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賺錢的行業居然完全開放了,外資是進來撿漏嗎?

最賺錢的行業居然完全開放了,外資是進來撿漏嗎?

最賺錢的行業開放了

銀行業進一步放開了,外資入股中資銀行的股比限制取消,正式享受國民待遇。這無疑是我國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的重要一步棋,對我國金融產業的全面發展有積極意義。

銀行可以說是中國最掙錢的行業,每年四大行金光閃閃的財報就說明了一切,宇宙行更是成為世界500強裡最能賺錢的銀行。正因為掙錢,它也是我國經濟最後向外資開放的領域之一。

當初加入WTO時,一個條件就是要開放金融業,但給了我們一個緩衝期,期間對外資銀行在業務、網點、營業許可等方面都有很多限制,同時加快國有銀行改革,各大銀行紛紛改制後上市。

現在開放金融業,一個原因應該是迫於美國的壓力。這次貿易易爭端中美國的一個條件就是要求我國擴大金融業的開放。雖然現在兩國互加關稅,鬧得不可開交,但最終還是要談判妥協,到時金融業開放還會被美國提出來,所以不如我們自己提前放開。

另一個原因也是出於救市的需要,今年股市一直跌跌不休,銀行股作為大盤的權重股“功不可沒”,多數銀行股市盈率都接近歷史最低,股價破淨成為普遍現象,截止到8月中旬,已經有16只銀行股跌破淨值。這時出臺銀行業全面開放,無疑是一大利好,銀行股獲得上升動力,A股的頹勢自然得到緩解。

很多人肯定認為,現在銀行股價這麼低,放開外資控股限制有讓外資抄底撿漏的嫌疑。其實我就是這麼認為的。但沒辦法,股價跌得這麼低,國人寧可追高買房,也不肯買點優質銀行股,市場就是這麼神奇。

外資機構都是價值投資的高手,最近不斷有外資抄底A股的優質企業,例如中國平安之類的保險藍籌股受到追捧。如果在股價高位開放銀行業,外資也不會買賬。

不過總得來說,利潤高資產好的銀行大部分股份都控制在國家和各類國內機構手裡,他們等於把蛋糕最好吃的部分都吃完了,輕易不會讓出控股權 。剩下的銀行都是些實力不濟的地方銀行,相當於吃剩的飯菜,就看外資怎麼從剩飯裡撿肥肉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沒吃多少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