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從80年代起,遊戲機見證著人類科技史的進步,對於80後的一代人而言,遊戲機在他們心目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國外攝影師Javier Laspiur以此為題拍攝了一組有趣的作品,手持最早期1983年的teletenis,到現代的PSV,把遊戲機的演變史用最直觀的方式一覽無遺,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紅白機和GameBoy,這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勾起了多少人的青春回憶。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Teletenis

早期的嵌入式單遊戲視頻遊戲機,復古的搖桿只能左右移動,操作人物打網球,實際上類似於早期打磚塊的變種。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卡西歐Western Bar

同樣是單款嵌入式遊戲機,卡西歐可以說是最早的掌機之一。這款Western Bar是其中一款,是以西部牛仔為主題的射擊遊戲;另外還有“Great Racer”及“Space Attacker”款式,十分經典。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ATARI 2600

這款遊戲機的出現,才讓人在中國第一次見到了電子遊戲,不過那已經是80年代末期了。雅達利2600是家用遊戲主機平臺上第一臺取得成功的卡帶式家用遊戲主機。這款主機上可以運行上百種遊戲,由於它實在太過古老,85後基本無人玩過。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任天堂 Nintendo 紅白機

很多玩家就是從玩任天堂FC機開始接觸遊戲機的,那時真是紅極一時,單是FC機的主機發售收入就超過全美電視臺的收入總和。在美國人心目中紮下了任天堂這個招牌,就算九十年代中期處於困境的任天堂,它的N64在美國也能賣到第一,可見美國人對任天堂的感情。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世嘉SEGA Master System

當時 Master System 的推出時為了與任天堂抗衡。它在歐洲和巴西市場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將世嘉帶到了可與任天堂抗衡的位置。但在北美和日本地區卻沒有這樣的成功。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GAME BOY

由任天堂開發的一種拔插卡帶式掌上游戲系統,由著名的遊戲家橫井軍平設計開發。GAME BOY 具有一個反射型灰色液晶屏幕,使用可以隨時更換的遊戲卡帶存儲遊戲,並可以通過通信電纜與其他的 GAME BOY 通信,進行聯機對戰。跨時代性的改變了80後一代人的遊戲方式。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SEGA MEGA DRIVE

世嘉5代也許是真正培養了一代中國電玩玩家,從MD的配置來看,其性能遠超FC:採用了摩托羅拉68000和Z80處理器的,性能在當時非常出眾。而且世嘉公司的敬業精神讓MD上好作不斷,在老一輩玩家眼裡它是一款經典的遊戲機。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SEGA GAME GEAR

由於主機配置強大,因此 GAME GEAR 在圖像、聲音和手感上均超過了當時其他的掌機。不過 GAME GEAR 由於採用彩色的液晶屏、耗電量巨大,且高性能帶來的後果是機身非常笨重,遊戲可持續的時間也只有短短的3小時,遠不及當時GB長達8小時的續航時間。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超級任天堂

超級任天堂可以說是一代名機,整個平臺上誕生了太多大作,如《最終幻想》4、5、6,《超級銀河戰士》、《超時空之輪》等等,代表了日式RPG的鼎盛時期。其手柄設計延續前作,並進行了一些優化,經典的十字導航鍵依然是很多玩家的最愛。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世嘉MD

活在超級任天堂陰影下的世嘉主機,風格更偏美式一些,所以手柄設計參考當時街機,擁有6個圓形按鍵。俗稱“世嘉機”的MD也陪伴眾多80後度過了美好的童年,《索尼克刺蝟》、《超級忍》、《戰斧》等動作遊戲堪稱經典。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任天堂64

32位遊戲機時代,任天堂率先進入64位系統,推出了N64遊戲機。不過,由於仍然採用卡帶介質,限制了多媒體內容如CGI動畫的表現力,並未獲得巨大成功,其手柄造型也碩大怪異。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世嘉土星

世嘉土星作為最早進入32位遊戲主機市場的機型,並未能最終取得勝利,究其原因仍是生態平臺的問題,比如遊戲軟件質量、數量不及索尼PS,針對2D遊戲的設計沒有跟上3D遊戲潮流等等。土星的手柄則延續MD的6按鍵設計,可見其定位依然是街機、動作遊戲。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索尼PlayStation

索尼正式進入遊戲主機行業的首部作品,於1994年末發售,整整統領了遊戲機行業10個年頭,銷量突破1億臺,奠定了索尼目前在遊戲行業的位置。PS的成功來自於率先支持CD-ROM新介質、引入大量CGI動畫及電影化遊戲製作理念,吸引力大量遊戲廠商加入,大作續作和全原創大作的數量堪比超級任天堂。可以說,後來的主機基本上都無法實現PS的輝煌。圖中的手柄為後續發售的振動手柄,體積適中手感出色,相比需要振動包的土星手柄更人性化,整體設計也沿用至今。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任天堂GameCube

進入128位時代,任天堂的GameCube依然怪異,使用了非標準式的8cm CD-ROM,導致容量有限,很多遊戲需要多張光盤。遊戲內容基本仍以自家招牌作品為主,此時的任天堂已經漸漸受到第三方遊戲廠商的孤立,知名的GC作品沒有幾部。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世嘉Dreamcast

世嘉的最後一部遊戲主機,結局依然悲情。雖然最早推出,但性能方面略遜色於索尼PS2,最重要的是它的理念仍未改變,依然是以街機遊戲為主,導致遊戲種類比較單一;另外錯誤地選擇GD-ROM介質,也導致其吸引力不及能夠播放DVD的索尼PS2。誇張的太空船造型手柄十分碩大,更適合歐美人手掌,不過嵌入式的可視記憶卡倒是一個不錯的概念,很像是現在的第二屏,一些遊戲可以使用小巧的嵌入式記憶卡來養成角色,並在遊戲時同步數據。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索尼PS2

索尼PS2顯然也是一代名機,但口碑不如前作那麼出色。基於Linux的獨特開發架構讓遊戲廠商非常頭疼,花費了數年才摸清其性能。當然,在PS的餘威下,眾多獨佔大作的續作依然選擇PS2,如《最終幻想10》等等,並且支持播放DVD讓其性價比更高,全球狂銷1.5億臺。PS2的手柄相比一代振動手柄的外觀變化甚少,但加入了更先進的力階振動等功能。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微軟Xbox

世嘉的出局,最終讓微軟進入到遊戲主機市場。雖然發售最晚,但Xbox擁有當時最為強大的圖形性能,並且為玩家帶來了《Halo》這樣的超大作。雖然遊戲內容主要以PC移植及動作射擊為主,但微軟通過強大的財力和號召力吸引遊戲廠商,索尼的獨佔策略已經開始受到影響。Xbox的首款手柄類似世嘉Dreamcast,十分碩大,再加上游戲不合亞洲人胃口,在日本市場幾乎沒有產生影響。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索尼PSP

索尼憑藉PSP進入到多年來任天堂壟斷的掌機市場,憑藉PS、PS2主機積累下來的資源,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掌機也開始像多媒體、多功能、無線網絡方面發展。PSP本身造型就好似一款內置超大屏幕的PS手柄,操作十分舒適,PS用戶毫無上手難度。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任天堂DS

面對索尼PSP的攻勢,任天堂推出了具有雙屏設計的DS,獲得了巨大成功。雖然性能一般,但下方觸摸屏可以實現很多有趣的操作及遊戲概念,我們不妨把它想象掌機版的“iPhone”,大量具有新意的小遊戲讓它在日本市場成為了全民掌機。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任天堂Wii

Wii可能是任天堂近年來最成功的電視遊戲主機,不拼性能,但體感操作引領了一場操控革命,也帶來了大量新鮮的玩法,包括運動健身。“雙截棍”手柄是Wii的精髓之一,內置重力傳感器、靈活的拆卸組裝形式,讓它成為體感遊戲的代名詞。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索尼PS3

被玩家戲稱為“神機”的索尼PS3顯然不及前兩位兄弟給力,誇大的性能和難以開發的架構,讓它在初期遇到了很多瓶頸。同時,包括《最終幻想》等早前獨佔的大作,也在微軟的攻勢下紛紛轉為跨平臺作品,日本遊戲廠商的沒落也逐漸開始。不過,PS3仍然贏得了同時期的主機大戰,只是優勢不再明顯。

經典電玩進化史 帶你回眸30年遊戲機變遷

PS Vita

作為PSP的續作,PS Vita性能更強、設計更好、完全使用下載存儲機制也更方便,但整個掌機市場卻隨著智能手機及iOS、Android平臺的興起而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