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奶牛和香蕉」,西方不懂中國!

理解中國文化:西方面臨的挑戰 過去30年來,世界目睹中國社會、經濟、在世界舞臺的地位發生重大轉變,這個國家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全球玩家。但西方未能認識到,這些並不意味著中國已被西化,而是正創造有別於西方的選項。西方沒有努力理解中國視角,(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沒有體會到另一種認知的存在。正在形成的新世界秩序中,以自我為中心的西方由於未能理解中國,正把自身置於風險中。

“猴子、奶牛和香蕉”,西方不懂中國!

我們正從西方媒體的大字新聞標題中看到這種無知——那些描述有關中國負面印象和誤導現實的選擇性報道。比如,去年末一名新西蘭學者題為“神奇武器:中國的政治影響活動”的文章佔據許多新聞頭條。但在美國舉行的所謂“中國全球影響力侵蝕民主”的會議上現身的這篇文章,充斥大量錯誤陳述、臆測和對事實的歪曲。

一家新西蘭報紙近來稱中國正向某太平洋島嶼派遣120名醫生幫助當地社區。這是積極行動,人們或許覺得。然而,該報道焦點卻是質問中國正在太平洋意欲何為、中國人在“我們的地盤”上幹什麼?這種報道關注正損害公眾瞭解中國的立場,並給讀者留下負面印象。

中國崛起在西方引發敬畏情緒——這是隻讓中國受益的對現有(國際)關係的威脅,還是在現有全球秩序遭受威脅之際中國提供機遇並使全球受益?中國先賢認為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因此目前(西方眼中的)這種破壞或將是向新世界秩序——北京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轉變的必要部分。危機正成為機遇,不利於今天的將有利於明天和未來。

西方如今面臨的挑戰,是提高對中國的認知和理解。筆者喜歡向人們提問,“在猴子、奶牛和香蕉中,哪個不同?”多數中國人會選奶牛,因為他們認為猴子和香蕉之間有關聯:前者吃後者,後者為前者提供營養。但西方人卻認為香蕉不同,因為猴子和奶牛都是動物。這兩種反應的背後邏輯,凸顯中西方思想之間的差異:與西方個人主義相比,中國人擁有更強烈的集體感和對不同事物之間的關聯感。

中國思想家墨子提倡有利於人、國家和大自然之間和諧統一的“大愛”。擁抱生態文明和“一帶一路”倡議正是這種例證。該是西方允許聽到中國聲音的時候了。對認識中國正在其中發揮日益關鍵作用的這個複雜世界來說,理解中國文化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要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