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滅商之後如何鞏固勝利果實看企業併購的善後工作(下)

從周滅商之後如何鞏固勝利果實看企業併購的善後工作(下)

續。上文詳見精彩原創分析歷史文章:

武王徵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武王至於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為不寐?”王曰:“告女:維天不饗殷,自發未生於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鴻滿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惡,貶從殷王受。日夜勞來定我西土,我維顯服,及德方明。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途,北望嶽鄙,顧詹有河,粵詹雒、伊,毋遠天室。”營周居於雒邑而後去。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史記·周本紀》

四、進一步加強管理

從周滅商之後如何鞏固勝利果實看企業併購的善後工作(下)

武王姬發

1、樹立武王勤政的正面形象。

2、找出所有惡人,像對待殷王一樣懲罰他們。擴大革命成果,進一步加強統治。這一手段在漢朝時被頻繁使用,遷移天下的豪強到都城或新的城邑,用以加強國家對地方的管理。

3、定都洛邑,但只是營造,沒有遷移。周朝之前的勢力範圍主要在陝西關中地帶,在中國西部,商朝的勢力範圍主要在太行山以東,周朝取代商朝之後,需要加強對東部地區的管理,都城東遷洛邑,即今天的河南洛陽。

4、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主動解除武裝,穩定商朝殘餘勢力的心,政治上的拉攏。

武王已克殷,後二年,問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惡,以存亡國宜告。武王亦醜,故問以天道。

——《史記·周本紀》

五、學習失敗的經驗

1、成功是偶然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往往缺乏可複製性。失敗是必然的,失敗各有各的原因,通過學習失敗的經驗,可以有效規避失敗,失敗的原因都規避了,成功的概率也就大了。

2、鬼神的事聽聽就好了,人世間的事還是要人來辦。

從周滅商之後如何鞏固勝利果實看企業併購的善後工作(下)

文王卦算浮雕

文王拘而演《周易》,武王信誓旦旦的在天下諸侯、將士及百姓面前講:殷滅周興是天命,西周只是恭敬的執行天命。現在怎麼就突然不懂殷商是怎麼滅亡的了?不講鬼神,問人事了呢?可見“天命說”的荒唐,自己都不信,只是拿來糊弄百姓的說辭而已。文王首創,武王家學,尚且如此,聰明的你還在相信《周易》算命嗎?

3、《史記》中講箕子 “不忍言殷惡,以存亡國宜告”,即不忍心說商朝的壞話,講述了國家存亡的道理。武王覺得不好意思,就轉移話題,問天地自然規律的事。但分析兩個人的特點,可能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1)你之前不是講“天命”嗎?現在怎麼突然不懂了呢?現在可是殷末周初啊,還不流行玩失憶啊。武王知道自己前後矛盾,所以覺得不好意思。

(2)周朝才剛剛取代商朝,天下還沒有一統,這個時候就開始擔心亡國,你小子到底是擔心國家出現問題呢?還是羞辱我呢?問亡國之臣亡國的原因,的確有些失禮,所以武王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3)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如同滿意和不滿意可以進一步拆分為多個等級,如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等,國家治理有可以分為大治、小治、一般、衰落、衰亡等多個等級,武王問的是最下等級的,箕子發現這是個機會,可以展示他的才能,進而獲得武王重用,於是系統的講述國家的存亡之道。武王發現自己的問題太low,所以覺得不好意思。

從周滅商之後如何鞏固勝利果實看企業併購的善後工作(下)

箕子像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懼,穆卜,周公乃祓齋,自為質,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後而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史記·周本紀》

壯志未酬身先死,但哪個偉大的事業不是多代人努力的結果呢?好的是後繼有人,事業可以繼續傳承。

總結

武王通過拉攏、控制、打壓等手段,瓦解了商朝殘餘的勢力;施恩百姓,收買民心,獲得民眾支持;通過封賞,樹立新的勢力群體,制衡商朝殘餘勢力;通過遷都,加強對東部區域的管理;總結亡國經驗,規避失敗的可能。有效避免了商朝殘餘勢力的反撲,實現了商周政權更迭的平穩過渡。

點評

管理的核心是管人,而人性則是幾千年都沒有變過,無非是趨利避害。企業併購的善後工作大抵也如此,無非是對被併購企業高管和員工的管理,同時在重要崗位安插自己人,逐步控制企業。

友友們怎麼看姬發鞏固勝利果實的這些策略及其借鑑意義的呢?歡迎在留言區和我互動,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本號特點:英雄權謀+厚黑歷史+現代商業

歡迎友友們關注、互動及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