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鉷:教你如何养成一个昏君

当我们谈论到奸臣时,一般都离不开其昏庸的君主。到底是君主的昏庸滋生出了奸佞臣子,还是奸佞臣子成就了一个昏庸的君主?

王鉷:教你如何养成一个昏君

皇帝虽然有着唯我独尊的权力,可以一己之私欲断人生死荣辱。但皇帝也是人,也有贪嗔喜恶怒,悲欢哀怨妒。既有所欲,若投其所好,则可恩泽加身;若背其意,则大祸临头。

王鉷:教你如何养成一个昏君

王鉷是唐玄宗十分宠幸的佞臣,其权威最盛之时,曾身兼二十余职。玄宗每天都要派遣专使到他家中赐食赏物,就连炙手可热的李林甫也对其敬畏三分。

王鉷:教你如何养成一个昏君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玄宗任命王鉷做了户口色役使,成为了负责财政赋税的政府要员。这可是个肥的流油的肥缺。自此他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玄宗骄奢淫逸的生活所需,当然还有他自己,开始了疯狂的敛财行动。

租庸调是唐朝的正税,这种税制还是比较灵活而且相对前代减轻了不少。百姓每年向唐朝廷缴粮食为租,丝与绢为庸。

王鉷:教你如何养成一个昏君

王鉷上任以后,国家库藏的丝绢布匹已经堆积如山,而宫廷所需的珠宝等“轻货”则相对不足。于是王鉷指使有关官吏故意对各地方上缴的丝绢大加挑剔,以各种借口将他们退回各地方州县,转而高价征收钱币,再用这笔钱在当地低价征购珠宝等轻货。如此反复折腾,官府获得了暴利,却把民众折腾的不行。

王鉷:教你如何养成一个昏君

不止百姓受到王鉷的严重剥削,就连在外戍边的士卒也不放过。按照制度,当兵的六年一换,不用缴租庸。但是呢,戍边的将领都以战败为耻,对于战死的士卒都不向官府申报,因此这次战死的士卒并没有注销户籍。这给王鉷抓到机会了,他将这些有户籍但是没有人的,统统按照逃税处理。这样一来,有的人甚至被一次征了三十年的税,而这些税则平摊在贫苦百姓身上,百姓也没处可以说理。

这样的横征暴敛,直接导致在整个天宝年间大量的农民逃亡。社会发生巨大的反转。

王鉷:教你如何养成一个昏君

当然,王鉷这样疯狂敛财得益最大的还是玄宗本人。此时的玄宗用度日益奢侈,后宫赏赐没有节制,皇室内库(大盈库)这点库存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又不能随心所欲到左、右库藏中去取。

王鉷知道后,每年都额外上贡一百亿缗(一缗即一贯,为一千文钱)给大盈库,以供玄宗挥霍,并且说这是租庸调以外的额外收入,与国家经费没有关系。自此,玄宗更是“荡心侈欲”,认为王鉷理财有道,能够富国,更加宠爱万分。

王鉷:教你如何养成一个昏君

短短十余年光阴,玄宗竟是将其亲手打造的最富强的大唐帝国挥霍殆尽,将其前三十年的努力付之一炬。藩镇割据,百姓流离,社会动荡不安。王鉷在其中可以说是担当了最佳助攻。

王鉷:教你如何养成一个昏君

韩非曾经这样说:“为人臣者尽民力以美宫室台池,重赋敛以饰子女狗马,以娱其主而乱其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数言间把佞臣昏君展现的淋漓尽致。王鉷可谓尽得“养殃”之术的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