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迷霧,細看郭沫若究竟是“鐵骨錚錚”還是“錚錚鐵骨”

民國時代就像一個硬幣,有壞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那個時代雖然戰火不息、人民流離失所;但也學術繁盛、湧現出許多國學大師,比如魯迅、王國維、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等,而提起郭沫若,他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備受爭議的人物之一。


撥開迷霧,細看郭沫若究竟是“鐵骨錚錚”還是“錚錚鐵骨”

郭沫若


喜歡郭沫若的會尊稱他為一聲郭老,但是厭惡郭沫若的可能會嗤之以鼻的用一句話來嘲諷他——“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亦或是以“鐵骨錚錚郭沫若”一說來諷刺他,認為郭沫若不過是一個阿諛奉承之徒,壓根就不配稱之為大師,那麼郭沫若真的有那麼不堪嗎?我們今天就好好來探討一說。

不少人聽信謠言認為“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是魯迅先生所說,總認為這句話可以很好的評價郭沫若,但真相卻是——魯迅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


撥開迷霧,細看郭沫若究竟是“鐵骨錚錚”還是“錚錚鐵骨”

魯迅先生未說過此話


對於和郭沫若的關係,魯迅先生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中說:“例如我和茅盾、郭沫若兩位,或相識,或未嘗一面,或未衝突,或曾用筆墨相譏,但大戰鬥卻都為著同一的目標,決不日夜記著個人的恩怨。然而小報卻偏喜歡記些魯比茅如何,郭對魯又怎樣。好像我們只在爭座,鬥法寶”。可見魯迅先生也很苦惱市井小報故意誇大其詞來描寫兩人的關係。

另一方面,當1936年10月19日,當魯迅先生逝世的消息傳到日本時,正在寫作的郭沫若震驚的連筆都掉在地上,他沉默了許久,最後連夜寫了《民族的傑作—紀念魯迅先生》的一篇悼文,沉痛懷念魯迅先生,並在文章中指出魯迅的死,是“不可測算的重大損失”。如果兩個人之間真的有如此大的矛盾,郭沫若此時又何必連夜寫文悼念魯迅先生呢?結合兩邊來看,可見兩人嚴重不合的消息不過是一個謠言,他們或許有文學上的筆墨相譏,但和而不同,而非針鋒相對的死敵。


撥開迷霧,細看郭沫若究竟是“鐵骨錚錚”還是“錚錚鐵骨”

郭沫若的書法


其次,看一個人如何,關鍵是要看他在風口浪尖上的選擇的選擇,從這一點來說郭沫若絕對比大部分人強太多了。

1927年4月,在國民黨白色恐怖最高潮的時期,時任國民黨政治部中將副主任的郭沫若,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冒著生命危險加入到了共產黨中,並且還寫了一篇文章《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痛批蔣介石“背叛國家,背叛人民,背叛革命”,此文一出,郭沫若隨後被通緝。同年,郭沫若前往江西,參與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懸賞五萬銀元


撥開迷霧,細看郭沫若究竟是“鐵骨錚錚”還是“錚錚鐵骨”

南昌起義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郭沫若為了捍衛祖國,立即啟程回國,並且帶頭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武漢抗戰文化運動,發動一切力量宣傳抗戰,為了激勵民心,他還創作了大量鼓舞士氣民心的作品,僅 1928 年 至1932 年四年時間,郭沫若共撰寫和翻譯了20多本書,其中還不包括沒有出版的書籍

,甚至1945年飛機在東京撒下的勸降材料也是郭沫若寫的。

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唯一一次轟炸日本,投下的不是炸彈而是郭沫若編寫的《告日本士兵書》、《告日本全體勞動者書》、《告日本國民書》、《告日本工人書》、《告日本農民大眾書》、《告日本工商者書》等傳單,而且因為郭沫若對於抗戰事業的貢獻,國民黨中央親自出面撤銷了對他的通緝。


撥開迷霧,細看郭沫若究竟是“鐵骨錚錚”還是“錚錚鐵骨”

取消郭沫若通緝令的報道


在學術上,郭沫若絕對是真正的大師。他不到30歲,即與郁達夫田漢等創立“創造社”,從詩壇影響新文化運動,更集文學家、詩人、劇作家、史學家、考古學家、詩人、評論家、翻譯家、革命家、政治家各類桂冠於一身,而且實至名歸。

很多人可能只是在教科書上讀過郭沫若的詩,認為郭沫若只是一個詩人,但郭沫若在史學界的貢獻更為巨大,他是甲骨文三大家之一,他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被史學界稱為劃時代的著作,《生命的科學》被今人稱為“不該遺忘的科學巨譯”,《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被贊為繼羅振玉、王國維之後“最偉大之鉅著”。更值得一提的是,羅振玉從接觸甲骨文到發表成果用了 9 年,王國維用了 6 年,而郭沫若只用了 1 年,但絕大部分人只會拿《李白和杜甫》來嘲諷他,這實在是有些淺薄。

不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要說郭沫若完美無缺,那也是不可能的。郭沫若最為詬病的就是文革時期寫的大量奉承作品,以及在私生活上的混亂。

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一文,如今看來確實顯得滑稽可笑,屬於郭沫若的黑歷史之。在《李白與杜甫》一文中,郭沫若寫到:“詩人說他所住的茅屋,屋頂的茅草有三重。這是表明老屋的屋頂加蓋過兩層”按照郭沫若在文中的批判,杜甫的屋子有三層,屬於富農,所以是值批判的對象。

但郭沫若未必有多恨杜甫,他只是怕自己被批鬥,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一旦被發現不革命,有右傾,不崇拜,就不只是給批判了,而是斃命。已經上了年紀的郭沫若,不再有當初毅然投身革命的勇氣,他變的圓滑,變的明哲保身,為了保全自己,他便寫出了不少奉承之文,這一用力過猛,便形成了跪舔之勢,但單獨把郭沫若拉出來批判未免過於苛刻。在那個非黑即白的年代裡,又有多少人能夠不畏生死,堅持真理呢?如果自己做不到,那麼我們就沒有資格要求別人要做到,不然就過於雙標了。


撥開迷霧,細看郭沫若究竟是“鐵骨錚錚”還是“錚錚鐵骨”

練習書法的郭沫若


不過在私生活方面,郭沫若確實做得不夠地道,用當代的話語來說就是赤裸裸的渣男。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是張瓊華,屬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1912年兩人奉命成婚,但婚後僅5天時間即被拋棄,可兩人未離異,無子無女的張瓊華一直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

第二位夫人安娜是一位日本女子,原名佐藤富子,她是郭沫若在探望自己住院朋友時認識的,兩人可謂一見鍾情,不過安娜的父母卻始終無法接受郭沫若,因為自甲午戰爭之後,在當時的日本人心中,中國人是一個低等民族,配上優秀的日本人。

不過熱戀中的女人總是瘋狂的,為了愛情,安娜毅然辭掉醫院的工作,與郭沫若同居。兩人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佐藤富子徹底與父母斷絕了關係。安娜一共替郭沫若生下四兒一女,不過後來因為抗戰的原因,郭沫若無奈將妻兒留在了日本,自己孤身一人回到了中國。數年之後,當安娜來到上海尋找郭沫若後,才發現郭沫若已經有了新的妻子,安娜只能心酸的離開。


撥開迷霧,細看郭沫若究竟是“鐵骨錚錚”還是“錚錚鐵骨”

郭沫若和安娜及孩子


郭沫若的最後一任妻子是於立群,他是郭沫若情人立忱的胞妹,兩人於1938年同居,1939年元旦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兩人的婚禮,雙方一共有四兒二女,在郭沫若離世一年後,於立群緊隨其後自縊身亡。

此外還有幾個情人,在婚姻之中,郭沫若確實有問題,他的二兒子郭博曾如此的評價自己的父親:「對於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這是無法辯駁的事實

總體而言,郭沫若絕對當得起民國大師之名,他絕非是一個只懂阿諛奉承的小人,更不是一個投機分子,否則他就不會在最艱難的時期加入到革命鬥爭之中,他在私德上雖然有些不對,但瑕不掩瑜,是一個錚錚鐵骨之人。

1978 年 6 月 12 日郭沫若逝世。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郭沫若追悼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稱郭沫若是“繼魯迅之後,我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的旗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