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谷底,遊戲業再迎十年大考?股王騰訊如何「明修棧道」

昨日,騰訊公司發佈了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因為眾所周知的版號、備案審批暫停,儘管騰訊PUBG高企的DAU在戰術競技品類徹底鎖定了國內市場 的勝局、甚至搶奪到了海外的良機,但高投入卻無法商業化,整體遊戲業務收入端遊、手遊合計252億元、反而環比一季度下滑了12%。

行業谷底,遊戲業再迎十年大考?股王騰訊如何“明修棧道”

財報發佈後,無論是遊戲業從業者、還是廣大網民,都為鵝廠這份意料之外的財報給驚到了。而騰訊作為遊戲業排頭兵,實際上代表著整體遊戲業市場的走 向,事實上今年一季度財報開始,國內幾乎所有A股上市公司業績都出現了觸頂的跡象,焦慮的豈止“鵝粉”,遊戲業何去何從?所有人都在尋求答案。

歷史總有一些相似,但又各有不同。

今年恰好是騰訊公司成立20週年,在GameLook看來,10年前的騰訊也曾有過一段焦頭爛額的時光,那時候騰訊在遊戲業的市場份額徘徊在5%, 抬頭面對的是盛大、網易、九城等MMO大廠的包圍,騰訊最終搬出了《地下城與勇士》《穿越火線》《QQ飛車》,以及投資《英雄聯盟》Roit的大招,十年 前這場大考,騰訊藉由自身平臺優勢、出奇制勝最終洗牌了國內網遊市場。

但10年後的今日,騰訊已佔據了國內遊戲業過半江山,股王頭銜在握、倍受矚目之下,更需步步為營。騰訊眼前這一道坎,某種程度上也是國內遊戲業的一大坎,騰訊能順利邁過麼?且聽GameLook道來。

第一關:政策關

中國商業環境一直都是“政策市”,長期經濟策略更傾向於凱恩斯主義。解放生產力、才能發展生產力,但這個開關掌握在主管部門手中。

因今年國家機構改革,眼下文旅部、廣電總局審批“雙暫停”、把國內遊戲業的“生產力”給徹底鎖定了,新產品供應斷檔、商業化進度停擺,導致今年上半年國內遊戲業遭遇了有史以來最低增速。

檯面上受審批影響最大的騰訊產品當屬《絕地求生》《堡壘之夜》,除此之外,受新產品荒影響的還包括微信小遊戲、應用寶這類開放平臺。行業內所有遊戲公司以及各大應用商店都深陷其中,生存所迫一些中小遊戲公司甚至出現了買賣版號、偷版號的違規亂像。

不過,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當下的監管政策並不像外界人士所認為是“一刀切”。

昨日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電話會議表示,“廣電總局出臺了相關政策,允許遊戲申請進入綠色通道並獲得1個月商業化測試”,這為最近幾個月多款來自不同廠 商、且暫無版號但獲准商業化的遊戲提供瞭解釋,這其中就有騰訊、網易的產品。文旅部方面,進口海外遊戲的備案申報從未暫停,比如《堡壘之夜》以及網易公司 的《EVE》近期都順利獲得了備案。

對於未來審批何時恢復,騰訊高管表示“廣電總局給予商業化試運行機會,我們也希望這是審批重啟的信號。”同時,騰訊昨日也表示手握15款以上有版號的新遊戲等待發布,雖然大產品需等待審批恢復,但騰訊手上的存糧也不少。

在GameLook看來,審批這一關渡過只是時間問題,遊戲業長期要面對的其實是政策所代表的公眾。

今年以來,主管部門對內容產業中的遊戲、新聞端、短視頻、動漫、影視劇、文學、直播、電競等多個領域加強了行業監管,如何理順遊戲與公眾的關係,全民遊戲時代如何獲得公眾信任?考驗著遊戲企業的價值觀。

遊戲業的長期風險其實是公眾對“遊戲妖魔化”的反覆,追根溯源,行業自身在遵守了法律法規以外,可能確實主動去做的事太少,無法讓公眾滿意。

騰訊作為行業巨頭,其實早有準備、也有決心。早在2017年2月,騰訊即主動推出了成長守護平臺,提供了一整套協助家長幫助孩子培養監控遊戲習慣的 服務產品。騰訊自帶枷鎖所謂何般?保護未成年人一直都是遊戲業監管政策中的重點,讓家長放心、讓公眾放心,主動自我監管才能換來長期的信任,但光靠騰訊一 家顯然是不夠的,需要更多遊戲企業共同行動。

第二關:產品關

遊戲行業一直都是創意產業,創意或許不分貴賤,但不同的創意商業價值卻有天壤之別。

簡單言之,對騰訊這樣一家遊戲業務年營收超1000億、全球第一遊戲廠商來說,能真正有效改善業績提供增長的方式,就是持續打造長效爆款遊戲,且要 把握住遊戲業新品類爆發的機遇。以十年前騰訊代理的《地下城與勇士》為例,這款遊戲10年來的累計收入達到了100億美金,但這種歷史性機遇是稍縱即逝 的,考驗著決策者的果敢和耐心。

戰術競技事實上就是2017年至今以來全球遊戲業最重大的遊戲品類變化,根據Superdata的預測,2018年採用這項新玩法的遊戲在全球將達到260億美金的產值,橫跨主機、PC、移動各平臺,幾乎全球所有知名射擊系列遊戲都參與其中,無人敢掉隊、掉隊即淘汰。

而根據此前公佈的數據,《絕地求生》各平臺版本的全球DAU已超過了8000萬,可謂戰術競技品類中的王中王。同時騰訊投資公司EPIC開發的《堡壘之夜》長期佔據北美暢銷榜第1,甚至有後來居上之勢。

受制於審批,騰訊手握的這兩張王牌短期尚無法在中國市場商業化,但騰訊高管在昨日電話會議中即強調“並不擔心PUBG未來商業化”,時間會證明騰訊的決策有多重要。

10年前騰訊可以毫無顧忌攻城略地、追趕同行,但10年後的今天騰訊拿到王牌也有了新煩惱,在存量市場環境下,王牌會對自己在運營產品帶來衝擊,昨 日騰訊高管就表示騰訊遊戲用戶的DAU還在持續增長,但用戶卻從成熟類型流向了PUBG、微信小遊戲等產品中,《王者榮耀》《穿越火線》《QQ飛車》所遭 受的衝擊首當其衝,而PC遊戲受用戶向移動端轉移更甚。

騰訊如何“左右互搏”?辦法就是騰挪空間、或者另闢蹊徑。

今年暑期前後,騰訊主動發佈一些高人氣遊戲、或增加遊戲內容更新的方式來對沖收入的波動,比如近期的MMO手遊《我叫MT4》《QQ幻想》持續保持 在暢銷榜TOP10,同時發佈了若干款與PUBG沒有太大沖突的MMO、二次元、女性向產品,《王者榮耀》則推出了邊境突圍的百人對戰玩法,考慮到暑期為 遊戲業旺季,環比收入增長是可預期的。

更大範圍上,進入增量市場、走向海外已成為騰訊2018年最重要的新戰略,目前《王者榮耀》的海外DAU已達到了1400萬,《PUBG Mobile》海外DAU就高達1500萬、月收入超過了2000萬美元。在沒有了平臺優勢的海外騰訊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今後要做的就是持續放大。

騰訊從體量上是第一、在運營遊戲數量看也是全球遊戲企業的第一。試問“巨象為何能翩翩起舞”?就不得不提到騰訊的平臺大數據能力、以及用戶研究能 力,這是支撐這麼多遊戲產品同時運行,還能騰挪空間的基礎,也是一項全球同行望其項背的核心能力,但在GameLook看來,騰訊對市場和用戶知道的太多 了,如何突破自己既有成功經驗、打破數據枷鎖可能才是遊戲業務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第三關:生態關

對騰訊而言,其在行業中有多重身份,在遊戲業,騰訊即開發遊戲、又發行遊戲、還投資於遊戲、甚至還投資於上游的IP,產業鏈中,騰訊身份的多樣性、以及過半的市場佔有率,決定了生態好、騰訊才真正好,要撈大魚、自己要學會養魚。

有句古話叫“下位者勞力,中位者勞智,上位者勞人”。

如何迎合大勢、調動生態的力量為我所用,是騰訊高層制定戰略的基礎。在GameLook看來,騰訊自稱連接萬物是戰略,本質簡單言之騰訊的方式就是在中性化的互聯網大生態中依靠自身實力或者投資佔據節點,在自己已經控制的節點中去中心化、孵化小生態。

遊戲業的本質是由四樣事物構成的,玩家、遊戲產品、開發者,而技術是催化劑,玩家的口味變產品會變,遊戲產品變技術會變、模式會變、平臺會變,開發者生態變要麼平臺遷移、要麼生態崩潰。

變才是這個行業不變的真理。

如果要問騰訊這頭“巨象”遊戲業務未來有沒有前途,是否能保持高速的增長,其實只要全球遊戲業的天花板未到,那麼只用問騰訊是否跟進了未來生態變化就足夠。

人是生態波動的起點,年輕化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騰訊的應對方法,就是在年輕用戶扎堆的地方找到生態,讓這種變在生態中變、才對既有模式破壞力降低,只要不跳出框框、萬變不離其宗。

騰訊互娛的五大業務板塊中的,動漫、遊戲、文學、影視、電競,就是騰訊為了適應這種變所畫的5個不變的大框,而優質內容則是核心。基於這個邏輯騰訊 投資了大量的框內節點公司,比如直播的鬥魚、虎牙,動漫的B站,同時自己還運營著騰訊影業、騰訊視頻、閱文集團、QQ音樂、騰訊動漫等屬於自己的節點。

歷史上,迪士尼、漫威、盧卡斯這種成立時間動輒50年、近百年的公司,維繫核心價值靠的是能適應各個時代的內容精品,內容產業有打造百年企業的自身規律。

騰訊戰略至少目前未看到有毛病,在生態運營的戰術上呢?高舉高打是必要的,對中小企業來說,遊戲行業目前有4大熱點,分別是獨立遊戲、微信小遊戲、 出海、買量,這是短期誘發遊戲業生態驟變的因素,而在熱點之外的PC遊戲、APP原生遊戲、高速增長的電競市場,騰訊已是最大的守成者。

對不變的精細化、對變得警惕,騰訊其實一直是這麼做的,買量騰訊自身就是流量方、提高廣告單價即可坐收其成;微信小遊戲,本來就是騰訊自己畫的框, 豈有虧了房東的道理?獨立遊戲、以及單機遊戲,商業利益短期不大,TapTap客觀上算一個未來對手,但騰訊還有時間;出海,算目前騰訊唯一短板,但騰訊 全球已投資了100多家遊戲企業,如何把集團軍形成合力,是騰訊要解決的問題。

分析了這麼多,可以看到騰訊有大生態、又有小生態,有親兵、也有盟軍,直接抄底就沒顧慮麼?騰訊難道就沒有缺陷麼?

仔細想想,還真存在一些隱患,在全球化的時代、只依靠中國本地團隊的智慧是無法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很多拋開技術變革的因素,一些騰訊正投資的新生態其實是對舊有生態的更替,光有洞察力和錢還不夠,還需要真正能撕開市場的能力,需要尖兵。

優質的內容正是生態突破、吸引用戶的敲門磚,而優質的內容是靠優秀人才來完成的。騰訊近幾年主推的騰訊遊戲學院、極光計劃等項目恰恰體現出了其頗具遠見的目光,依靠自身優勢資源,挖掘並培養優秀的團隊和人才,將未來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備迎接更多個“大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