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皋的「龍脈」在哪裡嗎?

你知道如皋的“龍脈”在哪裡嗎?

外城河 亦名濠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擴築新城,外鑿濠河,四面環城,北接運鹽河,“繞堞圓流,深一丈二尺,廣一十五丈,袤三千三百六十丈,內穿北水關,繞市河,出東水關”(民國《如皋縣誌》)。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浚開東南菱池支河,與龍游河溝通。至此,濠河東、北與運鹽河同道,南連龍游河,西北接小溪河(今如泰運河)、窯子河,河內舟楫往來。

民國11年(1922年),國民政府如皋縣水利會僱人撈淺。

1951年,縣政府支大米1.5萬多公斤,組織撈淺。次年,疏浚通揚運河,城北濠河亦列入該項工程,一併疏浚。其標準為:河底寬10米,高程-0.5米,河坡1:3。

1969年11月,如城市河撈淺辦公室建立,組織對外城河進行全線疏浚,同時溝通如泰運河,拓寬浚深城北濠河。河床標準:河底寬10米,高程-1米,河坡1:3。

1981年,再次疏浚城北段,河床標準:河底寬10米,高程—15米,河坡1:3。

1990年,濠河北段與通揚、如泰兩河同道之處疏浚,河面寬度增加至45-59米,可通航。東、南、西三面因多年未疏浚,逐漸淤塞,蘆葦從生,淺處涉足可過。

2001年8月,市委、市政府實施內外城河整治工程時,外城河兩岸採用二級坡,坡下部分用石塊駁垂直岸,河坡與垂直岸之間鋪設1-2米寬人行步道。二級坡為綠化帶,坡下埋設排汙管道、輸水管道。

同時,在河道上建清水泵站1座、汙水泵站3座、滾水壩2座,實現城市排水、城市旅遊、城市綠化和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的有機結合。

至2010年,如城外城河與內城河成為如皋著名的風光帶。

發佈:阿南文化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