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大監管,行業洗牌正在進行

作為支付行業的“大管家”,央行今年對支付行業“犯規”行為,無論是銀行業還是支付機構從不手軟,天價罰單頻現,支付監管之劍高懸,整個支付行業面臨大洗牌!

支付大監管,行業洗牌正在進行

銀行業方面,2018年3月,央行開出罰單,對中國民生銀行廈門分行(新興支付清算中心)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48,418,193.27元,並處罰款114,639,752.47元,合計處罰金額163,057,945.74元;對平安銀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3,036,061.39元,並處罰款10,308,084.15元,合計處罰金額13,344,145.54元。

支付大監管,行業洗牌正在進行

同時,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央行(含各地分支行)對支付機構結算領域開出近70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近4個億!特別是近期,千萬罰單頻現。卡友公司被合計處罰金額2582.5萬 ,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罰沒金額合計約2500多萬元,國付寶支付被罰沒4600多萬元,銀盛支付2200多萬,聯動優勢被罰2600多萬,包括支付巨頭支付寶也是今年連續2次接到央行罰單!其實這一切並不是沒有徵兆,關於支付結算市場嚴管,央行有關領導曾多次公開表示“嚴”字當頭。

支付大監管,行業洗牌正在進行

嚴管支付市場在行動

2017年主管支付結算領域的央行副行長在兩會期間記者問答環節曾表示對肆意損害消費者權益和破壞支付市場秩序、存在重大支付風險隱患的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的態度。“支付領域的‘四梁八柱’監管框架已經建立,下一步就是具體執行。敢於“亮劍”支付牌照。

支付大監管,行業洗牌正在進行

目前持有《支付業務許可證》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共有237家,已註銷機構達到33家,除了因為業務合併等原因正常註銷外,不乏機構因為嚴重違規被監管部門“摘牌”,監管人士表示特別是針對牌照資源優化配置, 對存量機構的管理方式將按照總量控制、結構優化、提高質量、有序發展的原則,重點做好對已獲牌機構的監管引導和整改規範,結合目前支付市場的格局和發展狀況,大量牌照資源被浪費,量多且分散,業務發展不平衡給監管層帶來了較大的監管壓力,特別是非正常的牌照買賣,牌照數量將被嚴格壓制,有關人士透露,或將有50%左右支付機構將在未來1--2年內逐漸被理掉,存量將在100多家左右,並執行更加科學,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保證有效,有序合理發展!

2018年2月27日至28日人民銀行2018年支付結算工作會議召開。並就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範一飛出席會議並講話。

支付大監管,行業洗牌正在進行

強力整頓支付服務市場秩序,著力推動支付產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引導支付產業迴歸本源支付結算監管工作已經步入“深水區”,遇到的問題更加複雜、任務更加艱鉅。更加主動地防範化解風險;堅持“支付為民”理念,更好地服務民生、服務實體經濟。支付結算監管要統籌處理好“放管服”三者的關係。在始終強調嚴“管”,嚴厲打擊支付亂象,規範市場秩序的同時,還要謀劃做好更高層次的“放”和“服”工作。

支付大監管,行業洗牌正在進行

監管趨嚴的同時,人民銀行對外資第三方支付公司申請支付業務開閘近日,上海人民銀行官網公示了越蕃商務信息諮詢(上海)有限公司(下稱越蕃商務)的支付業務許可申請信息。該公司註冊資本為1億元,由出資WorldFirstAisaLimited持有100%股權。越蕃商務申請的支付牌照類型為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2018年3月份為推動形成支付服務市場全面開放新格局,經國務院批准,央行發佈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8〕第7號並表示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表示希望進入我國支付服務市場。

違規重罰嚴管,備付金集中存管,斷直連,外資支付機構入場搶食,第三方支付行業迎來變革大大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