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

清明穀雨期間,恰逢新茶採摘炒制的時節。【茶】這一個字快要成中國名片,彷彿讀起來都唇齒生香、仙袂飄飄,但作為物種的茶樹Camellia sinensis,你可能真的不瞭解……

讓史軍這篇首發於《餐桌物種日曆》的文章來帶你漲姿勢吧。

關於茶,我的記憶是從一塊塊的“磚塊兒”開始的。父親會把這些“磚頭”敲成小塊兒,放在爐灶上煮,煮出來的湯汁帶著濃重的禾草秸稈的味道——那就是磚茶。後來見過的茶多了,針形的、尖形的、片形的,扁平挺直的、條形扭曲的、扭轉成螺絲釘一樣的,用細線把理順的茶葉捆成束狀的、攢成小球下水會像花瓣一樣張開的,或者是乾脆打碎了直接用紙袋包起來的……這些千奇百怪的茶葉都來自於茶樹(Camellia sinensis),一種與中國人有著不解之緣的植物。

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

採摘茶葉,是從植物的嫩芽變成杯中美味的第一步。圖片:hbalbum.com

古人喝的“茶”

並非你碗中的樣子

作為山茶科山茶屬的植物,茶樹的老家就在我國西南的崇山峻嶺之中。早在商周時期,茶樹就進入了中國人的鍋裡,只不過當時它並不是作為流行飲料出現的。最早茶葉都是藥湯中的一種成分,至於治什麼病已經不可考了。到了先秦、兩漢時期,人們開始吃茶了——加入粟米及調味料,煮做粥狀。我實在有些想象不出來,這種茶羹到底是什麼味道的。

到唐朝時,茶葉才真的作為一種飲料登堂入室。然而,那個時候的烹茶方法跟今天也有很大不同。茶葉要做成末,在沸水衝入後進行攪打,然後分而飲之。陸羽的《茶經》對當時的烹茶技藝進行了梳理,從選茶選水一直到沖泡都有詳細的規則。今天,日本的抹茶基本保留了唐朝人的烹茶方式

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

日式抹茶,最傳統的一種烹茶方式。圖片:edelices.co.uk

我們更熟悉的原葉沖泡實際上是在明清之後才盛行起來的。用原始葉子沖泡,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茶葉的原始滋味兒,但也不是隨便泡泡就好喝的。單說沖泡的水溫就跟茶葉的口味兒有很大關係,茶多酚需要一定的溫度才能從茶葉中溶解出來。一般來說,80℃以上的熱水,才能迫使茶多酚進入茶湯,然而溫度高了,茶水的苦澀味就更為明顯了。不過茶水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溫度,有一些特殊的需要展甜味的茶,就需用50℃的低溫水來泡,這樣才能讓苦味的茶多酚素儘量待在茶葉中,同時讓呈現甜味的氨基酸充分釋放出來。

而且相對來說,綠茶和普洱茶的個性還算單純,只要跟合適的水親密接觸就可以了。但是要品嚐紅茶的話,不僅綠茶這套東西需要講究,很多時候還需要糖、牛奶來搭配,就更復雜了。

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

不只是紅茶本身,英式紅茶裡的糖、奶、點心,乃至茶杯茶壺點心托盤都充滿了講究。圖片:lavenderandlovage.com

至於說明前和雨前的茶葉價格高昂,還真的跟茶葉本身的品質有關係。春季的綠茶中的糖和氨基酸的含量較高,葉綠素含量也較高,而帶來苦澀味道的茶多酚、花青素等含量較低,這樣一杯新茶泡出來之後自然清甜可口。當然,也有人愛喝更苦更“有茶味兒”的濃茶,陳茶顯然就更適合他們了。

茶樹的花 ≠ 茶花

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那是因為,茶在貢獻花朵這件是事情上並不出色

毫無疑問,茶是一種有中國味道的植物,它們的嫩葉片經過加工就成了我們熟悉的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茶葉飲料。這些特別的飲品在推動世界貿易發展的進程中發揮巨大作用,可以說,茶葉貿易真正把東西方世界聯接起來。而茶的花朵卻很少有人會關注,每一朵瘦小的白色花朵只有五六片單薄的花瓣,即便有金黃色的雄蕊群,也難以掩飾小花的寒酸植株,

它們並沒有登堂入室的機會。

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

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

茶樹的花,長得其貌不揚的。圖片:wiki commons

真正在庭院裡唱主角的還得是山茶、滇山茶和茶梅。茶花中的老大是山茶,相較於其他兩種茶花,山茶的分佈範圍最廣,在我國的四川、臺灣、山東、江西等地有野生種。它們不僅在江南的庭院中廣泛栽種,在北方的花卉市場裡如今也不鮮見了。山茶最高可以長到九米,雖然庭院中這麼高大的山茶並不多見。

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

山茶花的基本款式,千變萬化的栽培種都是由此而來。圖片:stephendanko.com

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

如果說山茶已經在庭院中浸潤了文化氣息,那滇山茶就仍然帶著足足的山野風情。雖然大理國的皇族對滇山茶親睞有加,但是它們很長時間裡僅僅偏居在雲南一隅。分佈不廣泛並不意味著它不光彩照人:高達十五米的苗條身姿,從白到紅的多樣花色,碩大的花朵,都足以讓它們與山茶媲美。

茶梅是三種茶花裡個頭最小、分佈區最靠北的種類了。這種原產日本的茶花也有自己的絕技,那就是耐寒。它們不需要溫室大棚也能在冰天雪地裡生活,甚至能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綻放花朵。日語裡的“山茶花”指的其實是這一種。

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

和山茶一樣,茶梅的栽培品種也極為豐富。圖片:wiki commons

金花茶:

不神奇,求放過!

隨著各種養生保健理念的盛行,有一種茶葉的親兄弟開始被熱炒,那就是金花茶。金花茶是山茶科山茶屬中一類植物的通稱,我們通常見到的就有金花茶、凹脈金花茶、檸檬金花茶等等。金花茶,花如其名,金黃色的花瓣與其他山茶屬植物的紅白花朵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發現之後就受到園藝界的推崇。

每年的七八月間,在廣西的鄉間經常能看到席地晾曬的金黃色花朵,那些就是金花茶了。因為坊間流傳著金花茶有抗菌,抗癌,降血脂等諸多神效,這些花朵才落得陳屍路邊的下場。但遺憾的是,這些所謂效果都缺乏有效的臨床實驗數據,打著大大的問號。至於宣傳中所說的氨基酸含量高,就更不值得追逐了。且不說一枚雞蛋的氨基酸要比金花茶中的豐富得多,我們平常吃的蔬菜、豆腐,也足以滿足人體對氨基酸的需求。

很多人都喝過茶葉,但是未必見過茶樹的花

金花茶,在以紅色、白色為基調的山茶屬裡,有著一種特殊的美。圖片:wiki commons

相比虛無縹緲的功效,可以肯定的是這樣大規模的採集,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金花茶的自然繁殖和更新——幾乎所有的金花茶屬植物都處於瀕危狀態。此外,還有很多野生金花茶植株直接變成了盆景,被送往城市。囿於種植管理條件,這些被搬下山的精靈,多半會在短時間內香消玉殞。我覺得,為子孫後代們留下一些改變茶花色彩的機會,顯然要比滿足一些不甚現實的“功效”更有價值。

茶樹本身倒是沒有生存的壓力,因為它們的子孫已經遍及全球各大洲。但是,遺憾的是,那些在我國西南深山中的古茶樹卻並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時常有為了採茶砍伐古茶樹的事情發生,不能不令人痛心。就像金花茶麵臨的窘境一樣,如果能拯救這些平白損失的多樣性,或許會讓後人擁有更多改進茶葉色香味的機會呢。

一個AI

茶花是山茶的花;茶油是山茶的油;茶樹油呢?茶樹油是澳洲某桃金娘科植物的精油……

茶樹:好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