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才超群,武功盖世:多情自有伤心处,一代才子随风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文圣人的老子、孔子等多个能人,武圣人有关羽、白起、孙武等人物。如果要讲到“文武二圣”的全才有李世民、曹操、曾国藩、诸葛亮等少数人物。另外还有一位清朝中期的人物,那就是经常在皇帝身边的才子佳人,武功一流的传奇人物:纳兰容若。

文才超群,武功盖世:多情自有伤心处,一代才子随风去

纳兰容若于1655年出生于京城,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他是清朝大学士明珠长子,母亲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纳兰明珠在清庭可还是一般的人物,他可是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文才超群,武功盖世:多情自有伤心处,一代才子随风去

纳兰容若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两年中,他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

文才超群,武功盖世:多情自有伤心处,一代才子随风去

纳兰容若在22岁时,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纳兰容若不仅文才高深,武功一流,并一表人才,大家在一起开玩笑的场景。对于他在清廷的人气,有学者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容若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只是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令北京城的星空暗淡了许多。

文才超群,武功盖世:多情自有伤心处,一代才子随风去

纳兰容若表面上是一个很成功的大人物,在当时的清廷其文武也算第一流,在很多人眼里他应该是非常幸福,非常潇洒的人生。而真正的他可以从他的《纳兰词》的词语中看到他满眼是愁、恨、泪、惆怅、断肠之类的字眼,单是一个“愁”字,就用了九十次之多。

如果按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原型人物纳兰容若,与贾宝玉来比较,纳兰容若同样有贾宝玉的潇洒,儿女情长等元素的存在,只是贾宝玉少了许多纳兰容若的才气与武学知识,两个人的社会角色根本不是一个船上的人。有学界的专家凭借清史资料得出结论。

文才超群,武功盖世:多情自有伤心处,一代才子随风去

相传,曹寅曾经做过康熙帝的侍读,后来和容若一样做了侍卫,两人颇为交好。当年和珅进贡把曹雪芹著的《红楼梦》给乾隆帝阅览,乾隆帝大体阅读后说道:“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乾隆帝口中的“明珠”正是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

从乾隆的言语中,可以确定《红楼梦》确实写的是纳兰容若家务事,这无疑地成了定论。但是,文学上的事实,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事实,作者是可以任意增加取舍的。兴会是一种有羽翼的东西,不受任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可以飞到任何时代或地点,只要是它所知道的。

康熙十三年,纳兰容若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三年后,爱妻卢氏难产去世给他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此词成了后人无法超越高度,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在他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并为《纳兰词》。此本册子出面世,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

有了前面的历史、人物框架的依据,很多红学家一再认为,《红楼梦》就是以明珠的家世为蓝本的,贾宝玉的原型,渌水亭是大观园的原型,纳兰容若与酒朋诗侣们在那里的诗词唱,风雅的生活正是大观园海棠诗社之所本。曹雪芹的这些见识,便是来自与容若交好的祖父曹寅。

纳兰容若的词作现存348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咏史等方面体裁,写景状物关于水、在他的整个体裁中,由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等荣誉。

然而,一位天才级的人物,纳兰容若于康熙24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也许是醉意太浓,思妻太切,此后一病不起。年仅三十岁的他就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步。如此年少芳华的才子,确给后人留下最绝美的佳词,纳兰容若的传奇故事值得我们去崇敬。

而在纳兰容若去世之后,揆叙与曹寅一道在政坛上站错了队,被雍正帝严厉报复,其情形恰如《红楼梦》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