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自称为寒门子弟?你还差得远!

现在有很多媒体在发布一些励志文章的时候,总会冠以"寒门子弟"的噱头。导致了现在大多数人对于"寒门"的理解就是贫寒的家庭。

但是,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的出身远远称不上是"寒门"。

在中国古代,寒门的另一个称呼其实就是"庶族",而这个庶族则是相对于"士族"来称呼的。

还在自称为寒门子弟?你还差得远!

士族与庶族本质上都是地主阶级,不同的是两者的大小问题。士族是大地主,而庶族是小地主。

在秦朝以前,士族是作为贵族阶级的最低一等的阶级,但是,在秦朝以后,严格意义上中国已经不存在贵族。只存在皇族、士族、庶族以及普通的平民。

士族,是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每一个士族在国家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唐朝之前,整个国家的军政官员几乎全部被士族所垄断。

中国历史的很多的士族,无一不拥有着左右朝政的力量。

还在自称为寒门子弟?你还差得远!

就说大家最为熟悉的三国时期袁绍的家族,"汝南袁氏"。

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就是典型的顶级士族。"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一个家族四代人官至太尉,门生故吏遍布整个天下,可想而知其影响力有多么恐怖。

历史上还比较有名的就是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望"。

"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从魏晋时期直到唐朝,这七大士族根深蒂固,左右朝政也不过只在一念之间,即使是王朝的更替在他们眼里也只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

下面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士族的影响力:清河崔氏,历史上累计出了29位宰相,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另一个就是太原王氏,大家所熟知的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人均出自太原王氏,并且唐高宗的皇后也是太原王氏之人。

还在自称为寒门子弟?你还差得远!

在唐朝以后,皇族意识到这些士族的影响力太过巨大,甚至达到了蔑视皇权的地步,所以便开始想办法削弱士族的影响力,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这也是士族阶级没落的开始。取代了"九品中正制"的"科举制度"成为了铲除士族阶级最有效的武器。对于这些世家门阀来说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也丝毫不为过。

士族的没落也代表了,长期以来一直被世家门阀所欺压的庶族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

庶族,指的是一些家里小有资产或拥有一些中低层官员的家族。本质上与士族并没有区别,都是地主阶级,不同的只是影响力大小的区别。

如果说士族是把持着一个国家的军政或者其他方面的话,庶族就是只在市县或以下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的家族门第。

还在自称为寒门子弟?你还差得远!

放到现代社会,大概就是家里有几千万以上的资产或者厅局级干部的门第就可以称为庶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寒门"。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说我们大部分人都称不上是"寒门子弟"。按照秦朝时期的规定,独立于士族、庶族之外的平民应当称为"黔守"。

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在新时代,"寒门"被赋予贫寒家庭的意义也并不恰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