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又一个年轻女性失去生命,从5月郑州的空姐,到8月尾的乐清女孩,又一次滴滴道歉,又一次说自查。都是20岁刚出头,都是美好面容,眼睛里闪着光,但世界还来不及好好看一看,正青春的年龄就被残忍的异性毁灭。

上一次人们的愤怒,最后指向了这个作恶公司对女性乘客的各种标签化。后来标签是去掉了,上一次道歉信也被他们从微博删除掉了。

这一次又道歉了,然而,人们要的是又一次的道歉么?这是道歉的事么?

人们一遍遍复盘事件环节,期望能找出其中可以救人的关键,然而无论是事件发生前两天的意图不轨投诉的束之高阁,还是期间滴滴客服与警方的扯皮推诿,都让人越来越愤怒。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审视顺风车这个产品,我们会发现这个产品的商业逻辑都有着巨大的问题。

有人说顺风车其实也方便了很多人,用低廉的价格出行,但是我们看到滴滴在顺风车上的导向是什么?

这几张广告就是滴滴所倡导的异性社交——

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广告画面一直都是男司机,女乘客,画面的诱导堪比陌陌之类的交友和相亲网站。

顺风车的产品是车么?

不,是女性,乘坐这顺风车业务成为产品,成为诱饵。

大量不怀好意的男性被鼓励成为这种倡导下的诱捕者。

更惊人的是,我在微博上才看到滴滴顺风车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顺风车在设计逻辑上就是这样的,并且满是洋洋自得——

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顺风车这种社交属性的设计甚而比其他社交软件更危险,没有线上的隔离,而是直接发生在线下的场景里,这种场景还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出行常态,发生在生理结构上男强女弱的一辆车的封闭空间里,潜在的危险随时存在。

这个封闭的危险空间里,甚至没有咖啡馆、酒吧那样公共空间的其他人在场,乘客没有报警机制,司机没有审查机制,或者说滴滴这个垄断全国网约车的平台根本就不愿意去做审查,毕竟最大程度地网罗司机到平台上,才有市场占有率,才是资本。

深圳公安2016年披露网约车司机重大刑事犯罪前科有1661人,北京海淀法院发布公告滴滴平台衍生出了40多起刑事案件,这些惊人的数字从未被公众获悉,这还仅仅是一两个城市。

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惊人么?难道网约车是作奸犯科的集中地么?

为什么这危险四伏的顺风车依然被很多人选择,很多女性选择?

当然首先,滴滴屏蔽了这些信息,对外打造的都是便捷时尚的生活方式和风趣暖男的车主。

年轻的女性,并不是人人都要去贪图便宜十几块、几十块的乘车费,也不是人人都有在顺风车上有社交的想法,多数人仅仅就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一种出行方式,根本没有意识到其间的危险。专车、快车、顺风车,我想多数人只是认为选择了一种性价比高的出行方式。

这就是从源头开始机制设计的错误,让人自然而然的以为只是出行选择之一,更恶劣的是,滴滴一直在向顺风车鼓励这种社交模式走向约pao方向,广告文案已经很赤裸了,这两天暴露出来的各地滴滴司机群更是充斥了大量狩猎女乘客的实质。

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也许大多数人在没有出这样大事之前,没有这样大规模地琢磨这个模式之前,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滴滴正是利用人们的不自知,平台正是这样用潜在的坏的价值观来壮大的,资本正是这样蘸血发展的。

5000亿市值的滴滴,无所不能的资本,甚至开出了一赔三的赔偿价码,好个一赔三,生命的价值就这样被轻视,被践踏。

被社交的一切,正在损害着女性的生存环境,而资本正在推动着这种损害。女性越来越多的被当作猎物,当作产品。我看到滴滴5000亿市值的新闻,由衷地感觉到悲哀。

事实上,我们的社会总是在教育女性,她们从小就被培养地温良恭俭,她们被要求没有野心,没有攻击性,在两性关系上,她们是男性的猎物,在商业社会中,她们是消费主义的猎物。而一旦出事,她们的衣着、她们的言行、她们的品行就会被拿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但凡有一丝不合主流价值观,她们就不是受害人,而是咎由自取。

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进入中年后,多了阅历,我常常在想,我们的家庭应该怎样去教育女孩子,务必让她强大,让她理性,让她知道善,还要知道恶,不要培养可爱的小公主,不要想象她可以一直被保护的很好。

因为我们身处的社会真的没有那么可爱,有作恶的个体、还有作恶的大机构,披着创新的外衣,经他们的精心设计,女性被商品化、被产品化,这种作恶的大机构他们更难被惩罚。

这次事件,我又悲又愤,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生长在这个世界的女孩啊,哪里有什么美好世界,哪里有什么暖心小哥哥,什么温厚大叔,多的是暴力、油腻、意淫和作恶,不要做甜美的梦,不要做温室的玫瑰,你要强悍,要世故,不要被男人所赞美女性纯白天真的品质所迷惑,那谁陷阱等着你跌落。

宁愿相信世界上多是坏人,也不要让自己无知无觉多进入危险境地。”

如果世界上连这个国家的资本大佬为其背书、全民不得不选的大平台都以嗜血的姿态来诱捕女性,你凭什么去相信你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美好社会呢?我们只能不断的教育女孩子要自我保护,要理智的识别坏人,不要对男性心存美好幻想,并且还要祈祷随时有一副好运气傍身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有的坏,可以被控制,被隔离,至少没有集中的环境,而有的坏,则被滴滴这样的平台集中、激发、甚而鼓励,如果再不加以惩罚和改变,这个世界还会好么?

直到8月27号下午,滴滴终于发出通告,说暂停顺风车业务,直到27号下午,滴滴这样的公司才从媒体舆论转到开始由交通部约谈整改。

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不要说因噎废食,这个噎是没有噎到你自己头上,如果顺风车这种便利不停在威胁女孩们的生命,宁愿不要这种便利。让网约车有筛选,准入门槛,让司机就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社交。

做为普通人,我昨天已经卸载滴滴,除此之外,我只能呼吁女性永远警惕这个世界吧。是否对世界持续的警惕和否定,才能过完女性的一生?

女乘客才是滴滴想要推出的产品

资深广告创意人


外一篇

滴滴顺风车事件之后,已经很是看到了几篇为滴滴叫屈的文章。虽然这些也未必就是所谓“枪手”。过去,每逢有这类事,自觉来做理中客的思考者,总是不少见的。往往是当事者还未真心忏悔,就已有人来号召要抱以同情之理解,理性之反思。这简直是一贯的。

印象里典型的一篇,其标题说《干死滴滴,我们就安全了?》。面对滴滴这样市值逾千亿的公司,民众写几篇谴责文章,发几句朋友圈,是否就能等同于“干死滴滴”?“干死滴滴”的预设如何成立?这自然是有言外之意的,且先不去说它。

真正有意思的是“干死滴滴,我们就安全了?”这句话中体现的逻辑。俗称“脑回路”。很明显,这是一句反问句,其完整表达应是“难道干死滴滴,我们就安全了?”。反问句的意义,等同于陈述句,也即“干死滴滴,我们也不能安全”。

所以,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虽然正确,但本身毫无意义。从古至今,任何社会形态下,总有“人渣”存在,总是有各式各样的恶性案件,这是人性本身阴暗面使然,也正是人世之无奈。回到这句话,其意义之无聊,类似于“打倒希特勒,我们就安全了?”,毫无意义的正确的话,俗称也即屁话。

再来说它的言外之意。“干死滴滴,我们也不能安全”这样的废话背后,其实是要表达:既然是这样,谴责滴滴有什么意义呢。这真是用心良苦。也正是理中客之“脑回路“”为什么不同于一般人。

我们正常人大略都晓得,在罪恶面前,谴责虽然未必有其“用”——它可能既不能挽回生命,也不能阻止罪恶的发生——但正是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道德感,有起码的价值判断,所以我们会知是非,会自发的谴责。

——简而言之,谴责源于人的“良心”,无关于它有用还是没用,无关于它有多大的意义。面对罪恶,人能够不因为任何功利性的价值,由衷的感到义愤,为逝者惋惜,对作恶者痛恨,这正是在阴暗面之上人性之光荣。

干死滴滴,我们就安全了?这样的反问,无非是要对罪恶本身视而不见,而把谴责和批判引向虚无缥缈的“罪恶诞生的社会土壤”。也即,强奸和杀人,都是社会逼的。这样的文章调子,在以往我曾见过很多次。

显而易见的罪恶之下,抛开道德良知扮深沉作冷静,无异于冷血。总有故作思考状的“精英”,在偷换了一层层概念之后,说民众的愤怒这是“民粹”。我倒于此感到大多数人们的血同我一样,都是热的。

版式设计:霹雳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贞观clu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