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城的水故事

蘇州城的水故事

沒有哪一座城,與大運河的關係如此緊密。古城佈滿水道,交織的水網與城內百姓的生活相伴相生,並在歷史長河中演繹出諸多因河而生、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這座城叫蘇州。

小橋、流水、人家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唐代詩人杜荀鶴在其《送人遊吳》詩中對蘇州城內景色作了詳細描繪。當你踏入蘇州古城,只見處處水道交織,窄窄的河道兩旁是低矮的黑瓦白牆,沿河家家戶戶有碼頭,一座座精巧園林隱藏其中……江南的婉約風情濃縮成六個字——小橋、流水、人家。

蘇州城的水故事

↑ 盤門,具有戰事上的攻防功能,同時還起到城內與城外的水系溝通的作用。

蘇州古城所形成的獨特風貌,構架在其獨特的水網系統之上。在平江路口,一張根據南宋李壽朋主持刻制的《平江圖》碑充分說明了這座古城的水網特點:城內縱橫交叉的幹、支河總計78條,河道長約82公里,連接各水網的橋樑有314座,尤以城北最密,形如棋盤。

內城水系

蘇州內城水系自古以來一直有著比較好的規劃。據趙曄《吳越春秋》記載,最早的規劃要追溯到公元前514年,伍子胥主持建城,設水、陸城門各八,外有護城河包圍,內有水道相連,水門溝通內外河流。當時的蘇州稱為闔閭城,便已形成古城內外水道相連、河網縱橫的格局。

蘇州城的水故事

↑ 南宋李壽朋主持刻制的《平江圖》碑,反映了蘇州古城歷史時期的水系規劃狀況。

蘇州建城後不久,歷代統治者就以蘇州為起點,陸續向西、北、東、西北、南等方向開鑿運河,它們分別為胥溪、蘇錫運河、胥浦、蠡瀆、蘇嘉運河。這些運河,構成了蘇州與外界聯繫的四通八達的水道。因此,蘇州古城與大運河緊密相聯,護城河便是最古老的運河河段之一,而蘇州的小橋流水則是大運河的一個內城水系,這個內城水系與大運河相融相生。

蘇州古城水系作為大運河的支流水系,不僅承載著運輸功能,也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源。蘇州古城地形、地貌西高東低,運河水由西北角注入古城,通過以三橫四直為主幹河道的城市水網流經全城,再由東南角流出,為整個古城提供鮮活的生活、生產用水。古城人們沿著河道生活、工作、娛樂,與運河水有著特殊的感情。因此,運河是蘇州的母親河,運河水是蘇州人民的生命之水。

蘇州古城的申遺之憾

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國際遺產組織對古典園林的歷史環境——蘇州古城,也給予了高度關注。蘇州古城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得到專家們的充分認可,曾積極建議中國政府把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擴展到整個蘇州古城,並在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形成相關議定。為此,蘇州曾向國家文物局遞交了古城古鎮申遺文本,希望蘇州古城能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進行申遺。但是,這個美好的願望卻因申遺難度大而落空(根據《凱恩斯決議》修改意見,擴展項目也要佔用申報國的申報名額,這樣會導致蘇州申遺無限期後延)。

水上園林城市夢圓運河

“中國啟動大運河申遺,給蘇州帶來一個機遇,我們搭乘中國大運河申遺的船,把蘇州古城的申遺夢給圓了。”蘇州文物局副局長尹佔群興致勃勃地說道。

作為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參與申遺的城市,蘇州有著獨一無二的遺產價值。大運河蘇州段可說是大運河最早開鑿的河段。

大運河蘇州段地處江南運河的中段,地理位置優越。大運河通過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匯入蘇州護城河,並與蘇州城內的水網河道相連。大運河繞城、穿城而過,古城被運河水滋養。自宋代以來,蘇州古城形成“ 三橫四直”的主幹河道系統,至今存留。蘇州水系造就了古城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城市佈局,並直接促成了享譽世界的蘇州園林。這種水上園林城市景觀,在大運河沿線城市中獨一無二。

此外,據資料記載,在長達千餘年中,大運河蘇州段承擔了漕運、海內外商品運輸等重任。唐宋時期,蘇州是漕糧的重要產地;明清時期,蘇州是漕糧的重要徵集地和起運地。大運河蘇州段還通過婁江連通長江口的劉家港,既便利漕糧海運,又便利海外貿易。16世紀末,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盛讚蘇州的繁華富饒:“經由澳門的大量葡萄牙商品以及其他國家的商品都經過這個河港。商人一年到頭和國內其他貿易中心在這裡進行大量的貿易,結果是在這個市場上樣樣東西都能買到。”近代以來,中外貿易日益頻繁,蘇州段大運河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為此,1896年清政府在蘇州古城東南滅渡橋外設立蘇州關稅務司署,管轄範圍為嘉興以北,丹陽以南,崑山以西。1900年又在滅渡橋北設立了一個水文觀測站,該水文觀測站連續記錄的水文資料已超過一個世紀,至今仍在使用。

蘇州城的水故事

↑ 20世紀80年代的大運河及虎丘雲巖寺塔

蘇州城的水故事

↑ 20世紀80年代的山塘河風貌

五個核心區域的價值再現

大運河蘇州段申遺研究團隊經過認真研究、評估後遴選出五個與大運河密切相關的蘇州古城核心點段,包括山塘河/街、平江河/路、虎丘雲巖寺塔、盤門、全晉會館,“這些遺產點段,其實就是蘇州古城最核心的文化價值所在。也是對國際遺產組織對蘇州古城關注的積極回應。山塘河/街、平江河/路既是大運河水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蘇州古城的縮影,虎丘雲巖寺塔是大運河蘇州段的地標性建築,盤門是連接大運河與蘇州古城水系的重要節點,全晉會館是大運河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蘇州城的水故事

↑ 江南運河蘇州段——虎丘雲巖寺塔

蘇州城的水故事

↑ 寶帶橋,53孔聯孔,起到灌溉、調節水位的作用。

蘇州城的水故事

↑ 全晉會館,又稱“山西會館”,見證了大運河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

這些核心區域聚集了龐大的文化遺產點,據考證有690處國家登記保護的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與大運河密切相關的遺產點如橋樑、河道、水閘、驛亭、衙署、寺廟、古塔、民居、祠堂、會館等達到60項。國家登記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達118項(其中國家級29項),與大運河密切相關的有10項,有崑曲、評彈、吳歌、桃花塢年版畫、蘇繡、香山幫古建築營造技藝、御窯金磚燒製技藝、船菜技藝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