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

六朝之一。

“六朝”是啥?六朝,即孙吴(或称东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陈朝。这六个朝代先后建都于建康(吴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因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得名;北宋的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以此六朝作为正统编年纪事,后人将此六个朝代并称六朝。由于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所以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

接着说晋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司马炎出身士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坐观君(ID:china_2049)曾经读到一种观点: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自殷商以下两千年来建功立业的华夏民族至此已颓废堕落到可惊的程度,无人再能真正振作,大家好似不约而同地走向自杀之路。”(雷海宗语)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另外,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民族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士族收作奴婢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晋武帝司马炎死后,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士族开始逃到南方,正所谓“衣冠南渡”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316年,西晋最终被匈奴人建立的前赵所灭。晋愍帝司马邺在食粮断绝的情况投降前赵。之后晋愍帝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并且承受身为狩猎队伍的前导以及宴会洗杯子的杂役的屈辱。318年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

西晋灭亡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为什么称为“五胡”?因为,在入侵的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氐为主。他们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东晋想北伐,北方也试图南侵,都想统一中国。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以上大概就是两晋这段历史的基本情况。很多知识点在后面的爆笑环节中都会涉及,肯定能加深你的记忆。关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那些故事,坐观君(ID:china_2049)以前也分享过不少,在文末将会和我分享过的魏晋南北朝文章一起做个链接,方便大家收藏。

下面,进入爆笑环节。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极简两晋史(爆笑收藏版)

来自: 混子曰

以上就是“晋”这个字背后的那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