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少的嘉禾圖及連葉紋開國紀念幣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佈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這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銅元的由來。

如今,開國紀念幣銅幣作為古錢幣,成為了錢幣市場的重要藏品,擁有較強的關注度。

雖然開國紀念銅幣發行量巨大,但是民國之後戰火連連,錢幣交易頻繁,市場消耗的大量的銅幣,讓建國之後的開國紀念銅幣變得比較稀少。

其次是製作精美,觀賞性十足。由於是出於紀念而設計的銅幣,這枚紀念幣傾注當時國內錢幣設計的最高水平,無論是圖片的選取還是銅幣整體的設計都經過了深思熟慮,觀賞之時許多人常常被其深刻吸引,為其精美和大氣所折服。

最後是紀念價值。作為見證中國結束封建主義,建立民國的重要藏品,它的紀念性讓其收藏價值大大增加,人們在收藏這枚紀念銅幣的同時,還能品味著民國艱辛而戰火般的歷史,為國家動盪,社會搖搖不定而擔憂。

稀少的嘉禾圖及連葉紋開國紀念幣

此乃稀少版本: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連葉紋十文,直徑:2.8cm。正面是幣銘,上方是“中華民國”四字,下方為“開國紀念幣”五字。隸書版 “民”字出頭,有人認為寓意“民主勝利”。正中是兩面相交的旗幟,綬帶的雙結釦在上,下有穗,兩側裝飾花朵。背面是幣值,珠環雙圈外上緣為連葉紋。環內“十文”兩字居中,下方由飽滿的麥穗和舒展的豆葉相環繞。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銅幣(十文),保存完好,色澤自然,鑄造精美,包漿醇厚,錢文、輪廓均可清晰可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銅幣是錢幣收藏的大類,歷來都受到很多藏家的關注,不同版別的銅幣都有獨特的韻味,值得藏家深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