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舫法师:释迦牟尼的物质生活略谈

法舫法师:释迦牟尼的物质生活略谈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

一 衣食住的经济生活

释迦牟尼——简称释尊——在世的时候,每天向社会民众宣传他的救世主义。释尊的生活非常底简单,是最合于经济的。所穿的衣服,是三件福田的破衲;所有的饮食,是沿着街巷乞食;所住的房屋,是树下林中河畔。这不能说不是最经济最朴素的生活。释尊因为把社会上底各种事业都看透了,所以过这种简朴经济的生活,也是很快乐地。有一天释尊在迦维罗卫国缅癨优婆塞林中住止,教诲弟子怎样底分别正法邪法,于正法中怎样来修习作证。所有同学“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一师学,同一水乳,于如来正法,当自炽然,快得安乐。”又教诲一个周那沙弥,求学的时候,怎样尊敬导师的方法。说完以后,他想世界上不论何时何地一切人类生活,对于物质方面,纵欲贪求,是极危险地。于是释尊向大众宣布他那经济式的衣食住底生活制度。释尊说:

“诸比丘!我所制衣,若冢间衣, (注:在坟间拾死人破衣做成破纳而成之衣)若长者衣,粗贱衣,此衣足障寒暑蚊虻,足蔽四体”。

“诸比丘!我所制食,若乞食,若居士食,(信三宝居士所供养之食) 此食自足。若身苦恼,众患切己,恐遂至死,故听此食,知足而止。”(最要紧的是知足。)

“诸比丘!我所制住处,若在树下,若在露地,若在房内,若在楼阁上,若在窟穴,若在种种住处,自足为障寒暑风雨蚊虻,下至闲静懈息之处”。

“诸比丘!我所制药,若陈弃药,酥油蜜,黑石蜜,此药自足,若身生苦恼,众患切己,恐遂至死,故听此药”

这种生活状况,是随人类社会和时代递变的,不能亘古今普遍於全世界,然吾人写来乃标仰释尊伟大的人格。想释尊将皇太子地位弃而不顾,牺牲人天福乐,而求大觉,迨大觉以后,为人天师,仍牺牲其寂灭的安乐,而向社会作有力之宣传,过着最经济的平民生活,不以为古。释尊这种精神支配数千年各国之信佛民众,至今中亚南亚,尚存其遗风也。抚今追昔,百感不已,竭诚归命,勿容稍疑。

二 非乐与享乐的观察

释尊宣说这经济式的生活制度,令诸弟子一一遵守,不得有犯,他又恐外道梵志们,观佛及弟子以身作则以法化人,备受人天供养,来作无意味底诽谤。“沙门释子,以众乐自娱,成为享乐主义者。” 於是释尊又当众宣说他的享乐的标准。他说: “沙门释子,以众乐自娱,所以者何?有乐自娱,如来(佛之别号) 呵责!有乐自娱,如来称誉!” 呵责就是非乐,称誉就享乐,兹分说如次。

甲 非乐

释尊说:

“五欲功德,可爱可乐,人所贪著,云何为五?眼见色,可爱可乐,人所贪著;耳闻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可爱可乐,人所贪著。诸贤!由是五欲缘生喜乐,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之所呵责也!”下面他引喻示众曰:

“犹如有人,故杀众生,自以为乐,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之所呵责!”

杀生如此,他如私窃偷盗,会妓行窑,故作妄语,放荡自恣,行外苦行,等等一切无意味无利益的享乐,释尊是绝对呵责地,禁止弟子去享受地。因为这种享乐,是社会人生的病态,於人类进化是有损失地,故须非之。最后释尊宣布出家沙门,绝对杜绝这五欲乐。他说:

“五欲功德,人所贪著,如此诸乐。沙门释子,无如此乐。”

“犹如有人,故杀众生,以此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此乐。”

“犹如有人,公为盗贼,自以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此乐。”

“犹如有人,犯於梵行, (注:梵行是清净行,犯梵行就是娼嫖妓?之污秽行也) 自以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此乐。”

“犹如有人,故作妄语,自以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是乐。”

“犹如有人,放荡自恣, (注:就是吃饭不做事的游民) 自以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此乐。”

“犹如有人,行外苦行, (注:就是那非法的苦行如拔发露形等事) 自以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是乐。”

上面所举七项,不过大纲而已。人世间的乐事,不外这几种,就中前六种是社会上一般有情的生活。迷著人世,不知寻出路的享乐状况。第七一种,是寻出路而不得正当之出路者,堕于邪道,所有苦行,徒劳无益,良足悲恻!释尊个人不去享受这种乐,同时也不许诸弟子去享受,并共同去宣传他们这种非乐主义。

乙 享乐

至于释尊所享受的乐是什么呢?消极方面说,上面五欲等乐,能够除灭即是乐。积极方面的享乐,他主张“超人类欲界以上的色界精神禅定乐,” 和“出世圣法乐。”他说:

“犹如有人,去离贪欲,无复恶法,有觉(寻)有观(伺),离生喜乐,入初禅。如是乐者,佛所称誉。” (注:超人类欲界上有色界天,色界天共有四种禅定,曰“四禅”,这是初禅的乐。)

“犹如有人,灭於内觉,内喜一心,无觉(无寻)无观(无伺),定生喜乐,入第二禅。如是乐者,佛所称誉。”(这是二禅的乐)

“犹如有人,除喜入舍,自知身乐,贤圣所求,护念一心,入第三禅。如是乐者,佛所称誉。”(这是第三禅的乐)

“乐尽苦尽,忧喜先灭,不苦不乐,护念清净,入第四禅。如是乐者,佛所称誉。”(这是第四禅的乐)

此四种乐,超过人类的五欲乐,完全是精神的生活,佛学上说“禅悦为食” 正指此也。虽然,此乐仍属世间的,非出世间的,断灭的,非究竟的。以外还有法味之乐,所谓“一切出世圣法”,那才是出世间的,究竟的乐。佛学上说为“法喜充满” 是也。今就人生略谈如此,圣法之乐,不能广说,凡有智者,应自广寻。

二十年写于北平柏林寺

参考《长阿含》第十二卷《清净经》

(原载《佛教评论》一九三一年第一卷第一号、《法舫文集·四卷》。编辑程淑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