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和乖孩子之間,缺的是日常優秀習慣的培養!

看別人家的都是好孩子,自己家的都是熊孩子,難道真的是天生的?你也想去撿一個天生就聽話的孩子!

都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劉方老師認為:你的孩子習慣不好,那是你沒培養好!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簡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你以為的,別人家的好孩子都是天生的?

No,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悉心培養出來的好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如果一個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But養成一種壞習慣,能讓家長頭疼一輩子。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就差多了,有時不只是事倍功半的問題,甚至終身難以彌補。

熊孩子和乖孩子之間,缺的是日常優秀習慣的培養!

對於家長來講,一定要先給孩子抓好習慣,再談成績。那麼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哪些好習慣呢?

【課堂習慣】

1.尊師重教的習慣

其師,信其道,這是學習的前提。一個學生只有從心裡尊重並欣賞自己的老師,才會聽得進他所傳授的知識。

有時候遇到不太喜歡的老師,也要盡力去適應,才不至於長大後,稍微遇到什麼不合心意的事就抱怨環境。

2.課前預習的習慣

每天花半小時,預習一下第二天上的新知識,能讓孩子更好地消化並掌握這些知識點,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而且課前預習,還能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初中以後,這項能力是拉開成績的關鍵。

熊孩子和乖孩子之間,缺的是日常優秀習慣的培養!

3.專心聽課的習慣

課上走神10分鐘,課下一個小時都未必能補回來。所以為了避免孩子開小差,需要手眼腦並用,大腦跟著老師的思路,眼睛盯著課本或者黑板,還要不停地用手記錄下重點、難點。

在這過程中,儘自己所能記憶一些東西,不要總拖到課下。

4.善於提問的習慣

上課喜歡提問,是孩子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強的表現,是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但是不要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問,等到講完新知識以後,或者課下時間問,這樣不僅孩子印象更深刻,也不會打擾到其他同學上課的狀態。

熊孩子和乖孩子之間,缺的是日常優秀習慣的培養!

『作業習慣』

1.積極思考的習慣

學習上,多觀察多思考,是把一個知識理解透徹的基本途徑。

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習更加輕鬆。而且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孩子在處理生活中的事情時,也會更加周全。

2.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做作業的目的就是鞏固所學知識,它還可以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不是為了應付老師或者家長,切忌出現抄襲,拖拉作業的習慣。

要養成寫之前過一遍新知識;寫的時候遇到不會的不翻書,自己想,寫完後再找到相應的公式認真比對;寫完後認真檢查一遍。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思路、並且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熊孩子和乖孩子之間,缺的是日常優秀習慣的培養!

3.仔細審題的習慣

經常有家長在後臺問我,孩子粗心怎麼辦?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培養孩子審題的習慣。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

同時還要培養孩子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4.整理錯題的習慣

錯題本是每個學生必備的,平時學習中把錯誤的不會的題目,及時記錄下來,定期和考前翻閱一下,直到完全消化才可以放下。

記錄的時候不必全部照抄,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錯的部分用紅筆備註,下回著重看。

5.總結反思的習慣

總結反思換句話說就是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這題考點是什麼?這題是怎麼做出來的?換種方法行不行?這題還能怎麼考?

如果寫題目的時候出現了錯誤,也可以問一下自己:為什麼寫錯?是沒掌握知識點,還是粗心?

下回遇到應該如何避免……不斷反思,不斷覆盤,才能持續進步。

熊孩子和乖孩子之間,缺的是日常優秀習慣的培養!

看到這裡我相信很多家長已經知道了,學習中哪些是好的習慣,哪些是壞的習慣了。可是如何才能讓孩子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呢?

跟著劉芳老師做到這3步就可以了:

第一步:明確目標,落到實處

英語詞彙量不夠,那就每天花20分鐘背10個單詞;覺得語文語感不好,那就每天早讀抽出10分鐘大聲朗讀書本課文;

想要在期中考試中,考到前五名,就要根據自己特點,分配給每科需要考多少分,要花多少時間。

第二步:嚴格執行,拒絕誘惑

尖子生和差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執行力。學習好的學生,總會按部就班的完成每天的任務量,學習有系統,而成績一般的孩子,都是想看就看,不看就不看。

而導致執行力不夠的最大原因,就是經不住誘惑。就像很多孩子自己也知道玩手機不好,但是看到手機就控制不住。

最好的辦法就是關機,離手機遠點,把自己定的任務量完成後,再休息放鬆。

熊孩子和乖孩子之間,缺的是日常優秀習慣的培養!

第三步:偶有偏離,及時調整

許多同學自制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壞習慣克服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拖拉、敷衍、放任,跟著感覺走的現象。

這就要要求自己要嚴格監督自己,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就好比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便踩出來了。

熊孩子和乖孩子之間,缺的是日常優秀習慣的培養!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他一個好習慣。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

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生產性、創造性的財富,才是真正對他們負責。在孩子的幼年時期,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對他的成長甚至一生都會產生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