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看這一篇就夠了(值得收藏)

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將來有所作為。

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每位家長都感慨萬千。當然,我也不例外。在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同時,我也是一個五歲孩子的母親。因此我深知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教育,是一場心靈與心靈的博弈,找到合適的方法,循序漸進、耐心引導並且教育好孩子。這才是教育的根本與實質。

對此,我們要引導孩子解決成長的問題,化解成長的“煩惱”,用心呵護他的成長。

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看這一篇就夠了(值得收藏)

01 培養學習興趣篇

每個孩子都是學習的天才,天生就具備超強的學習認知能力,隨時隨地都在接受著各種各樣的信息。

我們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感覺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從而讓他愛上學習。

如此,孩子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成。

1、樹立榜樣,家長對學習有興趣:與孩子一起讀書學習,創造良好學習氛圍。愛看書,愛問為什麼的家長,往往也能帶動孩子去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在任何時期都應該學習。

2、接觸大自然,開闊視野。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觀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通過對自然界的好奇,可以將這些好奇心運用於學習,更加主動地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3、發展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孩子的興趣應該被多方面的培養,包括運動、唱歌、舞蹈、鋼琴以及聲樂等。

4、引導孩子學習。家長要通過話語引導孩子提高學習興趣,通過比較、鼓勵等方式正確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多給孩子講一些勵志故事,說明學習的重要性,但是不要強加於他的思想。

5、刻意變換孩子的學習環境。給孩子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尤為重要,孩子能安靜的學習。對於一些活動性的學習項目,應該提供適合活動、能引發孩子主動性、積極性的場所。

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看這一篇就夠了(值得收藏)

02 社交篇

一個僅僅學業優異的孩子,長大後未必成功。學習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要求我們的孩子還必須具備能夠適應社會的多種能力。比如社交能力,在現代生活中,成功者都往往具備“極佳的人際關係、極強的工作能力”這兩個重要的特點。因此在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上,我們決不能忽略。

那麼社交能力該如何引導呢?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來引導孩子逐漸建立社交能力:

1、鼓勵孩子大膽與人交往。家長應鼓勵孩子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和同齡人聊天、遊戲、出遊,絕不能借口文化學習的重要而忽視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

2、鼓勵孩子學會與他人合作。孩子在和同伴交往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多教會孩子學會去和別人融洽的相處,要多關心別人,相互幫助。多讓孩子去參加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遊戲,讓孩子的遊戲的過程當中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很好的增強孩子的交往能力。

3、培養孩子的交往技巧。和別人交往也要講究一些技巧,首先父母要教會孩子懂禮貌,要多用禮貌用語和別人交往。一個懂禮貌的孩子一定會受到好朋友的喜歡,大人也會很喜歡懂禮貌的孩子的。如果孩子懂禮貌,父母應該多給予孩子一些表揚,讓孩子保持這種好習慣。還有儘量多給孩子培養一些特長,有特長的孩子往往在公眾場合都是非常受人注意的,也容易讓孩子的自信心更強。

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看這一篇就夠了(值得收藏)

4、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孩子的交往圈子一般都比較小,父母應該適當的介紹孩子認識一些人,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多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如果別人家裡也有小孩的話,就可以藉機會指導孩子和別的孩子以及別人的父母交往。這樣才能更快的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5、正確對待孩子的交往衝突。家長要清楚,孩子們在一起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摩擦、爭吵,切不可把孩子間的一些爭執、衝突等同於成人之間的矛盾,切忌以“不吃虧”教育孩子,甚至強行干涉孩子。當孩子之間產生爭吵時,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交往中的各種矛盾,讓孩子“獨自”去學會如何面對交往上的小問題。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換、輪流、協商、合作等,讓孩子學著自己解決問題。

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看這一篇就夠了(值得收藏)

03 家校合作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篇

一般來說,教育孩子並不是只靠家庭或者只靠學校就能有良好效果的,家校合作才會讓孩子受到較為全面的教育。

《三字經》裡也說到“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話從另一個側面體現出古人已經明白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今,許多國家都在研究怎樣加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聯繫。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研究證明,只要家庭和學校合作好,常溝通,孩子各方面都會有很大進步。相反,如果家長與學校少溝通,對孩子的教育會有諸多不利。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那是一個需要長遠研究的問題。

1、以身作則,規範行為。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兒童時代是模仿力最強的時期,他們的學習從模仿開始,而老師和家長就是他們的模仿對象。所以,老師和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身教為重點。

2、樹立榜樣,激勵機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對小孩子來說,一個好榜樣既可以讓他們好好學習,又可以激勵他們向這個榜樣前進。小孩子對美好的事物是充滿嚮往的。只要在他們當中樹立榜樣,便會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向著目標前進。

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看這一篇就夠了(值得收藏)

3、從家庭方面研究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葉聖陶老先生認為:“我們在學校裡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

讓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教育不可忽略。據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我發現有些孩子,在家中與學校的表現完全不同。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看這一篇就夠了(值得收藏)

有人比喻說:家庭是第一個染缸,學校是第二個染缸,社會是第三個染缸,第一個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著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礎上著色的,所以家庭這一道著色對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把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孩子在一個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