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了七十二黃花崗烈士,扛起的是中國人民的錚錚鐵骨!雖敗猶榮

黃花崗公園還是一如既往的莊嚴肅穆,歷經滄桑,它始終都沒能讓人們遺忘。墓園樹木鬱鬱蔥蔥,姿態挺拔,就像當年的那些革命義士,在家國危亡之際挺身而出,以肝膽熱血開路,以族魂國魄警世,那時的革命之聲悲切動人,響徹雲天!

倒下了七十二黃花崗烈士,扛起的是中國人民的錚錚鐵骨!雖敗猶榮

“我們今天的起義,聚集了那麼多的熱血同胞,從全國各地趕過來,如今我們的武器被收繳,局勢瞬息萬變,起義之事一拖再拖,我們不能猶豫,華僑拿出錢來讓我們組織武裝,此乃舉國仁人志士的心血,如果我們再不起義,怎麼對得起國人,如何對得起僑胞!今天就算是隻剩喻培倫一人殺敵,我也要把起義進行到最後一刻!”這是起義之前喻培倫最後的嘶吼,肝膽交顫的肺腑之言。

清朝末年,西方列強入侵帶來了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來瓜分我國的領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領土肆意妄為。先進的國人和中國的部分知識分子決定通過革命建立民主共和的新制度,推翻早已經名存實亡的清朝統治,進而推翻封建制度。

倒下了七十二黃花崗烈士,扛起的是中國人民的錚錚鐵骨!雖敗猶榮

雖然那時候先進的革命黨發動了多次的起義,但因為革命黨的武裝力量和清朝還有西方列強相比差距太大,最終都以失敗結束,而清廷也在改革之中,並且大多數的國人都更傾向於在現有制度上進行改革,這更使得革命的呼聲日漸衰落。

倒下了七十二黃花崗烈士,扛起的是中國人民的錚錚鐵骨!雖敗猶榮

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革命者需要計劃一次大的起義來讓國人覺醒,屢讓國民失望清政府才會崩塌,於是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派積極地醞釀一場浩大的起義運動,藉此來鼓舞革命群眾的信心,於是革命軍四處籌錢,獲得了華僑的在資金上的支持,購買武器裝備,同時另一邊也在召集全國各地的革命同胞相聚廣州,共舉義事。

倒下了七十二黃花崗烈士,扛起的是中國人民的錚錚鐵骨!雖敗猶榮

而就在革命軍準備工作即將完成時,發生了一件事卻讓起義進程受挫。1911年4月8日,革命者之一溫生才刺殺了朝廷官員使得清政府對此頗為震驚,覺得廣州此地將會有革命軍嚴重作亂,於是下令全城緝捕革命者,並摧毀了多處起義軍的軍火庫,收繳了大批槍械,使得革命軍損失嚴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起義之事一拖再拖,才有了上文喻培倫一番慷慨之詞。

倒下了七十二黃花崗烈士,扛起的是中國人民的錚錚鐵骨!雖敗猶榮

1911年4月27 日,起義軍大幅縮減到只有幾百人,黃興帶領他們直接攻打廣州政府,與清軍進行激烈的戰鬥,槍煙四起,浴血奮戰,起義軍為了中國的前進,民族的自由,前赴後繼,奮勇殺敵。後來清軍支援越來越多,起義軍多名犧牲,黃興也被槍械打斷了兩根手指,帶著剩餘革命黨殺出包圍,撤到了香港一帶。

倒下了七十二黃花崗烈士,扛起的是中國人民的錚錚鐵骨!雖敗猶榮

起義就這樣失敗了,犧牲了很多革命人才,其中有喻培倫,林覺民等,後來將收斂的革命烈士屍體藏到了黃花崗,共有七十二人,這次起義也就是有名的黃花崗起義!

倒下了七十二黃花崗烈士,扛起的是中國人民的錚錚鐵骨!雖敗猶榮

黃花崗起義看似失敗了,但是它給國人帶來的是革命的決心和勇氣,讓西方列強看到的是中國人民那不屈的脊樑,給後來的武昌起義開闢了先路,那後世敬仰的犧牲的仁人志士,骨子裡流的才是中華民族英勇無懼的救國之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