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滅商,是天下平等主義對商人優先主義的勝利

商朝的歷史記錄本來不多,但是近年在考古發掘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隨著考古學者的努力,商朝政治與社會的真相也一點點被揭開。

恐怖的商朝:大規模的殺人祭祀與食人

從目前的發掘記錄來看,商朝的殺人祭祀是令人恐怖的。

殷墟有一座宮殿廢墟被髮掘出來,旁邊則陸續發掘出一百多座殺人祭祀坑,有六百多具人祭遺骨被發現。

這些屍骨大多身首分離,是砍頭之後被扔到坑裡的。其中還發現了十七具幼童屍骨。

商朝在修建宮殿時也要殺人祭祀。發掘出一座宮殿,在每一根柱子下都夯築了一具屍骨,大門基座下埋了十五具人骨。

作為最高統治者墓葬,商王陵更是大規模的殺戮場所。

周滅商,是天下平等主義對商人優先主義的勝利

在王陵墓區發現了一座人祭場,面積比操場大兩倍以上,考古出土了近3500具人骨,分別埋在九百多個祭祀坑中。屍骸多身首異處,有的坑中只埋頭骨,或只埋身軀,從姿勢看,甚至還有在掙扎中被掩埋的活人。

王陵區之外也有人祭現場。在一座坑內,發現了73具骨骸,大多是20歲以下的男性青少年,還發現了十多具幼兒屍骨。

隨著考古學者的腳步,我們發現,商人所到之處,如河南偃師、鄭州的商代早期遺址,甚至東南到江蘇銅山,也都有大型人祭場的遺址。

這些被髮掘出的遺址,其時代早晚不同,這說明人祭做法延續了很多年。它是商朝的常態。

甲骨文對人祭也有詳細記載

甲骨文記載顯示,商人用活人獻祭的方法很多。

比較常見的是“卯”祭,這個字是人或牲畜被掏空內臟之後、對半剖開懸掛的形狀。當時,商人主要抓羌人俘虜作為人祭品,常和牛、羊一起被殺死,成為“卯”祭。

周滅商,是天下平等主義對商人優先主義的勝利

其他獻祭方式包括奉獻人牲的內臟、鮮血、頭顱。加工人牲方法有燒烤、滾湯燉爛、風乾成臘肉等等,都有專門的甲骨文字。這些都是加工食物的方法,因為他們就是奉獻給神靈的飲食。在神明享用祭品後,獻祭者將分享祭品。由此可以推知:商人,特別是上層商人,很有可能是食人族。

關於商朝貴族吃人,歷史文獻中也有記載。比如,周文王長子伯邑考被做成肉醬;另一位對紂王不滿的部落首領“鬼侯”則被做成了肉乾,分賜給其他各部族首領食用。

按商人觀念,異族的酋長、貴人是最高級的人牲,商人給這種酋長取名叫“方伯”,在祭祀功用上,再多的普通人牲也抵不上一位方伯。

現代考古學揭露了商人的人祭與食人,商人為什麼會這樣?

商人的邏輯:商人是神之選民,其他人不配有人權,都是祭品

商人信奉的是鬼神,而且在人和神之間的界限很模糊。

商人認為,天界的上帝、諸神主宰人間一切禍福命運;已經死去的歷代商王和貴族,也能進入天界成為神靈,擁有大小不一的神力。

而商人信奉的那些各級神靈非常講究實用主義原則,只保佑向他們獻祭的人。奉獻的人牲、牛羊越多,諸神就越高興,就會更能保證獻祭者享受人間的一切。這就是一種赤裸而直接的利益交換,可能也是後世把做生意的人稱為商人的原因之一吧。

而作為人世間最高統治者商王,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天地、山川、祖先之神不停地獻祭。

作為王,他的祭祀規模也非同一般。在甲骨文中有記載,商王會一次宰殺、奉獻三千名人牲,以及一千頭牛。這只是現存的甲骨文記錄,而事實中真正規模最大的祭祀是什麼樣,我們只能推想了;已有的記錄已經足夠令人震撼了。

商人壟斷了向諸神祭祀的權力,也獨享了諸神的庇佑;因此,商人當然要征服、統治大地上的所有民族,把其他民族都當作獻祭品奉獻給神明。

《史記》中記載的紂王的種種惡行,其實應該是商人集體的惡行。整個商人以神靈在人間的代理人自居,其他民族的人則都是祭品。

在這種情況下,周人是怎麼做的?

周滅商,是天下平等主義對商人優先主義的勝利


周人的邏輯:天下是大家的,所有人都要平等

周作為強大商朝的附屬部落,當時周人被迫為商人抓捕祭品--人牲。

周人抓什麼人獻給商人呢?就是與自己命運幾乎相同的其他落後部落,即羌人。羌人是對當時處於商朝西部、落後於商人的所有部族的統稱。

在甲骨文的人祭記載中,羌人佔了被殺者的一大半。他們被稱作“人牲”。

周滅商,是天下平等主義對商人優先主義的勝利

從前文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商人自認為是天佑的,是優先的、是天選的,而其他族人則不配享有神靈的庇佑,他們只適合做祭品。

這種生活對於商人以外的無數部落而言,簡直是噩夢。

周人被迫幹著抓捕人牲的活,但他是不甘心的。

因此,以周人為首的非商人族群開始謀劃反抗。

反抗當然需要一套理念支持,作為帶頭的周人,想要戰勝強大的商人,就必須團結儘可能多的部落。

用什麼理念作為號召呢?

周人優先?肯定不行。那豈不是與商人一樣了?對其他小部落而言,跟著周人反抗商人,成功之後,周人取代了商人,他們依然還是祭品。

而周人經過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等人的思索,提出了“天下平等”的概念。

周人提出,一位人間的王,其使命是使天下所有人生活在和平、公正與平等之中,做到這一點就是有“德”;上天會保佑有“德”之人,摒棄無“德”的君主和王朝。

概而言之為,周王有德,才能配天,就能戰勝無德的商朝,最後周王使天下人獲得平等。在周王之德的普照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王要對整個天下和人民負責,而不僅只是對周人負責;周王對天下人一律平等看待,不搞差別化。因此,天下人再也不用擔心商人統治時那種人祭噩夢重演了。

周人的思想一經提出,立刻應者雲集,因為天下苦商久矣。

思想認識達成一致,以周人為首的統一戰線就形成了。結果,在公元前1046年1月,周武王帶著眾多部族的聯軍4.5萬人討伐商紂王。商人的軍隊數量雖多,但是不得人心,眾多軍人和奴隸戰場倒戈,周人為首的聯盟一戰而滅商。天下從此改了。

周滅商,是天下平等主義對商人優先主義的勝利

周武王在位時間短,到周公攝政時,很多制度明確了下來。

周公圍繞“以德配天”的思想,開始制定明確的制度。對於眾聯盟部族關注的祭祀制度,明確嚴令禁止殺人祭祀,宰殺牛羊也不能超過十二頭。一個例子是:周公在開始營建新都洛陽時,奠基祭禮只有兩頭牛;次日拜祭土地之神,用了牛、羊、豬各一頭。

至此,周人的祭祀禮儀已經完全不同於商人。商人實行的是自然宗教的實用主義交換原則,希望用血腥人祭取悅諸神,換來神靈對商人的庇佑。而周人提倡的祭祀禮節則完全是倫理功能,通過祭祀制度對人民進行教化。

結束語

商人的統治邏輯就是商人優先、只有商人是上天選民;以此邏輯再向前發展的話,中國很可能就進入了嚴格的宗教社會了,整個世界將會被分為教徒和異教徒,那麼後來的中國就將絕不是真實歷史中的樣子了。

所幸周人接連出了幾位天才---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他們用一整套思想和制度,把天下帶入了和平、公正與平等之中。

周滅商,就是天下各族平等主義對商人優先主義的勝利。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今天的原創首發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