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會爲什麼會是合肥而不是安慶?

吖Pat


我們都知道,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也就是解放後到現在幾十年光景,之前從安徽建省開始省會基本上在安慶,為什麼合肥能取代安慶成為安徽省的省會呢?

安徽正式建省在清朝康熙六年,也就是1667 年,安慶為當時安徽省的省會,但是隻算是法定意義上的,因為安徽布政使司駐地卻依舊在江寧(南京)。直到乾隆皇帝年間,也就是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才正式遷到安慶。這中間近百年時間,安徽省的實際省會卻是南京,難怪有不少網友戲稱南京為徽京。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以後,1853年安慶被攻陷,太平天國繼續保留安徽省,安慶依然作為太平天國安徽省省會。安徽江淮地區、皖南地區為太平天國京畿重地和鞏固的根據地。而清廷的安徽省也依然存在,不過省會遷到了廬州府(合肥)。直到咸豐年間1861年,安慶重回清廷之掌控,第二年安徽省會又遷回安慶。

為什麼清廷如此看重安慶呢?相比於合肥,安慶在軍事上面更具地理優勢。北面大別山,南面黃山,還有長江作為天險可依。古代的核心城市大都是在軍事上面的考慮更多一些,而合肥則無險可依,省會遷回安慶在情理之中。

民國和抗日戰爭時期,安徽省的省會是變動最頻繁的,安慶、蚌埠、六安、立煌(金寨縣)、霍邱、蕪湖等都做過安徽的省會。如果從清朝康熙設安徽省開始,到1937年安慶作為法定意義上的省會有270年的歷史。解放後1952年成立安徽省,直至如今合肥作為省會也有65年的歷史了。

為何合肥在解放後,會取代安慶成為安徽省的省會呢?

建國後,國內局勢還沒有完全穩定,除了整體叫囂著反攻大陸的,還有一些潛伏下來的頑固分子暗中活動,尤其是西南地區,因此軍事鬥爭還是放在首位的。如果把省會放在長江邊上的安慶,離長江近是它的優勢,但同時也是隱患,因為長江沿線已經有好幾個重要的大城市,南京、武漢、重慶等。如果安徽省會再放到安慶,萬一長江失守,長江沿線的這幾個省會城市就很危險,這樣損失大了去了。

合肥居於安徽省的中心地帶,也是具有一定的戰略優勢的,要不然三國時期曹魏和東吳能在合肥死磕了三十多年?南宋時期合肥也是對抗金朝的前線重鎮,其重要地位也可見一斑。而且從漢朝合肥置縣開始,各個時期基本上都為州治府治郡治,也就是說不管是從軍事還是其他方面,合肥都一直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時期雖然和冷兵器時代有很大區別,但是從當時的情況考慮,合肥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它能夠提供一定的戰略緩衝空間。平原地區適合大規模集結,再說了咱們當時雖然水軍不夠厲害,但在陸地上玩,咱還沒怕過誰。

另外,安徽省本身就是比較複雜的省份,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皖北、皖中、皖南人文、語言和風俗習慣都相差頗大。如果省會放在安慶,位置太過偏西南,作為一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將不能很好地輻射省內的城市,會造成南北差距過大。而處於中心的合肥,卻能夠有效地將南北整合起來,充分發揮省會的影響力,帶動整個安徽省的經濟發展。

如今合肥正作為安徽省的核心發動機高速運轉,2017年經濟總量達七千多億,未來一定能夠更好地將安徽省的小兄弟們團結起來,帶著大家一起走得更高更遠更強!


地圖帝


看起來挺簡單的,但即使在我們這些局外人看來,背後的故事也是說來話長。

我們可以從1958年9月說起。那個遙遠的月份,發生了兩件事:一是毛主席給合肥寫了一封信,二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創建。

這兩件事,分別給了合肥一顆定心丸,與一個魔法球。

毛主席的信是寫給時任安徽省第一書記曾希聖的。因為,1952年中央定合肥為省會之後,還是有很多意見要把省會搬到蕪湖。

你看安徽之名,取自安慶與徽州(今黃山市),這說明最初這兩個城市是最重要的,合肥是排不上號的。你再看隔壁省份:江蘇,是江寧(今南京)與蘇州的合稱,直到現在這兩座城市依然生猛;福建也是合稱,雖然我們已經不太清楚「建」是哪裡,但至少知道「福」是福州。

畢竟,合肥的底子太薄了。在成為省會前,它的人口只有5萬左右,城區不過5平方公里而已,雖然在國家不太平時做過兩次臨時省會,但都極短暫。

當時定合肥為省會,應該是出於「戰備」需要:她處在安徽腹地,很安全,敵人很難沿長江把她攻克。

說得好聽點是「襟江帶淮」,說得不好聽一點是遠離長江,也遠離淮河。在那個交通落後的年代,遠離水路的城市,想要崛起,只怕是妄想。

當時的合肥實在太落後了。省委書記去北京開會,因機場跑道太簡陋,雨天無法讓飛機滑行,只能被迫改乘火車從蚌埠中轉,再到北京。

所以,最初那幾年,「把省會搬到蕪湖」的念頭,從未斷過。

人心思動,不好。毛主席輕描淡寫地給合肥去了一封信,用了兩個看起來是商量語氣的問號:「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從長考慮,比較適宜,以為如何?


掠過林梢的風


安徽省的省會本來是在安慶的,不過由於戰爭的原因安徽省省會曾經遷往過廬州(即合肥),合肥在安慶為省會的時候幾乎就是副省會的地位。

其實你知道麼安徽省的省會曾前前後後變遷了21次,絕對是顛沛流離,最後才在合肥扎住了根基。

今天丸子就帶大家看看這二十多次都變遷到了哪些地方。

安徽省,簡稱“皖”,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安徽襟江帶淮,沿江通海,經濟繁榮,教育發達。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過,與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山東、河南接壤。下面就隨丸子一起看看有哪些地方都做過安徽省的省會。

1.南京(1667~1760年,93年)

安徽省建省後,當時仍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駐江寧城(今南京)故江南布政使司舊址,並且當時的安徽學子還是去南京參加鄉試,明、清兩代定鄉試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所以此時安徽省的省會是南京,安慶當時是安徽巡撫衙門、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的駐地,相當於副省會。

2.安慶(1760~1853年,93年)

1760年10月6日,乾隆帝下令將江蘇布政使司由蘇州遷至南京,南京正式成為江蘇省會;而安徽布政使司由南京遷至安慶,安慶正式成為安徽省會。

3.合肥(1853~1862年,9年)

1851年,金田起義爆發。1853年2月24日,太平軍攻克安慶,安慶開始作為太平天國所建的安徽省的省會和國都天京西部的軍事屏障,管轄其在安徽大江南北地區領地內所建的郡、縣。1853年4月24日,清制安徽省會遷治廬州府(今合肥市)。

4.安慶(1862~1914年,52年)

1861年9月5日,太平天國浴血奮戰兩年的“安慶保衛戰”失敗後,安慶又重新回到清廷手中。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因廬州府無重關險阻可憑,於1862年又將省會遷回安慶直到民國3年(1914年)。

5.蚌埠(1914~1920年,6年)

1914年6月30日,袁世凱任命軍閥倪嗣沖任安徽督軍等省級軍政行政長官,其官邸設於蚌埠,直至1920年9月16日離任,此時新興城市蚌埠就作為安徽省的省會駐地。

6.安慶(1920~1925年,5年)

1920年至1925年,安慶作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安徽省省政府駐地(張文生、馬聯甲、呂調元、姜登選時期)。

7.蚌埠(1925~1927年,2年)

1925年7月17日至1927年春,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幾任省政府設在蚌埠。

8.蕪湖(1927年8月~1927年10月,2月)

1927年8月~1927年10月,蕪湖市為國民南京政府初期建立安徽省的臨時省會。

9.安慶(1927年10月~1929年,2年)

1927年10月~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安徽省省政府駐在安慶。

10.蚌埠(1929~1929年,半年)

1929年5月15日至9月19日及1929年10月21日至12月21日,出任的國民政府得方振武、石友三在蚌埠組建短命的安徽省政府。

11.安慶(1929~1938年1月12日,9年)

1929年安徽省省會重新設置在安慶,直至1938年初日軍進犯。

12.六安(1938年1月13日~1938年6月27日,5個月)

1938年初,日本侵略軍進犯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匆忙於1月13日遷駐六安縣(今六安市),致使6月12日安慶陷入日軍之手。

13.金寨(1938年6月27日~1943年1月2日)

1938年6月12日安慶陷入日軍之手,6月27日國民政府安徽省省會由六安遷至立煌縣(今金寨縣金家寨,現已沉入梅山水庫)。

14.葉集(1943年1月3日~1943年1月5日,2天)

1943年1月2日,日軍進犯立煌縣,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於3日遷至葉集(今六安市葉集區)。

15.李家圩(1943年1月5日~1943年1月19日,14天)

1943年1月5日又由葉集遷至霍邱縣李家圩,19日又遷回至立煌縣。

16.金寨(1943年1月19日~1945年11月,2年)

1943年1月19日,省會又遷回至立煌縣。直至抗戰勝利,立煌縣都是安徽省臨時省會駐地。

17.合肥(1945年11月~1948年8月,3年)

1945年抗戰勝利後,時任一把手的“桂系”的李品仙擔心在安慶他的根基不穩,就另覓合肥,其實早在抗戰時期,他已經佈置有關人員做好勝利後相關機關搬到合肥的打算。但是除了他去了合肥,其他相關的機構都不聽他的,直接搬回了當年一直作為省會的安慶。

18.安慶(1948年8月~1949年2月)

1948年8月,解放大軍逼近合肥,省政府最終南移安慶,1949年4月安慶解放。而早在1949年2月,省政府由安慶遷駐蕪湖,安慶作為安徽省會的使命到此結束,前後長達170餘年。

19.蕪湖(1949年2月~1949年3月,1個多月)

1949年初,解放勢頭正盛,國名黨節節敗退,安徽省政府2月由安慶遷駐蕪湖。

20.屯溪(1949年3月~1949年4月,1個多月)

1949年3月下旬再遷屯溪,直至4月28日解放屯溪(今黃山市屯溪區)。

21.合肥—屯溪—蕪湖—合肥(1949年4月21日~1952年8月7日)

1949年4月21日,皖北全境解放,在合肥(今合肥市)設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北行署),範圍為安徽省長江以北的地區。

1949年5月7日,在徽州屯溪市(今黃山市屯溪區)設立皖南行署區,同年7月行署駐地遷往蕪湖市。1951年12月9日行署駐地遷往合肥市,與皖北行署合署辦公。

22.合肥(1952年8月7日~)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區與皖南行署區合併成立新的安徽省。8月25日,正式成立安徽省,省會駐合肥,合肥起初雖只是一個人口不到5萬的小縣,由於處於“皖之中”,最終被一代偉人選擇了合肥成為省會。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帶你暢讀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一六六七年康熙皇帝執政將江南省劃為江蘇安徽兩省。當時沿江五市,上海,南京,重慶,武漢,安慶被稱為長江五虎,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業走在全國的前列。江蘇省會設在南京,安徽省會設在安慶。設省後的安徽省分為三個區域,淮北,江淮之間,沿江江南。省會設在安慶地理位置偏僻,而合肥屬江淮之間,位於全省中心。一九五二年,毛主席為安徽全省大局著想發出指示,將安徽省會安慶遷移到合肥。安慶這個百年老省會就不存在了。(原創)。




關注社會情感文化


所謂“長江五虎”根本是查無實據的杜撰!安慶剛解放時還是個縣城,安慶人應該感謝共產黨將一個縣城升級為城市!



遊客154130789


其實解放後移去合肥時、若改成宣城的話,小夥伴們想想安徽會比現在好嗎?江蘇肯定比現在差,可信;因為我解釋一下,你們細想:如果在宣城也就是徽都離上海更近、比南京還要近;離杭州更近,有這兩個大省會在這個線上,宣杭滬交通肯定很牛,肯定不低於滬寧線,這條經濟走廊早就成行,所以西延武漢、重慶交通走廊也會比現在來的早,因而江蘇蘇南就沒有現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