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靠山吃资源,今日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河南省辉县市常村属于浅山丘岭区。原本是建材资源重镇,全镇有57家石料厂,石头资源收入占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村民主要依靠采石、运输及相关产业生活。随着采矿业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衰减,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基础设施严重遭到破坏,发展空间日益狭窄。公路上尘土飞扬,空气中沙尘弥漫,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乡村的真实写照,村民怨声载道。

昔日靠山吃资源,今日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乡村经过痛定思痛,转变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拥有山区、丘陵、平原等自然资然的优势,结合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

一、为避免低层次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初放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邀请专业旅游规划团队对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

二,积极引进大型农业投资公司,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修建水上乐园、滑雪场、游乐园、野生动物园四位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区,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游客需要,取得了当年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的成绩。

昔日靠山吃资源,今日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三、定期举行专项娱乐活动,吸引游客,提高知名度。例如,2016年春节期间在游乐园里举办了首届灯展会,各地争相而来的游客超过35万人次。不但园内园外的小商贩生意火爆,连园区周围村庄临时为游客提供停车,餐饮,住宿服务的群众,户均增收也在1万元以上。

四、积极开发本土传统手工老粗布,陶瓷烧制等民间工艺,催生一批特色旅游附属产品,带动形成一条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条,延伸农业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昔日靠山吃资源,今日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五、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投资2000万建成侯德昌艺术园。园内包括侯的昌艺术馆、景观石刻广场、书法碑廊观赏区三大部分,对公众免费开放,节假日到此接受艺术熏陶的学生家长络绎不绝。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农村的最大优势,生态环境的改观,促进乡村旅游富农作用有效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印证和诠释。

昔日靠山吃资源,今日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