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老員工出走已成趨勢?華爲告訴你其實是你沒有做好人才規劃

創業浪潮起起伏伏,一大批創業公司在風雨裡浮浮沉沉,中小企業發展的弊病也越來越突出。留不住優秀員工,已成中小企業管理的通病。那麼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又該如何突破這一瓶頸,留住自己費力培養的優秀人才呢?

中小企業留不住優秀員工,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做好人才規劃,關於這一樣,華為在經營人才方面一直是行業的典範。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華為是如何來持續提高人力資本的ROI(投資回報率),吸引優秀員工的向心力又是什麼?

一、人才規劃從試用期開始

試用期是員工和企業關係定位的關鍵時期。是留下還是離開,是人才還是廢材一般這都會在這段時間明朗化,所以試用期的考核一定要做到位。在華為,試用期淘汰或者調崗的人員比例不能低於20%,因為國際上人才招募識別率的上限是80%。如果不堅持這個基本比例,企業人力資本的投資回報率一定會降低,因為一定會有一些不良資產流入企業,它所造成的損失不是個體成本,而是組織效能下降的高昂代價。而後期員工的流失大部分也是試用期的考核沒有做到位。

二、對正式員工進行階梯式管理

公司要關注員工的成長,為員工的職業前景做規劃。這也是衡量員工價值的關鍵。一般情況下工作1年到3年的員工,正是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由負轉正的關鍵階段(華為是2年時間左右)。一般來說營銷人員偏短,研發人員偏長,小企業偏短,大企業偏長。

入司第1年到第3年的員工要強制的選出頂部的30%,因為1到3年是企業員工流失率最高的階段,作為活性資本,我們必須坦然地面對流失,同時也要盡最大力量來減少頂部30%的優質資本流失。

三、退出機制和輪崗機制常態制度化運行

一般情況下,公司在培養人才方面都還停留在“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對應化的專業人才方面,這是中小企業發展進程的需要也無可厚非。但有時候人才的流動性比資本的流動性更重要,因為人力資本比財務資本更有價值,只有讓人才流動起來,才能實現人才的動態最優配置,從而發揮出人力資本的最大效能。

在任何一個崗位上,華為的默認值就是任職時間不能超過三年。經過30年的持續演進,現在華為的退出機制和輪崗機制都常態制度化的運行。因此,華為才能做到人才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有序輪換。

四、怎麼才能不讓這批優質人才大量流失呢?

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頂層管理人員的出走都是不可避免的的事情。這群人不僅站在公司發展的前段,也是行業發展的引領者,他們更多更深的相法,又時不可避免地區別於公司其他領導和老闆的理論觀念。

這裡,管理者不要怕權威被挑戰,要敢於認同別人的創意和想法,敢於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機會,而不論資排輩,唯學歷論、唯資力論。這是所有企業都必須建立起來的一條員工擇優發展通路。形成一個良性的人才培養機制,只有這樣,你才能把優秀的人留住。

優秀老員工出走已成趨勢?華為告訴你其實是你沒有做好人才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