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前秦的勇士,東晉十六國的英雄,完美詮釋了“雖敗猶榮”

談起苻堅這個歷史人物,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不算深,大部分懂歷史的人對他的印象多是源自中學課本里面。歷史課本寫到東晉這一段,很多學生都學過“淝水之戰”聽說過這個名字,這是一個以少勝多的戰例。但是大部分人估計搞不清楚誰與誰打,誰勝誰敗,其中箇中原因是什麼。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歷史還有不少讓你不能理解,或不能把握的東西。歷史上的人物,就這麼來來往往,現在是灰飛湮滅了。而在當時,就是一根汗毛,也是威風凜凜的。是的,這位雖敗猶榮的英雄就是苻堅。

前秦的勇士,東晉十六國的英雄,完美詮釋了“雖敗猶榮”

提起那場讓苻堅一生悲催的淝水之戰,那是在建元十九年。基本平定北方之後,符堅擁有士卒六十萬、各種騎兵也將近三十萬人,百萬大軍離開長安南下伐晉,企圖一統天下。如此軍力,就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這氣勢不錯,一路高歌猛進。符堅的對手是東晉的謝玄,這位將軍也算是東晉的名將了。謝玄看到前秦的軍隊勢大,就心生一計。他和前秦將領符融說,“既然我們都打算決一死戰,恐怕這一戰不會很快結束。你讓你的部隊往後移動騰出地方,我把我的軍隊叫出來咱們好好打一場,你說可以嗎?”苻堅覺得晉國人兵微將寡,玩不出什麼花樣,當秦軍根據符堅的命令後撤時,晉軍就開始起鬨,大喊“秦軍敗了。”這一下前秦的軍隊亂了套,自相踩踏。符堅本人也身受重傷,帶領殘餘的部隊逃跑了。逃亡後不久,他就被自己手下的一個小將殺害了。

前秦的勇士,東晉十六國的英雄,完美詮釋了“雖敗猶榮”

其實對於苻堅這個人的性格,我們還是能猜得出一二的。我在這場戰爭之前,他沒有打過敗仗。他在位近三十年,一直找仗打,而且都能打贏。符堅面對這麼多的反對意見,他認為,朝廷內外都說不可伐晉,他無法理解。歷史書總是在歷史發生過以後寫的。因此,我們看到的歷史,讀到的各種原因和結果,都十分明白。當然,這裡明白的是我們,而不是歷史的當事人。一代英雄符堅就這麼昏了頭,一意孤行。其實,如果沒有一意孤行,誰又能把英雄從普通人中分出來?

前秦的勇士,東晉十六國的英雄,完美詮釋了“雖敗猶榮”

把時間再倒到淝水之戰幾十年前,那個時候,苻堅剛剛接手前秦帝國。他任用漢人王猛,勵精圖治,符堅在任的時候,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出現了一定形行式的融合。特別是他重視教育,發展生產,使關中、院西一帶清平安泰,社會局面十分穩定。雖然這比不上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盛世,但是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還能有這樣的安定局面,苻堅是功不可沒的。

前秦的勇士,東晉十六國的英雄,完美詮釋了“雖敗猶榮”

縱觀苻堅的一生,轉擇點就在淝水之戰,其實符堅完全沒有必要去伐晉,就坐在皇宮裡吃喝玩樂有多好。他畢竟在位三十年,也太辛苦了,在兵敗淝水之後,為了填飽肚子,他僅僅吃了一小碗泡飯,還得聽別人的風涼話,最後落了個被部將殺害的結局,這到底是圖什麼呢!但是當你逐漸深入的瞭解歷史,經常沉思,似乎明白了,英雄的固執,同樣是英雄的一部分。都說是創業艱難,毀業容易,把責任都推給英雄吧。如果符堅聽了規勸,可以有一個安樂的晚年,但是相比悲壯的結局的苻堅,相信各位還是喜歡後者,因為前者雖然一輩子挺幸福的,但是起碼連上歷史課本做個敗者的機會都沒有。符堅既然是個英雄,不如將這口歷史的黑鍋,讓他一直揹著吧!誰叫他是英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