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一定要掌握曾國藩的讀書三法則

看書,一定要掌握曾國藩的讀書三法則

讀書本就不是一件功利性的事情,不能指望當下讀完一本書立刻便能產生效益;讀書需要我們能耐得下心,靜得下性,方能有所收穫。

——國館君按

有人說,曾國藩是千百年真正成事的書生。

一方面,曾國藩是正兒八經的儒士,讀書人,一心仰慕聖賢之學,窮經皓首,埋頭書海;

另一方面,曾國藩是晚清重臣;官至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位極人臣。

正是在曾國藩的倡導下,中國建造了歷史上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

甚至可以說,正是在曾國藩的倡導下,中國才開始近代化進程的。

而其實,去翻閱曾國藩的家信,會發現他歸根結底還是一位書生,他在信中談得最多即是讀書,他所有的成就都和他的閱讀分不開,他甚至告誡子孫:“餘不願(爾)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毫無疑問,曾國藩是一位真正成事的書生,是真正把書讀透並運用進生活中的讀書人。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曾國藩是怎麼讀書的。

(一)

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生活中有很多人,讀書求快,希望一口氣吃成一個大胖子。

買了很多書,匆匆來看,看了一些,還沒看完,即又開始看另外一本。到最後,發現自己看了這麼多書,其實都是囫圇吞棗,填鴨閱讀。

也許他們的書櫃裡是擺了很多書,但其實很多書都只看了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來不及精思細讀,便又被放進書櫃,從此再也沒被翻出來。

這樣的速讀,好似吃飯,飯剛被嚥下去,進入胃裡,卻還沒來得及等人體吸收,便被迅速排出——知識和思想還沒來得及等大腦神經細胞細細咀嚼,便又被新讀之書給擠下去了。

這樣一味求快地讀書,其實本質上不是對知識和思想的追求,而是對閱讀任務量、讀了幾本書——這些數字的痴迷。

所以,曾國藩說:“一書未完,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徇為外人。

意思是,一本書未讀完,絕不開始閱讀下一本書;東翻翻西看看,其實是讀給別人看的,而不是讀給自己用的。

讀書本就不是一件功利性的事情,不能指望當下讀完一本書立刻便能產生效益;讀書需要我們能耐得下心,靜得下性,方能有所收穫。

看書,一定要掌握曾國藩的讀書三法則

(二)

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曾國藩喜歡讀史,大凡偉人,都喜歡讀史。

毛澤東讀《二十四史》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帶上這部書,日讀夜讀,朝夕相伴。

哪怕到了1975年,毛澤東已經82歲高齡,眼睛患有嚴重的白內障,他還是要讀《二十四史》,讀不了,就讓人念,自己聽。

著名演員陳道明先生也喜歡讀史,而且他不但是喜歡讀史,且對整體的中國古典文學都熱愛異常。

馮小剛說陳道明:他是演員裡讀書多的一位,尤其是中國的古典文學,家裡書架上擺了很多,也真看得進去。

汪涵在《天天向上》節目中說陳道明先生無論去什麼地方,都要帶一箱子書,有空就翻翻,就看看。幾十年來堅持如此,才有瞭如此驚人的閱讀量和非凡的氣質。

如此堅持不懈地閱讀,無論寒冬酷暑,無論身處何境,身邊總是帶著書,這樣的人,才算真正地把讀書當成生命中的事業了。

看書,一定要掌握曾國藩的讀書三法則

(三)

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老師徐特立教育他說:不動筆墨不讀書。

此後,毛澤東一生堅持了這個習慣。毛澤東死後,後人對他讀過的《二十四史》進行統計,發現了198條批註,近4000個字;同時,書稿上還有各類批畫、圈點符號,幾乎每一頁都有。

這樣全神貫注地閱讀,這樣發動全身每一個細胞與文字砥礪切琢地閱讀,實在是讓人喟嘆。

讀書應當是讀者與作者的互動,而不應該是作者對讀者思想的灌輸。唯有如此,讀者才能在讀書中將作者的思想咀嚼細碎,化為營養,為己所用。更能在作者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看法,創造新的知識。

曾國藩深諳此點,所以他每日讀書畢,都會在日記中寫下當日讀書所感。揣摩作者意圖,觸摸靈魂,然後化為自己的思想,應用於日常之事。

這樣的讀書,才是有效讀書。

◎本文轉自,國館(ID:guoguan5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