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事關新鄭百姓!「最多跑一次」便民政策都涉及哪些?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務服務

“最多跑一次”實施方案

主要任務

「惠民」事关新郑百姓!“最多跑一次”便民政策都涉及哪些?

(一)推進投資項目改革

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對投資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和公用設施接入服務的行政許可等依申請權力和技術審査、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以及備案等事項進行清理公示,全面推行投資項目審批“一口受理”,推進“容缺辦理、容錯糾錯”2個機制,實行“多規合一、多評合一、區域評估聯合審驗”4項舉措,確保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20個工作日內。積極推行項目建設告知承諾制,探索實施“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有懲戒”的投資項目新型管理模式。

(二)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

優化再造工作流程,將企業設立登記、新辦企業首次申領發票、刻制公章和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時間大幅度壓縮至4天以內,力爭2019年進一步壓縮至3天以內。按照省、鄭州市安排部署,積極推進“證照聯辦和證照分高”試點改革工作,著力破解“辦照容易辦證難”、“准入不準營”等突出問題。

(三)持續推進房屋交易與不動產登記改革

建立統一的房屋交易與不動產登記系統,並接入省市政務服務網,所有房屋交易與不動產登記業務在系統運行,全程留痕、在線監察,實現材料齊全、符合要求的房屋交易與不動產登記全業務、全過程“套材料申報、一個窗口受理、一個平合辦理、集成優質服務”進一步壓縮房屋交易與不動產登記的辦理時限,註銷登記即時辦結,新設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含交易的登記全流程5個工作日內辦結,其他登記3個工作日內辦結,同步推進水電氣暖聯動過戶。

(四)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1.大力推動政務服務信息資源共享。8月底前打破各部門信息壁壘,按照“整合是原則、孤網是例外”的要求,完善已有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梳理推動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健全政務信息共享數據交換機制,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互通共享校驗核對;構建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實現政務信息實時可靠交換與安全共享,並依法依規向社會開放。

2.加快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依託河南省政務服務網,加快行政審批等政務服務業務系統建設,完善政務服務四級聯動系統建設,推動網上政務服務大廳應用,構建全市統一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完善全市人口、法人綜合數據庫和公共信用信息庫,以數播共享促進流程優化、業務協同。使全部非涉密政務服務事項受理辦理全過程網上留痕和在線監察。加強電子證照、電子印章應用,做好電子文件歸檔工作,建立“最多跑一次”網上評價在線效能監督和效能問責體系。

3.加快推進更多服務事項網上辦理。依託市級梳理確定的權力事項,擴大網上審批覆蓋面,大幅提高網上申報事項比率,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密等外,依申請行政權力事項和便民服務事項100%實現網上能辦,逐步實現審批服務事項(需要現場勘查技術審查、聽證論證的事項除外)“在線申報、網上受理、信息流轉、審核批准、反饋告知”等全過程、全環節網上辦理。積極推動便民事項實體辦事大廳端、電腦PC端、移動客戶端、自助服務端等多端服務,打造“互聯網+便民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新模式。

4.加大四級聯動政務服務業務系統的應用。完善基層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功能,進一步推動便民服務窗口下移,再梳理一批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下沉到鄉鎮(街道、管委會)和村(社區)受理,通過四級聯動政務服務系統實現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同城同辦、跨層聯辦。

5.統一政務諮詢投訴舉報平合。整合全市非緊急類政務服務諮詢投訴渠道,形成全市統一、與上級對接的“12345”政務服務諮詢投訴舉報處置體系,實行“集中管理、統一受理、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評價反饋、行政問責”工作機制,實現“12345”一號對外、多線聯動、7*24小時值守,全天候受理、解答、轉辦群眾和企業諮詢投訴建議,實現與110報警服務平合互聯互通、一鍵轉接。

(五)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

1.深化事項要素標準化建設。在以群眾辦理“一整件事情”為標準完善行政審批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全力做好公共服務事項名稱、申請材料、辦理流程、承諾辦理時限等的標準化。逐項編制直觀、易懂的標準化工作規程和辦事指南、流程圖,推進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實現網上可查、電話可詢、一次準確告知。進一步優化簡化民生服務事項申報材料和辦事流程,消除模糊表述、兜底條款,不能明確且不會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上一個審批服務環節已收取的申報材料,不得要求重複提交。編制印發新鄭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指南和工作手冊,讓“最多跑一次”的事項、流程、標準一目瞭然。

2.持續清理各類證明事項。按照“六個一律取消”原則,持續開展“減證便民”工作,進一步鞏固“減證便民”成果。對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逐項列明設定依據、索要單位、開具單位辦理指南等,嚴格實行清單管理。對保留的證明,要加強互認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重複舉證。清單之外,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和服務機構不得索要證明。工作中確需相關部門和單位配合審核的,通過部門間函詢方式解決。對取消證明事項涉及修改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及時啟動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修訂程序。

3.全面實行“一口受理”新機制。推動所有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涉及國家安全、國家機密的事項除外)進駐政務服務辦事大廳統一辦理。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政務服務模式和群眾辦理“一整件事情”的標準,打破部門、事項、領域界限設立綜合受理窗口,全科“無差別”受理所有事項,實現“進一扇門、取一個號、跑一個窗、辦所有事”。

4.推行“容缺審批”。建立容缺審批事項及材料清單,對主要申報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符合清單的政務服務事項,實行容缺先行審批,在審批決定作出前,申請人補正(補齊)相關缺乏條件(材料)即可。

5.強化批前諮詢輔導。政務服務大斤設置諮詢輔導專區,建設諮詢輔導隊伍,由部門最懂業務人員從“審批崗”走向“服務崗”,為辦事群眾提供“一對一”、“肩並肩”、“零距離”的諮詢導辦、申報輔導、材料預審和疑難問題處理等服務。

6.全面推動政務服務集成化改革。按照“應進必進”原則,全面落實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和“政務服務集成化提供”改革,實行“三集中三到位”(即一個行政機關的審批事項向一個處室集中、行政審批處室向辦事大廳集中、行政審批事項向網上辦理集中,事項進駐大廳到位、審批授權到位、監督管理到位),原則上不再保留政府職能部門自設的辦事大廳;因大廳面積小等原因不能集中入駐的,不動產登記交易、工商企業登記、涉稅服務等熱點事項要優先入駐,實現“一廳受理、一站式辦結”。進駐事項的諮詢輔導、受理、辦理、發證等全要素、全流程在業務系統和辦事大廳辦理,切實實行“一站式”辦理和服務。發揮政務服務中心對大廳的監督管理考核職能,強化辦事大廳改革平臺和載體功能,完善辦事大廳運行管理機制,實現一般性審批服務事項辦理群眾和企業一次上門或零上門。需要現場踏勘、技術審查、聽證論證的,實行馬上響應、聯合辦理和限時辦結。

7.創新改善服務方式。加快推進居民身份證、駕駛證、出入境證件、醫保社保、住房公積金等便民服務事項互聯互通、在線可查、異地可辦。在四級政務服務辦事場所全面推行政務服務“AB崗”、“一次告知”、“首問負責”、“告知承諾”、“限時辦結”、“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工作日延時服務”、“午間可不間斷服務”、“節假日定製服務”、一對一幫辦代辦服務、綠色通道服務、免費複印、24小時自助服務、郵政或快遞送達等服務制度和措施。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的辦事需求。

8.完善便民服務措施。取消所有申請材料中的複印件,申請人不再提供(技術圖紙等除外),確需複印件的,進駐大廳的窗口部門由政務服務中心統一提供免費複印服務,各便民服務中心由受理窗口複印留存。群眾辦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受理條件需跑2次(含2次)以上的,部門之間流轉的事務由政務服務辦事大廳代跑代取,材料及審批服務結果通過第三方快通送達,費用由政府財政承擔。推動合法合規的事項“馬上辦”,減少企業和群眾現場辦理等候時間,實現“即來即辦、立等可取”。

(六)加快推進涉審中介市場化改革

進一步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和收費,探索“網上中介超市”模式,探索中介競價系統,加快培育中介服務市場,打破行業壟斷;探索政府購買中介服務,初步形成涉及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政府採購目錄;完善涉及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多維信用評價體系,嚴格執行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制度。強化中介服務行為監管,完善中介服務機構信用體系和考核評價機制。

(七)進一步創新監管模式

1.深入推進“雙隨機公開”監管機制,積極推進“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抽查,探索智慧監管、包容審慎監管。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實現“事前管標準、事中管檢查、事後管處罰、信用管終身”。完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存儲和應用,通過信用約束,讓失信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2.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結合黨政機構改革,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大幅減少執法隊伍種類,合理配置執法力量,推動整合同一領域或相近領域執法隊伍,實行綜合設置。整合優化基層治理網絡,實現“多網合一、一員多能”,提升基層監管執法能力。

主編:李明 | 副主編:劉麗敏

新聞中心出品

新聞中心融媒體記者 趙丹

編 輯 :趙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