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做腸鏡檢查?

中老年保健雜誌


腸鏡檢查是下消化道疾病最常見的檢查方法之一,包括纖維結腸鏡或電子結腸鏡。以下9種情況需要腸鏡檢查:

1、長期便血、大便隱血陽性,未能確定為痔瘡或肛裂出血,考慮病變位置在結腸或直腸。或者反覆黑便而上消化道檢查未能發現病變者;

2、反覆腹瀉,尤其是伴有粘液膿血便者;

3、腹部觸摸到包塊,尤其下腹部包塊或伴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疑有腸道疾病,需明確診斷者;

4、大便習慣突然改變,如過去每日一便現在沒準,要麼腹瀉,要麼便秘,或者便秘腹瀉交替無規律,大便性狀變細等,這種情況尤其是中老年人,久久不能自愈,或者普通胃腸疾病無法解釋者;

5、氣鋇灌腸或胃腸造影發現異常,需進一步檢查結腸或明確病變性質者;

6、CT或者B超已發現結腸病變,但診斷不夠明確,或者需要內鏡下治療,應考慮經結腸鏡檢查與治療;

7、結(直)腸炎、腸息肉反覆發作、久治不愈者;

8、癌腫或息肉等的手術後或內鏡治療後隨訪複查。

9、家族中有腸癌患者。


腫瘤何大夫


全科健康守門員為大家分享

腸鏡檢查是西醫消化內科針對下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輔助檢查之一,將一根帶有電子攝像頭的纖維軟管依次通過肛門、直腸、結腸等,從而更直接的、更清楚的瞭解患者腸道的情況。


腸鏡檢查不僅能幫助醫生做出診斷,我們還可以在腸鏡幫助下,進行取活檢、切息肉、止血、給藥等。相信醫學發展的將來,下消化道腫瘤也能經腸鏡切除(讓我們拭目以待),這樣就免了開刀之痛。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呢?1、有長期慢性腹瀉,腹痛的病人;2、有大便性狀改變、大便習慣改變的病(大便不成形);3、急性腹痛病人,排出腸道以外的疾病(肝膽胰脾腎等),也可以行腸鏡檢查。4、大便帶血的病人;5、有結腸癌、直腸癌家族史的病人,40歲之後建議每年檢查一次腸鏡。6、腸鏡下的治療:如息肉摘除、止血、取異物、腸扭轉和腸套疊的復位、腫瘤的治療等。

以上便是全科健康守門員能想到的,希望大家能在評論中補充,共同學習。腸鏡檢查已經是消化科醫生最基本的技能,大家都能很好的運用,基本上沒有太多痛苦!所以,如果有以上症狀,請及時就診。別因為害怕,別因為聽別人說怎麼怎麼樣,而耽擱了做腸鏡的時間,貽誤病情!



醫學健康守門員


哪些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一般認為,健康人50歲以上可以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腫瘤標誌物的篩查,最好做一次結腸鏡篩查,如果沒有問題就間隔3~5年做一次腸鏡。


高危人群又該如何篩查呢?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如下個體:

1. 一級親屬患結、直腸癌史,直系親屬中60歲前患過結腸腺瘤的患者,每1~2年需行1次結腸鏡檢查。

2.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家族成員,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一旦有多發息肉應考慮預防性切除全結腸。這些患者50歲以後的癌變率很高。

3. 大腸息肉(腺瘤性息肉),結腸鏡檢查如發現多發腺瘤或1個直徑大於1釐米的腺瘤,應內鏡下切除,並1~3年查一次腸鏡。任何大小的息肉均可癌變,息肉越大癌變的危險性越高,多數結、直腸癌是由腺瘤癌變而來。

4. 患過結、直腸癌的患者,術後第1年進行一次全結腸鏡檢查,如結果正常,3年後再查;再次複查仍正常者,可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任何一次腸鏡檢查發現腺瘤,則應按腺瘤進行監視檢查。

5. 炎症性腸病,多年不愈、病變範圍較廣的潰瘍性結腸炎,應在患病8年後,每1~2年檢查一次全結腸鏡;如病變僅累及左半結腸,可以在患病15年後進行監視檢查。

結、直腸癌的發生有哪些相關影響因素

飲食因素

在結、真腸癌發病中飲食因素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如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攝入動物蛋白、醃菜過多;攝入酒精;攝入油炸食品過多;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美國,20世紀50年代起倡導改變飲食習慣,使結、直腸癌發病趨勢下降,也證實了這一點。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在飲食中所佔的比重日益增加,這也是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原因之一。

大腸的某些良性病變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血吸蟲病、大腸息肉等,都屬於大腸的良性病變。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超過10年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數倍。這是因為,腸道內的反覆炎症,對腸道黏膜細胞是一種慢性刺激,這種刺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黏膜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發生惡變。大腸息肉患者也一樣,其發生結、直腸癌的相對危險度是無息肉者的22倍,因為息肉本身雖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會惡變。

遺傳因素

據估計,約20%的結、直腸癌患者中遺傳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研究發現,結、直腸癌患者的子女患結、直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4倍,10%~15%的結、直腸癌發生在一級親屬中有結、直腸癌病史的人群中。

職業因素與衛生習慣

缺少體力活動可增加患結、直腸癌的危險性。但一般不認為結、直腸癌是一種職業病。

只要我們能做到早期預防、早期發現,就能抓住最佳治療時間,預防腫瘤的發生。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結腸鏡檢查是結直腸腫瘤防治過程中最重要的手段,這項檢查的效果十分明顯,統計顯示結腸鏡早期篩查使結直腸癌死亡率下降53%。結腸鏡不僅能夠早期發現並移除處於癌前病變期的結直腸病變, 同時也能夠儘早避免腫瘤進展, 提高結直腸癌患者存活率亦或最終達到治癒目的。

哪些人群需要做結腸鏡檢查呢?

對於反覆發作的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既往有結直腸腺瘤息肉史、既往曾做結直腸癌根治性切除手術史、直系親屬中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或者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史以上高危因素人群應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並且每兩次腸鏡檢查間隔不超過5年

對於下消化道出血、大便性狀改變、不明原因的下腹腫塊及疼痛、低位腸梗阻、50歲以上存在大便隱血陽性也應該儘快行結腸鏡檢查。


醫學界作者 李土豆


醫學界兒科頻道


(2018年6月28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腸鏡的發明,能讓醫生的視野穿透腹壁,能更直觀地看到肚子內腸管病變,也讓一些腸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來得更加簡便。


腸鏡包括兩種:膠囊腸鏡、纖維電子結腸鏡。

膠囊腸鏡經口吞服,可以看完整個消化道,能看到小腸的病變。但因吞服後不受人為控制,往往不能得到確切的診斷數據,適用於小腸病變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纖維結腸鏡的患者。

纖維電子結腸鏡只能看到整段大腸,從屁股進鏡,可以人為控制,能看到大腸的各個角落。


哪些人群需要做腸鏡呢?

一、排除痔瘡後,仍反覆拉血便/粘液血便/膿血便的患者,排除是否有腸道腫瘤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

二、反覆不明原因、定位不準確的腹痛患者,特別是中下腹部疼痛,考慮有低位腸癌,需要做腸鏡排除;

三、有長期慢性腹瀉的患者,需要排除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克羅恩病、結腸息肉等;

四、B超或CT檢查發現腹腔內不明腫瘤的患者,需要做腸鏡排除是否為腸癌;

五、原因不明的腸梗阻,灌腸通便後,需要排除有無腸道腫瘤堵塞;

六、曾檢查出有結腸息肉或曾做過結腸息肉切除的患者,應每年定期複查腸鏡;

七、體檢抽血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並有類似腹部症狀的,需要做腸鏡排除有無腸道腫瘤;


什麼病人不能做腸鏡檢查呢?

一般來說,除非有腸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要不膠囊內鏡是沒有什麼明顯禁忌的。

有嚴重心臟、腎臟、肺臟功能不全的患者;早期腸道手術後的患者;有明顯腹痛等急性炎症期的患者;孕婦及月經期婦女;嚴重痔瘡患者。這幾類病人是不能或者暫時不能做腸鏡檢查的。

以前的腸鏡是打空氣進腸管後,使腸管擴張後才進一步檢查,腸管擴張後的腹脹是相當辛苦的;但現在的腸鏡檢查改為注水擴張腸管,不要求腸管擴張很多就能看清楚,做完還可以把水吸走,沒有想象中的辛苦。實在害怕,頂不住,還有無痛腸鏡呢。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腸鏡,是用來檢查腸道病變的內鏡。


1.慢性腹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細長等,需要腸鏡檢查排除腸道腫瘤(結腸癌、直腸癌等);

2.慢性腹脹、腹痛、血便、膿血便等,需要腸鏡明確是否有腸道腫塊、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

3.慢性腹瀉、大便不成型,需做腸鏡排除惡性病變,如腸易激惹綜合徵的診斷。


總之,腸鏡檢查就是直觀地觀察腸道,能發現細小的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