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稱帝後,是怎樣對待自己父親李淵的?過程簡直滅絕人性

現在不少人對於自己國家的文明進行埋汰,宣揚這世界第一大國的繁榮與美麗,認為那才是歸屬之地。這是一種歷史的悲哀。世界文化發源地就算曆史上繁榮說破天際,到現在也就只剩下一個在與時俱進。崇洋媚外的文化絕對說不上有多好,文化說到底還是要有歷史底蘊,就像寫文章只有華麗的辭藻只是虛有其表。歷史底蘊這樣的東西沒有長久的沉澱與積累是無法擁有的,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過去還是一個國家變不了的靈魂,就像一個讀書萬卷的讀書人在與人交談時淵博學識,那股自內而外的自信與氣質是怎麼學都學不來的。歷史是一個說不完的故事,就像一個時代的結束標誌著另一個時代的興起,一一接應。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閱讀歷史,見一見歷史人物,聽一聽歷史大故事。

公元626年,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和他手下的將領衝進李淵皇宮。只見李世民和眾多的將領臉上都是血跡斑斑,一干將領說道:“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密謀殺害秦王,他們已經被我們殺掉了。請皇上改立秦王為太子。”

聽得消息唐高祖頓時詫然,但他知道事情已經不可挽回了,於是下旨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僅僅兩個月後,高祖就以各種理由“禪位”給李世民,史稱唐太宗,李淵做起了他的太上皇。

李世民稱帝后,是怎樣對待自己父親李淵的?過程簡直滅絕人性

(李世民)

從626年到635年,李淵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後的九年,也是他當太上皇的九年。人們印象中皇帝往往是萬人之上的,生活總是十分地享受,那麼作為皇帝的老子,人們一定會好奇他的太上皇生活是怎樣的呢?

李世民稱帝后,是怎樣對待自己父親李淵的?過程簡直滅絕人性

李淵退位之後,就一直居住在太極宮內,但是太極宮十分地狹窄,並不適合上了歲數的李淵居住。之後,太宗又把他的父皇遷到了弘義宮居住,並改名為大安宮。但是弘義宮同樣是十分地狹窄,而且地勢低下十分潮溼。在這裡,李淵被徹底地軟禁了起來,直到他去世。在這段時間裡,從未有大臣前去朝見。大臣似乎都在遵守一條潛移默化的約定,不敢越雷池一步。

滿朝的文武大臣,還真有不怕死的出來斥責李世民。公元632年,監察御史馬周直接斥責李世民沒有孝道。說出了他的兩條理由:

第一 太極宮的狹小和潮溼並不適合上了年紀的李淵居住。皇帝應該為自己的父親重新修建寢宮。

第二 更加直接了當的說盡管皇帝住處離太極宮很近,但是皇帝很久沒有去看過太上皇,而且夏天皇上經常去九成宮避暑,從來沒有帶過自己的父親。

李世民稱帝后,是怎樣對待自己父親李淵的?過程簡直滅絕人性

從這位不怕死大臣所說可以想象,李淵這一段“太上皇”的生活並沒有好過多少,反而還不如自己的兒子過的舒坦,但是史書上關於這些少有記載,很有可能是出於對唐太宗的特殊“照顧”。皇家宮門深似海啊!

歷史是一個傾聽者與記錄者,不會在你身上弄虛作假,也不會對你加以討伐,它會巧妙地把筆留下,交給世人去評判。看完上述的內容,大家是否有一些新的想法呢?歷史是一個聰明人,它邀請了所有的人來做客,然後看客人們各自為敵為友,然後記下這些故事說給後世人聽。面對如今沉不下心靜不下氣的年輕人,歷史是沉默的,但是又是兇狠的,只有真正沉得住氣的人才能在它的筆下活出主角光環的精彩,而不是一個鏡頭都沒有就喪失性命。只有一個有歷史的人才擁有屬於他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