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36個基礎知識點,千萬別錯過!(值得收藏)

中考生物36個基礎知識點,千萬別錯過!(值得收藏)

1.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2.生物的特徵:動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植物通過氣孔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進行呼吸);

人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植物落葉:(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動物追獵物,含差草葉片合攏:(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植物產生種子,動物產卵、產崽:(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有時因為調查的範圍很大,不可能逐個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這稱為抽樣調查。

4.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

也可以按照(生活環境)將生物劃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還可以按照用(用途)將生物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5.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處。這個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氣圈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如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著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10. 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動物需要的營養物質是(食物),植物需要的營養物質(即肥料)是(無機鹽)。

1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光、溫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細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12.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13.做完實驗後,要把小動物(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即放生)。

14.在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探究實驗中,使這兩種環境中除(光照)外,溼度、溫度等其他條件都相同。也就是說,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這個實驗中的(變量)。

15.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例如: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中,設計(陰暗)、(明亮)兩種環境,其他條件都相同,就是對照實驗。

16.生物與生物之間,最常見的是(捕食)關係,如七星瓢蟲捕食蚜蟲。還有(競爭)關係,如稻田裡的水稻和雜草;(合作)關係如螞蟻、蜜蜂等昆蟲組成的大家庭。

17.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18.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如:駱駝尿液少,體溫升到46°C時才出汗;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發達,葉片退化成刺等。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19.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0.(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動物)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它們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因而叫做(消費者);

(細菌)和(真菌)能將(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還有(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和(水)等。☆(植物——生產者,動物——消費者,細菌和真菌——分解者)。

21.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

22.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23.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24.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雖然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25.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叫做(生物富集)。會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自身。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越多。(在一條食物鏈中,第一個是生產者植物,越往終端走能量越來越少,有毒物質積累越多。也就是說第一個植物能量最多,有毒物質最少,最後一個動物得到的能量最少,有毒物質積累最多)。

26.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27.(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28.使用顯微鏡:

(一)取鏡和安放:

1、右手握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7釐米)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釐米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隻眼注視(目鏡內),另一隻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7、一隻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清潔收鏡:

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

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請用(擦鏡紙)。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裡),送回原處。

29. 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體積就越大,顯微鏡下的細胞數目就(越少);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體積就越小,顯微鏡下的細胞數目就(越多)。

30.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以下三種:(切片)——用從生物體上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製成。這三種玻片標本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臨時的。玻片標本的製作,需要載玻片和蓋玻片。

31.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擦、滴、撕、放、蓋、染。

1)用潔淨的紗布把載玻片擦拭乾淨。

2)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取一小塊通明薄膜——內表皮。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鑷子把它展平。

4)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後(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才能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

6)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32.製作黃瓜表層果肉細胞或黑藻葉片細胞臨裝片:

1、用刀片將洗淨的黃瓜表皮刮掉,洗淨刀片後,再用刀片輕輕刮取少許黃瓜表層果肉,均勻塗抹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蓋好蓋玻片,製成臨時裝片。

2、或用鑷子取一片黑藻的細嫩小葉,放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蓋好蓋玻片,製成臨時裝片。

33.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黃瓜表層果肉細胞有哪些相同的結構?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結構。

34.觀察動物細胞中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與製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不同之處:

(1)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0.9% 的鹽水)

(2)用消毒牙籤在自己漱淨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刮幾下。

☆動物和植物細胞都有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35、水和糖都是細胞中的重要物質。細胞中還有其他物質一類:(分子比較小,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不能燃燒的(無機物);另一類分子比較大(含碳如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等能夠燃燒的有機物)。

36、細胞膜作用(控制物質進出細胞,使得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定內部環境)。

中考生物36個基礎知識點,千萬別錯過!(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