态“整容”。一些青少年、学生热衷整容,对怎样才算美未必有清晰的认识,也缺乏自己的主见,更多的则是跟风、盲从,说白了是虚荣心在作祟,或整成明星脸,或整成网红脸,或整成偶像脸,别人整啥样自己也整成啥样,甚至于“见异思迁”,互相攀比,整容成了虚荣心驱使下的折腾。作为家长非但不该一味地迁就孩子的整容要求,相反有责任教育、引导孩子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理性看待整容热,多在优良气质、涵养的养成方面努力。

行业“整容”。学生整容热的兴起和升温,整容行业的推手作用不容忽视。某些整容机构受牟利冲动驱使,瞄准少不更事的学生群体,广告宣传恣意夸张“看脸”的作用,夸大“整容”效果,淡化“整形”风险,开学季、毕业季往往成学生整容高峰期。因此,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能动作为,规范整容业经营行为,防范整容安全风险,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整容的宣传、手术做出严格限制,既遏制商家蛊惑下的盲目、无度整容,又规避整容成毁容的风险隐患。

给学生整容热降温,也需要社会各方增进共识、有所作为。比如,淡化对艺考“看脸”的宣传渲染,摒弃招生、招聘中的相貌歧视,多宣传行为美、心灵美的典型,等等,给广大青少年学生做出负责任的导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