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老人背著孫子,帶領全村幾十名婦女畫蠟脫貧致富


在城鎮化和機械化的當下,很多傳統手工藝都面臨失傳,但在烏吉村一個名叫宰勇的苗寨,整個村子家家做蠟染,戶戶工刺繡。有位譽為蠟染媽媽的苗族婦女袁仁芝,她在自己走上富裕之路的同時帶動了全村的苗族婦女走上依託蠟染奔小康的致富之路。圖為袁仁芝揹著孫子畫蠟。

宰勇村由三個自然寨組成。地處偏僻的榕江西部,村落散居在高大雄奇的雷公山餘脈的大山腰上,山高谷深,出門見山,幹活爬山,惡劣的生存環境導致了這裡群眾收入低微,生活貧困。

袁仁芝出生在這個偏遠的苗寨,自幼受母親的薰陶,在家裡除了務農活外便是利用母親從市場上購買的蠟刀在家織布上勾畫圖案和線條,在這一勾一畫中她找到了這種鄉土藝術給她帶來的快樂,她用自己的巧手在布匹上勾畫了自己結合傳統圖案創新的織錦,她精湛的技藝常被同齡的姐妹們誇讚。


成家後,袁仁芝做的蠟染和刺繡除了自家穿戴外,剩餘的拿到市場去買,從八十年代最初的幾元、十幾元到後來的每場成交幾百上千元。

一次偶然的機會,正在市場上兜售自己蠟染布匹的袁仁芝,受到一個來自北京的遊客的青睞,通過交談她才知道,蠟染可以走向更廣的市場。

袁仁芝大學畢業的兒子看到商機,在網上開店銷售,但因為不懂經營,網店開得並不好,他轉變思路開始到全國各地跑市場找銷路。精美的圖案,地道的價格,厚道的為人讓袁仁芝姐妹們的蠟染暢銷市場,終於有了固定的銷售渠道。圖為袁仁芝家的蠟染展示間,裡面的每幅作品都是她用蠟刀一筆筆畫出來的。

嚐到甜頭的袁仁芝,沒有忘記同村的姐妹們,她將接到的訂單分發給大家,現在全村約有幾十名巧婦坐在家中專事蠟染製作,平均每人每天都有百元左右的收入,全村僅靠蠟染和刺繡每年收入就有上百萬元。

袁仁芝的兒子和兒媳為了推廣自家的蠟染,常年在縣城和全國各地奔波,才幾個月大的孫子就丟給了袁仁芝和老伴照顧,袁仁芝每天揹著孫子畫蠟染布,她說她們苗族婦女早就習慣揹著孩子做事,雖然也會累,但也沒辦法,忍忍就習慣了。

袁仁芝的老伴也有其他事情在忙,但每次回到家都會幫忙帶孫子,袁仁芝也稍微輕鬆了一點。圖為袁仁芝家裡的牆上掛滿了她獲得的榮譽。

袁仁芝說她家的作坊在兒子的經營下,目前銷售情況還不錯,但兒子他們也很累,都忙得不著家,她也心疼小孫子見不到爸爸媽媽,但轉念想想,他們累一點,全村上百個孩子就能天天見到媽媽,累點也值得了。不過因為蠟染市場競爭激烈,太多雷同產品,如今她家銷路也開始不如往年,她兒子也在積極尋找其他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