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究竟是不是聪明人?

公元前235年,秦国的吕不韦饮毒酒自杀身亡。

对于吕不韦,司马光提出一个问题:他是不是一个聪明人?《资治通鉴》这样评论说:扬雄《法言》曰:有人问:“吕不韦他聪明吗?拿人做货物,进行交易。”回答说:“谁说吕不韦是聪明人啊!用封国换取了宗族的灭亡。吕不韦这个偷东西的人是穿墙行窃的奸雄啊!穿墙行窃的,我见过担负斗石之量,没见过窃取洛阳的。”

因为吕不韦被灭族,所以他不算一个聪明人,这是司马光的逻辑。这个逻辑有点勉强。相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比如说吕雉的父亲把她嫁给三十多岁还未娶妻的刘邦,就是看好刘邦是只潜力股。他如果能够想到吕氏一族被灭,还会这样做吗?你能说吕雉的父亲不是聪明人吗?比如说霍光,死后被族灭,你能说霍光不是聪明人吗?如果说吕不韦不是聪明人,那天下能有几个人算是聪明人呢?

什么样的人为聪明人?或者说聪明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似乎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应该说吕不韦是一个聪明人,是一个敢于冒险的精明商人。初次见到秦太子的儿子异人,即敏锐地意识到 “此奇货可居!通过他的运作,异人真的回到了秦国,并真的在公元前250年继承了王位,为秦庄襄王。在这个过程中,吕不韦还把一个怀有自己孩子的美丽孕妇送给异人,一年后生下孩子,名为嬴政。秦庄襄王异人尊奉嫡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尊奉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吕不韦在异人身上的投资大获成功。作为回报,公元前249年,吕不韦任秦国的相国。庄襄王封相国吕不韦为文信侯,将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他的封地。公元前247年,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继位。嬴政这时只有十三岁,故一切国家大事都由文信侯吕不韦决定,号称他为“仲父”。嬴政继位,实际上等于吕不韦自己的儿子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吕不韦岂止是聪明,简直有些狡诈。

然而,吕不韦还不够十分聪明,谈不上是智者。聪明人能够获得成功,智者能够规避灾祸。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个时代燕国的乐毅是一位智者。汉初的张良是一位智者。唐代的郭子仪是一位智者。历史上功高盖世者大多不得善终,郭子仪却保全了自己和家族。郭子仪本人活了85岁才去世。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这样评价郭子仪:“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所谓智者,就是能够克制和约束自己的欲望。这并不容易。人的欲望如滔滔洪水,总是没有满足的时候,人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得陇又望蜀。正是因为人的欲望不可遏止的特性,因此才有了如何克制欲望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