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歷史上首場大規模海戰,他用這玩意兒把倭國人打得潰不成軍

中日曆史上首場大規模海戰,他用這玩意兒把倭國人打得潰不成軍

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八月二十七日,錦江口上白帆點點,晨霧氤氳中,一艘艘高懸大唐旗幟的戰艦如鬼魅般,緩緩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此時的江面,早已被那大戰即將爆發前的寧靜籠罩得密不透風。戰艦在隨著波濤起伏輕輕地搖擺,艦船上的士兵緊張而凝重地注視著前方。他們就這樣靜靜地等待,等待著那個宿命中的對手的出現。

中日曆史上首場大規模海戰,他用這玩意兒把倭國人打得潰不成軍

初升的朝陽終於蒸發了江面那最後一縷霧氣。與此同時,在遠處天水相連的地方,上千條戰船陸續進入了唐軍的視野。幾乎無需分辨,站在旗艦之上的劉仁軌便知道,對面來的正是自己最終的對手——倭國。

此時的百濟叛軍早就被打得縮在周留城中不敢伸頭。那幫人事實上已經成了一隻待宰的羔羊,唯一的區別只在於這隻肥羊最終會落到誰的嘴裡。

決戰的雙方,此時已經變成了劉仁軌和中大兄皇子間的較量,更準確地說,已經成了大唐和倭國的對決。

中日曆史上首場大規模海戰,他用這玩意兒把倭國人打得潰不成軍

為了贏下這場勢關國運的戰爭,中大兄皇子幾乎押上了手中全部的籌碼。除了先期入朝進行陸上作戰的近三萬倭兵外,這次在錦江口上大兄皇子便一次性集結了上萬水軍和上千條戰船。

放在大唐,萬把人的兵力完全就是九牛一毛,根本上不了檯面,但是擱在島國,這確確實實是連底褲都掏出來的節奏了。

當然,由於孤軍遠征,唐軍兵力倒也沒佔便宜。除了圍困周留城的兩萬唐軍外,劉仁軌投入錦江口的兵力滿打滿算也就七千人左右。

不是他不想多加點人手,主要是手裡的戰艦就那麼多。所有船加一起統共一百來艘,有多少船,上多少兵,超載那是找死。

不過雖說唐軍在軍隊數量和戰艦數量上看起來似乎吃了點虧,但如果深究起來,唐軍卻依然佔了一個很大的便宜,那就是腳下的戰艦。

估計數學好的兄弟從上面那段敘述裡差不多已經能算出來了。倭國這邊一萬人一千條船,平均一下一隻船也就裝十來個人頂了天。而幾乎同樣的兵力,大唐這邊只用百餘艘船就裝下了。這樣一比,顯然已經高下立判。

事實也確實如此,比起唐軍的戰艦,倭國人劃的那玩意頂多只能算個舢板。能從老家一路劃到百濟已經是祖宗保佑了,想指這玩意兒去和唐軍的巨無霸叫板,還真得有點捨生忘死的犧牲精神。

果然,戰鬥剛一打響,對面的倭國兵就直接有些傻眼。原本按照百濟叛軍提供的情報,唐軍這支遠征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實力。自己這邊只要大軍壓上,唐軍就應當望風而逃才對。

而眼前的一切告訴他們,所謂望風而逃那真的只是一廂情願。唐軍的艦隊雖然數量不多,但隨便拿出一艘都是霸王級的存在,一個打十個根本就和玩一樣。

不過事到如今也沒工夫再去埋怨百濟的情報是多麼坑爹了,兩軍已經對圓,無論打不打得過,都只能硬著頭皮往上衝了。

然而雙方交上手的一刻,倭兵們才知道事情遠比他們想象得還要更加讓人絕望。

對於倭兵而言,現實實在太過殘酷,大唐的戰艦不僅規模巨大,而且水戰所用的套路也讓他們大開了眼界。

唐軍使用的主力戰艦是種名為“樓船”的傢伙。所謂樓船,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在戰艦上建起木結構的高樓。

中日曆史上首場大規模海戰,他用這玩意兒把倭國人打得潰不成軍

與那些看風景的樓閣不同,這種樓完全為了服從戰爭需要而設計,每層樓其實就是一層木結構的城牆,女牆、垛口一個不少,遠遠望去根本就是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的箭塔。

交戰時,船上的士兵只要躲在女牆後面,拉開硬弓,一排利箭射過去,對面船上的人基本就成篩子了。

如果偶爾有運氣好的,能夠扛過這輪亂箭,僥倖衝到唐軍戰艦跟前,那也別高興太早,因為接下來還有更恐怖的大殺器在等著。

前文說過,隋唐時的戰艦大多放棄了單純依靠風力推動,轉而在船底兩側分別加裝一排巨型船槳,從而依靠人力驅動戰艦更加靈活地行動。

需要說明的是,這兩排槳可不光是用來划水的,它本身還是一件威力巨大的水戰武器。這種長達十多米的船槳其實還有另外的一個名字——“拍竿”。當然,不是用來拍水的,而是專門拿來拍對面戰船的,尤其拿來對付倭兵那種低矮的小船,一拍一個嘎嘣脆,簡直穩妥得不要不要~~~

而且這還不算完,由於樓船在船體高度上具有巨大優勢,所以一旦對方靠近時,樓船上的士兵便可以閉著眼將帶有抓鉤的繩索自上而下從容地拋到對方船上,然後順著繩索如神兵天降一樣,直接搶奪對方戰船。

顯然,無論怎麼搞,這都是相當欺負人的打法。

所以在我看來,樓船這玩意兒與其稱之為船,倒不如稱之為漂浮在水面上的戰爭堡壘更準確一些。

對上這麼不科學的存在,倭軍從上到下算是徹底抓瞎了。自己這邊的小船在唐軍戰艦面前根本沒有半點還手的機會,只剩下被人吊打的份兒~~~

憋屈,實在是太憋屈了。眼前的景象讓指揮整場戰鬥的倭軍將領樸市秦田來津大為惱火。為扭轉倭軍的頹勢,樸市秦田來津振奮精神,指揮倭軍先後發起了兩次集中衝鋒。

然而在唐軍的無差別打擊下,倭軍的兩次衝鋒全都無功而返。

忍無可忍的樸市秦田來津最後大吼一聲,乾脆甩開左右戰船,放棄陣型列隊,直接駕船獨自朝著唐軍的主力旗艦衝了過去。

說起來這位樸市秦田來津擱在倭國也算數得著的大將了,如今基維百科上還單獨有此人的條目。可惜我讀不懂日語,所以也無從知曉這位仁兄的光輝歷史,唯一知道的就是他最後的這次衝鋒。

講道理,這位兄弟確實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面對唐軍幾乎毫無弱點的打擊,他居然奇蹟般地先是避過了第一輪的箭雨,緊接著又成功繞開了拍竿,最終成功突入唐軍旗艦的攻擊盲區。

然而問題是,唐軍並不是只有他眼前的這一艘大船。發現敵船突入之後,一旁的唐軍立刻展開火力支援。這下就算樸市秦田來津再猛,也註定難逃一死了。

中日曆史上首場大規模海戰,他用這玩意兒把倭國人打得潰不成軍

幾排弓箭射過之後,這位倭國名將便當場壯烈了。而主帥一死,接下來的仗自然也沒法打了。

嗯,趁著輸得還不算太慘,抓緊先撤,回家想好對策,來日再戰!

於是,倭兵開始紛紛調轉船頭,向著來時的方向急速潰退。第一場較量就這樣以大唐的完勝而告終。

不過雖說首戰失利,但倭國這幫二桿子們向來都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主。尤其是樸市秦田來津最後那次玩命的衝鋒,似乎讓他們看到了克敵制勝的希望。

中日曆史上首場大規模海戰,他用這玩意兒把倭國人打得潰不成軍

看脫水完整版,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王稻侃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