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忠將”高順

文:小A斯蒂芬

一提起呂布手下的大將,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會是張遼,然而在歷史上呂布手下最有名的將領,其實應該是高順。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高順

高順,呂布手下都督。據《英雄記》記載,他“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他手下有一支七百人的精銳部隊叫做陷陳營,單從名字就能感覺到是一支經常打硬仗的部隊。在史書中這支部隊“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但是卻鮮有這支部隊征戰的記載。唯一一次就是在郝萌之亂中有過傑出的表現。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郝萌領兵發動叛亂,攻入呂布的府邸,直撲呂布的臥室一處閣樓。可是閣樓非常堅固,郝萌指揮部隊攻打閣樓一時間攻不下來。被叛軍驚醒的呂布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慌亂中領著妻子“科頭袒衣”跑到廁所,推倒廁所的牆壁逃出自己的府邸,逃到高順的營中。高順問呂布說道“將軍有所隱不?”這句話估計應該是一種方言的句式,意思應該是問呂布有所察覺是誰叛亂的嗎?呂布回答到“河內兒聲”,聽著好像是河內人的聲音。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郝萌

當時高順就判斷說道“此郝萌也”。想來郝萌應該是當時呂布手下統帥河內兵的將領。於是高順當即整兵向呂布府邸攻去,並利用弓弩的優勢將郝萌的部隊打散。戰事一直到天明時,郝萌才僥倖逃脫回自己的營寨。可是郝萌的部將曹性卻在這時候反叛郝萌,兩人展開來一對一的決鬥,郝萌將曹性刺傷,曹性砍掉郝萌一隻胳膊。就在兩人不分勝敗的時候,高順趕到,一刀砍下郝萌的腦袋,用床板抬著曹性去見呂布。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高順臨危不懼處亂不驚,平叛的整個過程雖然輕描淡寫,但是能夠想象的到,正是平時高順治兵的嚴謹,才能有這樣迅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高順可以說是在郝萌之亂中立有大功的,可是讓人奇怪的是在郝萌之亂後,高順非但沒有得到呂布的賞賜,還被呂布銷奪了兵權。據《英雄記》記載“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看來有“外內之親”的魏續應該是呂布的親戚,所以深得呂布的信任。不過無論如何對高順的處置都是無法讓人理解的,明明是立了功的,卻被呂布疏遠最終還銷奪了兵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呂布

呂布這樣做一定有呂布的原因,他不會無緣無故就疏遠一個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即便是這個理由無比的荒唐,但總會是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可是我便查史書,卻沒有找到與之相關的記載。一定是有什麼疏漏的地方,我想既然這件事是從郝萌之亂中發生的,還要去郝萌之亂中去發掘線索。

在《英雄記》中,呂布對郝萌之亂的最終處理是這樣記載的:“布問(曹)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性言‘萌常以此問,性言呂將軍大將有神,不可擊也,不意萌狂惑不止。’布謂性曰:‘卿健兒也!’善養視之。創愈,使安撫萌故營,領其眾。”

這裡面有兩件事需要注意,一個是對曹性的安排。曹性不但得到了呂布“卿健兒也”的口頭褒獎,傷好以後還升任了河內兵的統帥。實際上從曹性的坦白交代中可以知道,郝萌叛變這件事,曹性事先是知情的,可是他不但知情不報,在叛亂初始還才取了擁兵觀望的態度。後來是郝萌兵敗逃回營寨,曹性才臨機倒戈與郝萌翻臉。這是一種典型的牆頭草心態,試想郝萌如果勝利了,曹性一定會是郝萌的堅定支持者。呂布對曹性的這種安排顯然是有失公允的,曹性即便是有功,充其量也就是個功過相抵。

另一個就是對陳宮的態度。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陳宮

呂布對陳宮的處置也是不妥當的,從曹性的揭發中可以知道,陳宮也是參與了這場叛亂的,從陳宮當時的表情也可以看出來。但是呂布對陳宮只是“以宮大將,不問也”的理由沒有去追究陳宮的任何責任。關於這一點我在《陳宮篇》中有過分析,陳宮是出於對呂布結連曹操的不滿,雖然情有可原,但是畢竟是一種背叛,不聞不問終歸還是有些不合適的。然而呂布還真就是不聞不問。

基於這兩件事,個人猜測高順很有可能是向呂布提出了反對意見,而引起了呂布的反感,最終導致呂布與高順開始疏遠,並罷免了高順的兵權,把陷陳營交給了自己的親戚魏續統領。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魏續

雖然這個只是個人猜測,但是在後來曹操兵圍下邳的時候,呂布想要親自去斷曹操糧道卻遭到他妻子的反對,當時呂布妻子的話中有一句“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從這一句話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高順和陳宮的確是“素不和”有矛盾的,而且是積怨已久。或許源頭正是郝萌之亂。而且,以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的性格,在這件事情上是有可能做出激進行為的。史書記載中高順就曾多次向呂布進諫,比如一次高順對呂布說道“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在《後漢書》還記載了一段類似的話 “將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事豈可數乎?”

從這兩段話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高順所說的明顯是忠言,而且非常中肯。可是自古忠言逆耳,逆耳的話又有誰是真心願意聽的呢!尤其是像呂布這種霸道性格的人,雖然他也知道高順是忠心的,但是依然是“不能用”的。

史書中還有一次記載高順向呂布進諫忠言,是在呂布攻打臧霸的時候。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臧霸

這件事記載在《九州春秋》當中,當時琅琊相東海人蕭建拒絕向呂布臣服。於是呂布寫了一篇長信給蕭建,說道“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餘裡,乃在天西北角,今不來共爭天東南之地。莒與下邳相去不遠,宜當共通。君如自遂以為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也!昔樂毅攻齊,呼吸下齊七十餘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單故也。布雖非樂毅,君亦非田單,可取布書與智者詳共議之。”

蕭建看了呂布的書信以後果然有些害怕,就派主簿去向呂布納貢上禮。可是沒過多久,泰山臧霸就率兵攻打了蕭建所駐守的莒縣,並襲破了城池,霸佔了蕭建的資實。呂布聽說以後非常生氣,就打算親自帶兵攻打臧霸。可是高順卻極力反對呂布的這次軍事行動,他對呂布說道“將軍躬殺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顧盼,遠近自然畏服,不宜輕自出軍;如或不捷,損名非小。”這件事在《後漢書》中有另一個版本,說是臧霸為了攻打莒縣蕭建,就向呂布許下賄賂,可是打下莒縣後卻遲遲不肯送到。呂布一怒之下就要親自帶兵攻打臧霸。而高順也是說了一句諫阻呂布的話,書中原話是這樣的“將軍威名宣播,遠近所畏,何求不得,而自行求賂。萬一不克,豈不損邪?”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呂布自然不會聽從高順的話,結果帶兵攻到莒縣,臧霸卻據城自守,最後呂布兵糧盡絕,被迫退兵,無功而返。雖然後來在《九州春秋》中臧霸歸順了呂布,但是畢竟如高順所說,呂布當時“損名非小”。

雖然兩本書記載不同,高順的話也是不同,但是並不矛盾,也不影響結局,所以個人猜測應該都是真的。 或許這兩段高順諫阻呂布的話都是曾經相繼發生,只是被不同的史書做了斟酌記載。

由此可以看來,高順諫阻呂布的時候是比較激進的,並不是像《後漢書》所記載的那樣“少言辭”,恰恰相反他經常向呂布進言,這是他的忠心所決定的。然而呂布卻不是一個能夠聽進去忠言的人,你說他“如或不捷,損名非小。”他卻要理解成你說他打不贏臧霸;你說他“不肯詳思,誤不可數也”他卻在想你說他沒有腦子。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這想要規勸他,可真是難上加難。就這樣,兩個人在這種狀態下越走越遠。實際上呂布只想要高順的驍勇,而不需要他的一張喜歡吐槽的嘴。史書記載,高順被罷免兵權,陷陣營被交給魏續以後,每次有戰事呂布需要高順的時候就讓他統魏續的部隊。而高順卻並不怨恨,而且依然還打勝仗。在呂布與劉備翻臉的時候,就是派遣高順去征討劉備的,高順不但打敗了劉備,還將曹操派去幫助劉備的夏侯惇擊敗。這時候高順所統率的應該就是已經是魏續的部隊了。可是高順依然打了勝仗,可見其帥才可畏。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高順

高順,應該是一個性格耿直,敢怒敢言的人。他不但驍勇善戰,也有謀略。應該是當時少有的良將。他與陳宮的不和也是機緣巧合而成,並不是不可化解的,可是呂布並沒有這種認識。陳壽就曾經評價呂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要不是呂布這種性格,以呂布陳宮高順這一組合出世,縱橫一時絕非難事。

世上的事往往都是這樣,呂布不願意聽高順的忠言,卻極為信任內外之親的魏續,不知道這個內外之親到底親到什麼程度,但是魏續卻最終與侯成、宋憲一起抓獲了陳宮和高順,背叛呂布投奔曹操。這也成為壓垮呂布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殞命白門樓

白門樓上,呂布的死可以說是咎由自取,陳宮的死可以說是慷慨赴義,只有高順尤為可惜,死的不值。無論是小說中還是歷史上,死之前他都沒有留下任何話語。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了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小A斯蒂芬寫於2018年8月26日。

他的沉默代表了他的忠心,也代表他厭煩了爾虞我詐的刀光劍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