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樣板戲?

CTNWEIQI


童祥苓先生是我少年時代的偶像,童老先生功力了得,其精氣神至今難有後來者。

童祥苓先生的個人經歷,更是時代變遷的真實寫照。“十年”間童祥苓先生的胞姐童芷苓先生被批鬥,童祥苓先生一邊陪鬥、一邊又站在舞臺中央表演“完美英雄”~楊子榮。

“十年”後,童祥苓老先生英雄落寞,幫助兒子開起小飯館謀生。

無論怎樣,童祥苓先生都永遠是我心裡《林海雪原》中的“完美英雄”楊子榮。

老一輩傳統京劇藝術家們,根據現代小說家曲波先生的小說創作了“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是根據同名電影《紅色娘子軍》改編的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現代芭蕾舞劇,編舞之一蔣祖慧是著名紅色作家丁玲女士的女兒。

蔣祖慧早年留學蘇聯學習舞蹈編導,“十年”中旗手曾經親自接見蔣祖慧聽取她關於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創作彙報,之後卻將她下放農村勞動改造。

蔣祖慧的母親~丁玲女士,《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的作者、斯大林文學獎獲得者。因為一篇幾百字的“三八有感”在延安時期就受到旗手的排擠,毛主席唯一親筆提詩“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的作家丁玲女士一生歷經坎坷、痴心不改、忠誠不變。
凝聚一代傳統京劇藝術家心血的“現代京劇”《蘆蕩火種》,後被改名為《沙家浜》。

傳統京劇譚派藝術家在劇中的精彩表現,讓傳統京劇藝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原版阿慶嫂的扮演者,京劇老藝術家杜近芳被下放改造了,換上了北昆青年演員洪雪飛扮演阿慶嫂。原傳統崑劇演員洪雪飛,主演“現代京劇”功力了得,遊刃有餘。

最喜歡阿慶嫂的“風聲緊、雨意濃,天低雲淡………”。
個人以為,“現代京劇”音樂的創作顛峰之作是大才子於會詠的《杜鵑山》。

原傳統崑曲演員楊春霞,在五十年代還是梅蘭芳大師崑曲電影《牡丹亭》選段“遊園驚夢”中的群演百花仙子之一。

七十年代楊春霞主演“現代京劇”《杜鵑山》中的“女一號”時,藝術上已經爐火純青了。

最喜歡柯湘的“亂雲飛、松濤吼,群山震盪………”。
現代話劇《革命自有後來人》,被老一輩傳統京劇藝術家改編成為“現代京劇”《紅燈記》。

“現代京劇”運用西洋樂器伴奏的嘗試早已經開始,鋼琴伴奏《紅燈記》、交響樂團演奏《沙家㳋》等等。

也不知道為什麼?10版電視劇《紅樓夢》運用傳統崑曲音樂基調配樂,加入鋼琴伴奏和西洋詠歎調卻被一貫正確的名嘴梁宏達老師罵得狗血淋頭了。

傳統與現代融和、東西方文化相互借鑑,原本就是平常事呀!“崑曲六百年、中國百戲之母”原本崑曲的伴奏中只有笙簫笛琴,“傳統京劇、兩百年”伴奏中加入了“二胡”等。“二胡”之中一個“胡”就“胡人”“胡樂”文明西來加入中華文化呀!

個人以為,梁宏達老師關於10版傳統崑曲音樂基調配樂所發的評論,不過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罷了!
上芭演出優美的《白毛女》,改編自延安時期的歌劇《白毛女》。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就正是文化上面的國際交流活動。

有時候真的不明白,難道在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今天,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文藝欣賞視野反而被梁宏達老師這樣的大忽悠所禁錮了、倒退了?

難道名嘴梁宏達老師就把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的音樂定格在八十年代流行音樂作曲家王立平的“啊~啊~啊!……”,把紅樓人物的形象定格在歷史不足一百年的現代地方劇種“創新發明”的“越劇劉海頭”上了?

梁宏達老師對兩版電視劇《紅樓夢》的評價裡歷史文化背景常識上漏洞百出,而“不可逾越”的“頂峰”經典說法卻流傳堪廣、人盡皆知。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故事來源抗美援朝志願軍的英勇事蹟。

今天的中國,應該是一個文藝上更加繁榮、更加多資多彩的中國。

卻有一些人用一部電視劇,用王扶林導演中肯評價為“簡化、通俗易懂、小人書版紅樓夢”的電視劇,用總顧問紅學大家周汝昌老先生評價為“珠樓搬演多刪落”的影視娛樂文化作品來作為“不可逾越”的“頂峰”經典,限制傳統文化精粹的傳承發揚創新。

“現代京劇”是一代傳統京劇藝術家集體努力的心血之作,“樣版戲”只不過是當年旗手“摘桃子”的重新命名。

在歷史的曲折之中走過了四、五十年了,“現代京劇”和“現代芭蕾舞劇”本身的藝術價值是永存的。

個人以為,只要拋開那個“摘桃子”旗手的命名權,一代京劇藝術家和芭蕾舞劇藝術家的辛勤耕耘、努力創新的收穫“現代京劇”和“現代芭蕾舞劇”都應該得到今天中國廣大觀眾的欣賞和肯定。


阿丹151014015


其實如果拋開政治因素不談,就單說樣板戲,那絕對是京劇史上水平最高超的二十多出現代戲了。樣板戲給當時匱乏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同時又促進了人民對於京劇以及芭蕾舞劇的認識。

樣板戲的誕生,可以說是現代戲崛起的一個標杆,使戲曲界的創新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八大樣板戲的評出,使得其他地方劇種紛紛效仿,也為傳統戲曲走向新時代,鋪下了很好的基礎。

首先,樣板戲是屬於京劇,這是無可否認的,無論是從唱片、板式,樣板戲都極大部分借鑑了京劇,甚至樣板戲的演員,也幾乎都是一直表演京劇藝術的。

樣板戲是傳統京劇與外國藝術的結合體,因此有很多人認為樣板戲不屬於京劇。但是以傳統京劇為主,外來藝術為輔。而且當時京劇已為國劇、國粹。

雖然很多傳統劇目禁演,不少京劇演員也被迫下崗,但樣板戲仍然屬於京劇。而且不管如何,樣板戲的確是傳播了正能量,使得沒有經歷過戰爭的50、60、70後,對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尤其是在那個電影、電視還不普及的時代,樣板戲作為國家主流戲曲,也算是當時主流的文化了。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幾乎都能隨口哼幾句樣板戲,而且都是極具正能量的戲詞。

同時,由於樣板戲演出團體有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時我國幾百個地方戲,大部分都對樣板戲進行了移植——當然基本上是原封不動的移植,沒有進行改編。

並且當時有名的幾個電影廠,比如北京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等,都將樣板戲拍成了舞臺電影片,在全國各地發行反映,並且錄製成各類唱片發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樣板戲可謂是全國性的文化藝術了,即便放到今天,也是依然火得一塌糊塗。那時候各個地區的廣場、大型商鋪以及唱片店裡,整日都在循環著樣板戲。

在那個傳統文化衰竭的時代,樣板戲的出現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文化空虛。不管它出現的目的如何,它都是戲曲藝術最寶貴的部分,是現代京劇的驕傲,也對其他地方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魏青衣


樣板戲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產物。

樣板戲是指文革時期被樹立為“革命樣板戲”的以戲劇為主的二十幾個舞臺藝術作品的統稱。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龍江頌》、《海港》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劇目。

拜託歲月流轉,所幸時代進步,樣板戲又一次重新走進大眾視野,其積極意義不容忽視。

樣板戲是對國粹京劇的一次傳承性創新

國粹京劇無疑代表著中國戲劇的文化符號,但無可置疑的是伴隨著戲劇整體的衰落,京劇早已成江河日下之勢。今天來看,樣板戲之“革命現代京劇”的出現卻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曲調編排的不拘一格,特別是大量西洋樂器的引入;置景佈局的寫實逼真,劇情安排的緊湊緊張……毫無過去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一類的矯揉造作,拖沓冗長。

樣板戲中的一大批演職人員展現出了至今難以超越的驚人才華

《智取威虎山》之《打虎上山》中楊子榮扮演者童祥苓的唱唸做打功夫堪稱後無來者,尤為唱腔的高亢激越、乾脆清麗可謂響遏行雲,令人回味無窮。《沙家浜》之《智鬥》片段令人叫絕,無論演員的演唱、演技,還是劇情的安排、唱詞的精細都把樣板戲推向了繼承性創新的頂峰,成為經典,化作永恆。這其中演員的功力固然令人稱羨,但支撐這些經典場面的背後大量導演、編劇、劇務等人員,無疑也是當時中國京劇藝術的佼佼者,其驚人的才華恰恰被激發,才成就了樣板戲的傳奇。


樣板戲承載了一個時代的多重記憶

樣板戲這個特殊年代的產物,深深地打上了那個時代的“政治烙印”,造成了一些人的雲泥之別命運,導致了人們至今褒貶兩極的諸多評價。但從人生的年輪來看,從青春的記憶來說,從孩提的耳濡目染來論,這是一段不能抹殺的歷史,承載了太多太多的家國情懷。當然這樣的情懷有喜有悲,更多的可能是悲。
單純地以樣板戲窒息了文化發展的“百花齊放”批判固然也有道理,但看不到樣板戲的創新繼承則是對“百家爭鳴”民族發展精神的反諷。


今古達觀


去年冬天在第三節芭蕾舞演出季上看了中央芭蕾舞團的《紅色娘子軍》,這個作品在名家雲集,經典薈萃的整個演出季中是比較特殊的一個。

原因其實還是在於它的題材,國外作品多是《馴悍記》《堂吉訶德》《安娜卡列尼娜》《安魂曲》等等經典名著改編之作,而《娘子軍》是一個革命題材的故事。


離該劇首演的1964年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也不知換了多少代演員,如今看來,依然為它的整個舞臺呈現而感動和振奮。關於樣板戲,大家常指的是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後來也有澄清說,樣板戲其實不止八個。

但不管是八個還是幾個,我認為樣板戲最大的特點在於,它們樹立“戲”在人們心中的位置。此處的戲,不僅指故事內容,而是指從演唱、到舞美、舞蹈、音樂、作曲等等多個方面。 樣板戲,不否認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作品。


在必須扔掉水袖、髯口、貼片子化妝的傳統創作手段和方式的情況下,樣板戲的誕生為“新戲曲”做了立地而起的標杆,集藝術性和觀賞性為一體,對於如何創新戲曲,是名副其實的“樣板”。

幾個戲迅速演至全國,全國院團紛紛扮演效仿,“樣板戲”是文藝向大眾普及的最迅速最集中最有效的載體,可以這樣講,全國觀眾的審美和趣味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即便是現在不需要過分強調藝術為制度服務,但是從藝術性來說樣板戲,一定是現在一些戲劇院團追求突破和創新需要好好研究和學習的“樣板”。


不止看戲








樣板戲指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江青為主導推出的一批反映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批現代京劇。重點包括《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奇襲白虎團》《龍江領》等京劇舞劇。

這些京劇相對於中國傳統劇目而言,有幾大創新,一是選材突破帝王才子佳人範圍,重點表現工農兵生活,二是藝術突破虛擬舞臺,將具體生活場景搬上舞臺,場景由寫意到寫實,壯觀宏偉奇美。三是借鑑西洋舞

美音樂藝術。像《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打虎上山,小分隊急速出兵,《沙家濱》中郭建光與十八傷病員蘆蕩勁舞出兵沙家濱,《奇襲白虎團》中的嚴偉才率領偵察隊穿越封鎖線等借鑑西方舞蹈,運用西式樂器等。四是設計既與傳統京劇血脈相連又有創新的大段唱腔,通俗明麗。:五是突出正面英雄人物,樣板戲具有鼓舞人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樣板戲是取得改編原著創新繼承成功經驗的經典作品。樣板戲以及有關人物形象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樣板戲匯聚國內編導演藝頂尖人才。大部分改編自現代名著,藝術家們精益求精,耗盡心血奉獻智慧。每部作品都是經典。

當然,樣板戲的產生與那個特殊時代有關,不可避免留下時代烙印。選材面窄,人物形象單一缺乏複雜豐滿。創作方法專制。

但客觀上,樣板戲影響深遠,鼓舞人們同天鬥同地鬥同人鬥其樂無窮。


老愚1960


當年樣板戲的宣傳畫

樣板戲深入人心,影響幾代人。不管藝術成就還是影響力與普及面,都在京劇228年的發展史上躍上了高峰。但要把她與傳統京劇對比分析,還是各有特色的。

首先從編導來看,傳統戲一般在這方面不太注重。特別是以前(20一60年代),幾乎每天有戲。演員不可能為每晚的演出去進行長時間的編,導,演,練,只是每天白天簡單的排練而以。更注重的是舞臺實踐,有問題也是邊演邊改進。好在演員都有豐富的舞臺經驗,這些都不是事。而且戲演的多,又是主演中心制,所以藝術大家層出不窮。

傳統戲終場演員目送觀眾退場

現代戲不同,由於很多虛擬表演程式都不能用,只能是動用布萊希特寫實表演體糸與梅蘭芳虛擬表演體糸相互取長補短。所以只能採用導演中心制來編排。而且導演中心制又能靈活的採用各種手段,來加強戲劇的表現力。比如場景可虛實接合,在唱腔方面在不得不用大拖腔的地方,儘量不拖,採用音樂演奏過渡。
樂池裡伴奏的部分藝術家

特別是創造性的引入了管絃樂伴奏,使這種音樂過度,更是大大的加強了京劇音樂的表現力。在寫情寫景寫意等多方面非傳統三大件可匹敵。唱唸都不能用湖廣腔,中州音,都以普通話為基礎,讓大家都聽得懂,學得會!


現代京劇武打劇照

做,打,舞方面更是得重做創新,才能用來刻劃現實生活及英雄形象。比如開打,傳統戲是冷兵器,原來的武打程式很多都不能表現熱兵器的開打場面,只能重做創新。現代戲開打是不能失手的,特別是正面人物的開打,幾乎要求演員萬無一失,可見對演技的要求之高,非傳統武戲可比!

總之現代京劇特別是樣板戲,雖源於京劇,但又不同於傳統京劇。雖令人遺憾的捨去了部分傳統京劇的表演精華,但她的創新卻極大的豐富了京劇的表現力,為京劇的普及,提高,創新,發展做出了作越的貢獻。

觀眾向演員致意

在欣賞現代戲與傳統戲時,觀眾也應有不同的心態。不能生硬的進行類比,欣賞傳統戲注重表演者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欣賞現代戲,單有這些還不夠,還得接受另類的手法。演員更是不同,你不但要專攻梅蘭芳體糸,還要學習,接受其他兩大表演體糸的元素,才能唱好,演好現代京戲!現代京劇又是世界兩大頂級藝術形式(京劇與交響音樂)的完美接合!



智取威虎山“追擊"一場劇照


乾杯安德烈


嚴格來說,樣板戲其實是戲劇改革的產物,是對中國傳統戲劇只演帝王將相和古典故事的一種革新。樣板戲其實並不是一個人的專利,對傳統戲劇的創新其實早在延安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小二黑結婚》、《放下你的鞭子》其實就是最早的作品了,八個樣板戲中,《紅燈記》的圓形是《革命自有後來人》、《沙家浜》的原型是《蘆蕩火種》、《智取威虎山》的原型是《林海雪原》,《 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也早就有電影作品問世了。

樣板戲是那幾出?答曰:標準的八個樣板戲是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海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後來,又上了幾齣,一個是《龍江頌》、一個是《杜鵑山》還有一個《園丁之歌》,再後來,又有芭蕾舞劇《 沂蒙頌》、《草原兒女》、《 平原作戰》、《 磐石灣》、鋼琴伴唱《紅燈記》等,也得以廁身樣板戲之列。

由於這些作品描寫的都是中國人民在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 武裝鬥爭和 經濟建設的現代生活,被賦予了更廣泛的政治意義:被納入了與所謂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佔領舞臺相對立的革命文藝路線,被當作批判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論據和武器,被奉為工農兵佔領文藝舞臺、文化革命的典範。樣板戲人物總而言之就是三突出、 高大全的鋼鑄鐵澆的 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形象。他們在精神上無限高尚、高大,但是卻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因此他們是一群現實中不存在的 理想主義色彩十分濃郁的英雄。是按照神話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來的。

樣板戲是由現代京劇等改編移植的一種戲劇形式。 “樣板戲”的正式名稱為“ 革命樣板戲”。所有的“樣板戲”都是在“京劇現代戲” 和小說、電影、話劇以及民族 新歌劇的基礎上產生的,而“京劇現代戲”,又主要是根據“ 滬劇”、“ 淮劇”和“話劇”等戲劇形式移植的。

進入本世紀以來,樣板戲被稱為“ 紅色經典”,一些劇目又被複排、重演,音像資料被再版、翻刻,甚至被拍成電影、電視劇等。值得關注的是,收藏者要對眾多樣板戲資料進行分門別類,有重點地去收藏。如文字類可側重於劇本、評論;音像類可側重於唱片、影碟;樂譜類可側重於總譜本、唱段簡譜本;圖片類可側重於主要人物、主要劇照及宣傳等,這樣,樣板戲的收藏與研究將會經久不衰、芳香四溢。

樣板戲似乎開了一個戲曲表現程式改革的先河。對傳統程式在現代生活中的表現,對現代人物利用程式進行的 藝術創造,以及對音樂、舞臺美術等方面的改革,應該說是 新中國成立以來戲曲改革、戲曲現代化的最高成就。但是,誠如中國幾十年的社會政治活動一樣,我們在否定某人言論的時候,也往往否定了某人的歷史功績,在否定事物的同時,也否定了人的一切。對樣板戲的否定導致了我們進入新時期以來戲曲改革的停步不前,甚至出現了 戲曲表演藝術的嚴重缺失。


坐看雲起於此時


這個問題,客觀的說,樣板戲無論是劇情所反映的內容還是劇本的道白唱詞;無論是唱腔的設計還是其他背景音樂都可以說是精典。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道白唱腔吐字清昕,後臺樂隊場面宏大,音樂氣勢磅礴高昂,感染力十分強烈;演唱聲音高亢,感情色彩濃厚,唱唸坐打功夫高超,傳統劇目不可比擬望塵莫及。所有這些誰最有體會?當然是當下活躍在舞臺上的這些演員了。

近幾年來也有重新排演的《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鵑山》等劇目,但觀後總感覺沒有原來的功 夫到位。優其是化妝幕間音樂最後的武戲都很差勁。或許有些懷舊的情結在裡面嗎?列位看官千萬不要扣帽子,說給某某翻案,開歷史倒車,這是政治問題。

京劇也是藝術作品。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歌劇、舞劇、古典音樂、很多著名的小說、詩詞,以及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的作者是資本家爵士,也不是無產階級,但他們的作品能在全世界流傳幾百年不衰。

藝術作品不僅僅是以上所說的文學文藝方面,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建築繪畫等比如埃菲爾鐵塔,它不僅是一個建築,更己經是一件藝術品的概念了。中國的長城是統治階級用無數百姓的累累白骨堆砌起來的,而今可以看作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若把京劇看成是一種藝術,主要地還是要看它的藝術成就。曹操,一代梟雄,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學作品當中基本上是一個反派人物的形象。但他的不朽詩作觀滄海,氣吞萬里,大勢磅礴,流傳千載。大漢奸汪精衛臭名昭著,而他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也被人們所吟誦。林彪,眾所周知,但他指揮的平型關戰役、遼瀋戰役仍載入我軍史冊。功是功,過是過,實事求是,功過分明。有人說,現在談藝術,怎又扯到軍事上?需知歷史上很多著名戰例都是一次次的軍事指揮藝術。毛澤東同志就曾經很自豪地把四渡赤水稱為最理想的軍事指揮藝術。

再說現代京劇,進況且也不是某一個人可以搞出來的,它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是全體京劇藝術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紅燈記》劇本封面上就赫然寫著“集體改編”幾個大字。電影《紅燈記》的序幕上也是用大紅的隸書寫著“集體創作改編。”某以為要大力對藝術品進行深入的研究、繼承和發揚,而不是因為涉入其中的某一個人的其他原因而使一件寶貴的藝術品遭遇蒙塵封殺。


王永波213075584


作為過來人,對樣板戲瞭解的太透徹了。京劇作為一種達官貴人與普通民眾都共享的戲曲藝術歷經近300年。從宮庭皇家到旗人貴族乃至民間都有京戲班子巡迴演出。

早期徽班進京為清宮演戲。那時京劇還不完善,秦腔與崑曲及河北綁子是京劇的基礎,好多京戲曲牌都源自這三個劇種。京劇是在不斷摸索完善補充提高中成長起來的國粹。到民國時盛極一時,梅蘭芳等四大名旦與鬚生周信芳,馬連良等成為京劇藝術巔峰人物。

樣板戲來自江青搞的京劇革命!最初從嘗試現代京劇《紅燈記》《蘆蕩火種》等劇開始逐步放大並增加為八個。江青借毛主席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把工農兵形象搬上京劇舞臺。又借林彪委託江青在部隊文藝工作者擴大會議上講話確立了江青的《京劇改革》領異地位。以致後來以女主角擔綱黨形象的戲劇泛爛。成為一種造勢!

其實單從現代京劇藝術改革層面講。樣板戲有兩個主要成就。一是歌頌普通百姓,把工農兵形象搬上了舞臺。這是一種政治進步。二是京胡等樂器配置了小提琴,甚至鋼琴這樣的現代樂器加之幻燈佈景使京劇藝術風格獲得革命性的變革!這都是樣板戲帶來的正面影響。

當然極端虛假的高,大,全樣板戲脫離了生活。淪為一種純政治性的工具那種完美無缺無法令人信服。不過優美的器樂伴奏展示給觀眾一種現代音樂會的享受。鋼琴伴唱《紅燈記》的成功就說明了一切。說明現代京劇藝術與時俱進!打破陳腐守舊,固步自封,創新變革會成為一個新生古老藝術國粹精華的。


晉A閒雲野鶴



樣板戲對現代文藝創作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儘管它的誕生歷史背景一直被人們詬病。但從藝術創作的角度,客觀地評價樣板戲,是無可爭辯的“紅色經典”。

部分人總喜歡戴著“泛政治化”的有色眼鏡看待樣板戲。貶低樣板戲的“高大全”塑造英雄人物的創作手法。認為是文革時期的文藝特色。

持這種觀點的人,要麼是讀書少,要麼是看問題的視野過於狹窄。


其實,英雄主義,一直是好萊塢電影創作的精髓。在其它文化比較發達的國家,也能看到它的影子。


比如法國電影《佐羅》,阿蘭德龍塑造的佐羅形象,也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

無論是影視作品、文學作品,古典戲劇,甚至於古代傳說或者宗教故事,都能找到英雄主義的影子。而且,那些故事裡的英雄們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那就是“高大全”。

泛政治化,還有一個非常腦殘的現象,就是歷史上,某人一旦在政治上犯了錯,就否定她曾經的功績,甚至否定人家的一生。(這一點說來話長,就不多贅述了。)


令人慶幸的是,絕大多數的樣板戲被拍成了電影,為後人留下了非常珍貴文化財富。

樣板戲留給後人的最大的財富,就是它的原創精神和改革精神。

樣板戲的劇本創作尊重歷史,是真人真事,精雕細刻創作出來的。它的唱腔,在傳統京劇唱腔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它的演員陣容是空前的,是由當時國內頂尖的年輕京劇演員組成。



樣板戲這種藝術形式,客觀地說,‘三觀’都很正。表現的人物和故事都是正能量,完全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反觀我們目前的視作品,受泛娛樂化的影響,‘三破一苦’的現代劇、宮斗的古裝劇、雷劇和神劇等充斥著銀屏和網絡。跟樣板戲比起來有相當大的落差。

時過境遷,樣板戲依然被很多的觀眾傳唱,可見它的魅力不容小覷。倘若,影劇院或者電視臺重新播放樣板戲,我想,會有很多的觀眾去捧場或追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