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滅亡:驪山之亂

在歷史上的東周是一個長達500多年的亂世,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系列的混亂。人性中的陰暗和光明,英雄主義和腐朽氣息在混亂中充分展現。那麼在這個時代天下為什麼會大亂?追根溯源還要從西周末年的驪山之亂說起。

幽王繼位

公元前782年,在位46年的周宣王帶著遺憾,走到了自己的生命的盡頭。長於深宮性格乖張的太子宮湦,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姬宮湦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周幽王。
西周的滅亡:驪山之亂

此時的西周王朝,在風風雨雨中已經走過了近三百年,就像人一樣來到了自己的暮年。各種“痼疾”開始顯露出來,階級矛盾越來越大。加之宣王晚年不納忠言,屢戰屢敗,使得周天子的威信不斷下降,周王室的實力也大大受損。

在這危機四伏的亂世中,西周的第十二位天子,周幽王繼位了。

唯有明君治亂世,但是這位周幽王卻是位堪比桀紂的無道昏君。這也就為之後的天下大亂埋下禍根。

幽王為政

幽王繼位後,不但不思如何勵精圖治,恢復王室威嚴。反而帶頭不守祖宗留下的禮制,獨斷專行。

為了自己享樂,他任用善諛好利的虢石夫為上卿。虢石夫為迎合幽王,變本加厲地加重剝削,引起國人怨憤。但是幽王依然非常信任虢石夫,甚至把朝政大權都交給了他。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兵敗,獻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後,對她很是寵愛。


西周的滅亡:驪山之亂​不久褒姒便為幽王生下了一個兒子伯服。正所謂愛屋及烏,深愛褒姒的幽王,對褒姒的兒子伯服也是特別寵愛,萌生了廢長立幼的念頭。

善於察言觀色的虢石夫,自然對幽王的心思心知肚明。便夥同褒姒譖害當時的王后申後,以及太子宜臼。

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在虢石夫和褒姒的讒言,幽王順水推舟廢掉了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伯服為太子,宜臼和母親申後,為了避禍逃亡至母親的家族領地申國請求保護。

驪山之亂

廢長立幼有違周禮,時任司徒的幽王叔叔鄭桓公姬友(周厲王之子,周宣王的異母弟)就敏銳的感覺到了多事之秋將近。開始思考後路,便有了桓公寄奴的典故。

此時的周幽王不但沒有一點醒悟,反而在褒姒和虢石夫的慫恿下,想殺掉自己的親兒子宜臼,為自己的年幼的小兒子伯服繼位掃清障礙。

周幽王十年(前772年)周幽王在太室山大會諸侯,大舉討伐申國。正所謂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周幽王這麼折騰徹底失去了威信。
西周的滅亡:驪山之亂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被激怒的申侯,聯合鄫國和犬戎起兵,討伐周幽王。這個時候面對無道的周幽王,諸侯多不援救。

聯軍很快攻破了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了周幽王、太子伯服和鄭桓公,西周滅亡了……

自驪山之亂後,周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周禮制度開始崩壞,申侯和鄫侯聯合犬戎弒君,使得君不君臣不臣。周朝從此進入了諸侯紛爭的東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