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明月下的人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辛亥革命在史學界一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時間特指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義,這一年是農曆辛亥年。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同盟會成立算起)迄於1912年清朝結束在中國出現的一系列革命運動。


當時的清政府自甘墮落,成為了列強的“走狗”和統治工具,對內專制獨裁,對外投降賣國,統治風雨飄搖,革命勢在必行。1902 年到日本留學的魯迅寫下過這樣的詩句:“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闇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他喊出了那時多少愛國者滿腔悲憤的心情。

對於那場革命,學界褒貶不一。有書君覺得還是辯證分析更好。

首先,我覺得它是成功了(即其意義)。

參加過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時感慨地說:“對於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低估的,這並不為怪,因為他們體會不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過去皇帝是最神聖不可侵犯的、至高無上的,如今皇帝都可以打倒,那麼還有什麼陳舊的腐敗的東西不能丟掉呢?《臨時約法》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確宣佈:“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普通老百姓從歷來的“子民”、“臣民”、“蟻民”,一下子變成國家的主人,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變化!它在整個社會生活和人們頭腦中所引起的巨大震動是可想而知的。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


辛亥革命把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一舉推倒,為此後的中國革命打開了通道。這種不朽的業績,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梁啟超也曾說:“任憑你像堯舜那樣賢聖,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樣強暴,像曹操、司馬懿那樣狡猾,再要想做中國皇帝,乃永遠沒有人答應。”這無疑是中國政治現代化進程中一個質的飛躍。

正因如此,推翻封建專制,推翻皇帝統治,這種大規模的社會革命,對中國一般人的民主教育,是比較深刻和直觀的。辛亥革命的意義就在於:為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開闢了一條通路,斬斷了中國社會任何後退的可能。

“自由盡是新風尚”,這是對民國初年中國社會習俗改良的最好的概括。禁纏足、禁鴉片、禁賭博,改稱謂,廢跪拜,禁止販賣人口,倡女權,易服飾,倡導自由婚姻,等等,成為一股時代性的社會潮流。

之後幾年,民族資本主義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實業不斷湧現,間接也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階級基礎,功不可沒!

其次,我們也可以說它失敗了(亦是其消極性)。

一是,它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仍然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二是,沒有改變中國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仍然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三是,沒有完成革命任務。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四是,革命的果實又落到大地主、大買辦的政治代表袁世凱手裡,中國依然是一個貧窮、落後、分裂、混亂的國家。袁世凱死後,中國落入了軍閥割據的黑暗時期:對內專制獨裁、對外投降賣國,民不聊生。

因此,有人說辛亥革命是個早產兒,一個意外。它只有量變,沒有質變。滿清的巡撫張三是沒有了,但民國的督軍還是那個叫張三的人,除了不下跪,剪了辮子之外,其他還是一樣的。租稅依舊照收、官員依舊貪腐。大盜竊國,帝制復辟,中國又陷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有識之士仍在黑暗中摸索。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辛亥革命絕對是成功了。

這場盲目的武昌起義,是軍隊譁變還是革命起義?

當時的革命黨雖然都在喊著革命,可是很多人是不知所以然的,他們的目標更多是推翻清政府,推翻清政府以後怎麼做他們並不知道,這是理想家、理論家們的事。所謂的“建立自由、民主國度”的政治口號其實並沒有那麼受用,老百姓根本聽不懂,人家跟著你喊革命是生活所迫,這也是孫中山他們群眾基礎薄弱的原因。

1911年的武昌起義,說是起義,其實更像是軍隊譁變,是清政府官軍裡的幾個軍官在策劃,但是你要問他們為何革命,他們肯定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黃興他們甚至都不看好這場起義,這也是當時孫武、蔣翊武他們明明邀請了黃興到武漢主持工作,黃興卻不肯放下手頭的事去當“指導員”的原因。但是,結果卻出乎了黃興的意料,甚至孫中山都不知道這次起義,後來被報紙上的消息驚呆了。這場武昌起義是很盲目的,他們不知道目標是什麼,沒有領袖,他們盲目到起義成功後卻只能將躲在床底下的清政府官員黎元洪推出來當他們的領導人。



突如其來的成功,讓革命黨陷入了欣喜若狂卻又尷尬的境地,因為手裡沒有槍桿子。

看到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黨人才興奮得像打了雞血,然後開始陸陸續續響應武昌起義。這時因為革命黨人的加入,目標開始明確起來,推翻清政府,建立新政府。可是他們對此,其實沒抱太大希望,因為袁世凱讓他們幾乎絕望。

他們也沒有做好與清政府破釜沉舟的心理準備,但是又不甘放棄。最終想出了“虛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歸來”的妙招。

因為袁世凱的加入,最終形成了辛亥革命,然後成功推翻了清政府,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是歷史意義深遠的革命,袁世凱功不可沒。

革命黨人的目標成功了吧?當然成功了,清政府倒了,中華民國建立了!只是掌握話語權的是袁世凱派系而已,因為袁世凱有兵權。

如果沒有袁世凱哪來的辛亥革命?如果沒有袁世凱的臨時倒戈清政府、投身革命陣營的話,那麼武昌起義就只是武昌起義,不會是辛亥革命的開端了。

辛亥革命只是一場以推翻清政府,從而建立新政府為目標的革命,不是推翻清政府,然後一蹴而就建立現代化國家的革命,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辛亥革命無疑是成功了,而且很成功,在當時的國際上,哪個國家的革命不是用人命堆出來的?辛亥革命卻以最少的流血犧牲成功了。

袁世凱沒有竊取什麼,因為這是孫中山他們對他的承諾,這場革命成功的功勞有百分之九十是屬於袁世凱的,自然算不上竊取。


吾與吾國


要說明這個問題,得確定兩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啥叫辛亥革命?至少,應該有狹義的概念,與廣義的概念。

狹義的辛亥革命,應該是自1911年(農曆辛亥)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立等一系列革命性事件的彙總。這叫由爆發點,到目的地。

廣義的辛亥革命,有人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有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到1911年武昌起義,再到1912年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整個革命進程的彙總。這叫由起點,到終點。

第二個概念,什麼叫失敗?相對應的,什麼叫成功?

打個比方,比如你炒股,投資十萬,一年掙了五毛,叫不叫成功?十年賠了一塊,叫不叫失敗?是股市失敗,還是你失敗?

再打個比方,比如你娶妻,彩禮花得不多,房子也沒蓋新的,老婆就娶到手了,但是你倆人天天打架,她不給你做飯,不給你生娃,你啥也幹不成,每天淨頭疼,這叫不叫成功?是你成功,還是你老婆成功?

具體到辛亥革命。狹義的吧,表面上看是成功了。至少武昌起義成了,中華民國也成了。但是,對革命者來講成了,對人民群眾呢?因為革命者與人民群眾的訴求,可能根本不同。革命者,要的是革掉皇帝與建立共和,但人民群眾,可能要的是皇帝,與和平。更別提革命者的主觀意圖與客觀效果也有偏差了。

廣義的吧,推翻皇帝叫嘛?跑步進入共和算嘛?國會里天天打鬧算嘛?政府沒有威權、行政沒有效率、天天打仗、沒有起碼的和平算嘛?老百姓沒有起碼的安全算嘛?老百姓1927年還十分想念皇帝,認為皇帝比民國好呢!革命者對革命成本有無估算?革命之後接連的悲催誰來買單?

要我說,只能說武昌起義成功了,但辛亥革命,怎麼看怎麼象一場大失敗——革命黨買進了一隻共和股,但人民群眾全被套進去了。

你再反過來想,如果沒有武昌起義,沒有清室退位,沒有中華民國……那麼,清室按照它的九年預備立憲——我得說,這個九年預備立憲都有些心急了,日本屁大點一個國家,人口與國土不超過中國一個行省,立憲卻花了二十多年——1868年明治天皇頒佈了“五條誓文”,從形式上表明瞭民主與憲政的決心。1881年明治天皇頒佈詔書,許諾於1890年開設國會、推行憲政,1889年日本政府以天皇親授形式發佈《大日本帝國憲法》(即明治憲法)。1890年11月29日,第一屆帝國議會召開,明治憲法開始施行,日式立憲正式完成……試想想船大尾沉、超載四億的東風牌拖拉機,卻只打算預備九年。九年夠幹嘛呀?二十年太久,只爭朝夕?但是即使這樣,大清的二桿子們也覺得不過癮,革命黨不用提了,直接誣衊清政府的立憲沒有誠意,有誠意也得說成沒誠意,相當於一個姑娘給木匠要一個億的彩禮,拿不來就是沒誠意,否則沒法反證自己革命的合法性與正當性。革命黨這樣鼓譟也罷,立憲黨居然也中了一夜爆富的傳銷病毒,要求政府縮短期限,九年,五年,三年,一年,當下……

親們,知道啥叫欲速則不達吧?知道啥叫心急吃不得熱豆腐吧?知道啥叫跑步進入天堂不?知道啥叫1040發財計劃不?知道啥叫八十歲老太太申請參軍精神可嘉不?知道啥叫東風牌破拖拉機超載四億還彎道超車,250邁玩漂移不?

如果大家有足夠的耐心與善意,日拱一卒地敦促政府慢慢轉型,立憲,那麼辛亥以來的一系列內戰與外戰,中國還會有麼?

不要說滿清是一小撮,從來執政的都是一小撮,不分啥族不啥族,只要執政就是撮。所以,不管啥族,立憲就是好族。普選與民選,歐美也是幾百年之功才逐步完成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成人,也得十八年的歷程,何況一個機器化、工業化、民主化的三化社會,你以為是吹泡泡糖,就看你腮幫子呀。

站在歷史的斷面上,辛亥革命很成功,不流血,不清算,皇室和平退位,完成了中國版的光榮革命。但是接盤俠水平不行,或者說準備不夠,導致盤子扔到了地上,被踩得四分五裂,一個皇帝倒了,無數個皇帝站了起來;穿龍袍的皇帝沒了,不穿龍袍的皇帝出沒了……歷史的縱深處,一個失敗接著一個失敗!

一句話,娶了媳婦,過得幸福才叫成功;買了股票,長線增值才叫勝利!這就是我說的大歷史、長曆史、宏歷史。簡稱大長宏。加諸長焦、變焦、多焦的三焦視野,看歷史白瞎。


端木賜香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從總體來時候。辛亥革命應該是成功的。他的積極意義在於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使得中國進入現代社會。讓。共和深入人心。喚醒民主意識。這雖然是教課書的說法,但也確實如此,從此以後,封建時代和皇帝永遠扔進了垃圾桶。但辛亥革命是失敗大於成功。

先要說明的是。自太平天國覆滅以後,滿清也就是勉強維持而已。漢人已經徹底掌控地方,滿清已經出現藩鎮割據的苗頭。辛亥革命的爆發就是讓滿清突然死亡了。辛亥革命在完全是在沒有任何預兆和領導下成功了。而滿清的迅速的崩塌也是革命黨所沒有預料到了。但革命既然已經爆發,就必須將革命進行到底。和滿清裡面的袁世凱合作,共同推翻和滿清統治。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這樣既能迅速瓦解滿清。也能避免戰爭擴大,引發大規模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辛亥革命的成功應該是革命黨與袁世凱北洋集團也共同合作的結果,雖然袁世凱是出於個人利益的考量。也是應該肯定的。這也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之處。

但必須指出的是辛亥革命是個早產兒,一個意外。辛亥革命的失敗在於他只有量變,沒有質變。滿清的巡撫張三是沒有了,但民國的督軍還是那個叫張三的人,除了不下跪,剪了辮子之外,其他還是一樣的。租稅依舊照收。官員依舊貪腐,但區別是更加猖獗。絲毫沒有新朝伊始萬象更新的局面,和朝氣蓬勃的氣象,也就是說,自民國建立就充滿了衰敗的氣象。孫中山的為首的革命黨領導辛亥革命的最大成功是喚醒了民眾,而非建立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國家。革命的不徹底也造成了辛亥革命成果被滿清官僚所竊取。但說滿清的舊官僚竊取也不正確,這些舊官僚也是投靠了辛亥革命,也是“選舉”出來的督軍。一切都是合法的。

辛亥革命的不成功在於,革命黨始終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武裝。也沒有屬於自己的“人”革命黨也沒有轉變成為現代政黨集團。國家政體的架構沒有改變,換湯不換藥,還是那些人。而官僚集團買辦集團徹底地掌控的國家,其昏庸和腐敗有過之而無不及。軍閥割據的局面不可不免地出現了,導致中央政府無權威,空有一個名頭而已,地方政府不向民國中央政府繳稅。政令一統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國家先後有兩個中央政府。而社會民眾階層 也不知民主為何物,素養的缺乏,也導致了革命黨如沒有根基的大樓,隨時都有倒塌的危機。而且民國建立侵犯了舊官僚的利益,但新官僚的利益又沒有保障。沒有既得利益者的擁護,失敗就在所難免了。

在就是孫中山的革命黨本身就不是一個合格和成熟的政治集團,他們沒有黨綱。沒有長遠規劃和目標。在就是沒有建立獨立的經濟體系,缺乏力量,處處依靠別人,拉一個打一個。根本就是走一步,算一步。實際而言和其他軍閥區別也不大,有人說辛亥革命可就是一群軍人的軍事政變。雖然有些刻薄,但還是有些道理的。說到底,辛亥革命就是一場並不徹底,但卻喚醒民眾民主意識的革命。他的失敗是必然的。但影響是巨大的。是值得紀念和稱頌的。


清水空流


看了已有回答,似嫌過於“課本化”。

回答辛亥革命的成敗問題,首先要搞清楚“革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簡單說2個字——“破”,破壞一箇舊時代,同時建立一個新時代。注意是“建立”而是“建設”。只要推翻舊時代建立新時代,“革命”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份分內事兒。以此觀之,辛亥革命顯然是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國。至於後面那些破事,已經不是“革命”任務。

(日本繪畫“辛亥革命”)

民國後來為什麼總是軍閥混戰不停?乍一看,確實難以理解。縱觀歷朝歷代,很少有王朝開國不久就陷入軍閥混戰的(一般都是國力不斷上升),有軍閥混戰,往往也是在王朝晚期。秦、隋兩朝很特殊,短命而亡,很快出現軍閥混戰,但那是因為統治者自己作,一個橫徵暴斂,一個窮兵黷武。反觀民國,並無這種暴虐統治,而且建國沒有經過大的戰亂,幾乎順利而完整繼承了清朝的遺產。

既如此,民國為什麼那麼快出現軍閥混戰?

歷史上開國後處理武人問題,幹得最漂亮的當然是宋太祖趙匡胤,所謂“杯酒釋兵權”。袁世凱為什麼不這麼幹?因為不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時代變了,而且外部環境不同,袁世凱缺乏宋太祖那樣的權威。

袁世凱如願以償結束清朝,上位總統,但有效控制範圍僅限於北方,南方基本是革命黨的地盤,南北實際是分裂的。1913年通過鎮壓“二次革命”,把孫黃解決了,隨後把黎元洪弄到北京,把武漢幫也搞定。袁世凱最後需要擺平的,只剩下西南軍閥。就在這個時候,日本進來壞了他好事,搞了個“二十一條”,使袁世凱在全國人民面前的形象大為受損。為恢復權威,袁世凱走出昏招,想通過稱帝實現,結果蔡鍔乘機發起護國運動。本來,袁世凱以為西南軍閥翻不起大浪,但沒想到北洋系那些軍頭居然不支持自己,最後弄得氣急而亡。

袁世凱是個強人,做總統能維持全國統一,但之後的幾個接班人就不行了。縱觀古今中外,軍閥混戰的共同原因往往都是中央政府式微,袁世凱死後的北洋政府便是如此。總統任期的制度設計給袁世凱造成了困擾,如果和以前的朝代一樣,袁世凱一上來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便有足夠的時間對付那些武人,想必就沒有軍閥混戰那些事了。


腦洞大開的歷史


大奇兄出山了!

辛亥革命!它的成功在於徹底顛覆了中國歷史上凡歷朝換代,總是刀光劍影,民不聊生的結局。而是通過南北雙方政治精英進行談判,妥協,而形成不流血革命。其中,因該感謝南北雙方最傑出人物:孫中山,袁世凱。

政治精英們引進了資產階級革命後,並創造了中華民國!確實它徹底推翻了2∞o年皇權專制政權,但未喚醒最低層民眾所參與的民主共和。只不過是政治精英們的遊戲。

當然這些頂層設計者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他們從西方引進新的制度後,自然與原有的封建制度殘餘而產生牴觸,時而發生衝突,但必須通過一次一次的抗爭,然後在進行磨合。從這點上,袁世凱雖是舊式官僚,功不可沒。他能夠放下身段,對國家之平穩過渡,而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至於,他後來要去做皇帝,他確實自我膨脹,而以滿足自己家天下感受。他大勢判斷錯誤,他認為中國最低層民眾不需要民主共和,更需要皇帝。他真的犯大錯,他根本沒想到最低層民眾們早已覺醒,並深知民主與共和的關糸,自然引起最低層民眾起來反袁運動!最終,袁玩了個鬧劇,退帝死亡!


然而,袁世凱的死亡,並出現整個國家權力真空!使得各派佔地而割據,軍閥之間隨也不服誰,全國混戰開始!

猶如三國開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就是民國初期現狀!


大奇兄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處,又有失敗之處。

辛亥革命是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一次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是近代中國由專制政治轉向民主政治的里程碑,影響深遠

辛亥革命的成功之處在於:

首先,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專制政治變成了民主政治。它推翻了滿清王朝,結束了君主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佈了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其次,辛亥革命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一戰”期間,民族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輕工業,麵粉業和紡織業的發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決定了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走向……

再次,辛亥革命的推動下,民主共和與實業救國成為時代潮流,啟蒙思想、進化論等西學進一步傳播,逆歷史潮流而動必然失敗。後來,袁世凱復闢、張勳復辟等的失敗,根本上就是辛亥革命所帶來的時代洪流所致。

同時,辛亥革命的影響下,斷髮易服等,促進了社會習俗的變化,也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推動著社會發展和進步。


辛亥革命的失敗之處在於:……侷限性……

首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是當時各種政治力量相互鬥爭較量、妥協的產物,也是孫中山等革命派內部渙散、政治上不成熟的結果。這為以後,袁世凱獨裁復辟,乃至於民主共和徒有虛名埋下了禍根。

其次,從武昌首義到中華民國的成立,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全國十幾個省宣佈獨立,清朝土崩瓦解。絕大多數省份的“獨立”不過是揭幾片瓦,喊幾句口號,就搖身一變成為“革命黨”人了,辛亥革命在迅速發展之中潛伏著失敗的危機……

而且,從政治體制來說,從孫中山到袁世凱就經歷了總統制(民主式)——責任內閣制——總統制(專制式),《臨時約法》大的框架是美式民主,小的責任內閣制又是英式民主,又是直接針對袁世凱的,有因人設法之嫌。孫中山等又認為只要清帝退位,革命就成功了。殊不知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政權掌握在誰的手中至關重要。當革命派交出了政權,想憑藉《臨時約法》一紙憲法來限制袁世凱,豈不知如齊人說夢一般……

同時,辛亥革命的實際影響力又有限的很,中國廣大農村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列強在華的勢力沒變……各地軍閥的勢力沒變……不僅如此,孫中山革命派又通過《告各友邦書》承認了列強在華的特權,想換取列強的承認支持而不可得………

因此,最關鍵的是辛亥革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社會現狀。當然社會的徹底變化靠一次革命來畢其功於一役,既不現實也不可能。諸如英美法革命都經歷了幾十年,才打下了發展的基礎而已,從新中國的成立到今天,中國仍然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辛亥革命沒有從根本上為中國近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其致命傷,諸如政權、政治體制等等。

而民國初期的軍閥混戰,根源於近代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和西方列強“分而治之”的侵華政策等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袁世凱因復辟帝制在護國運動中死去不過是個鍥機。





逛一逛3


對於引發幾個省份獨立來說,它是成功了。但對於革命的目的,即推翻清政權,它是失敗的。

如果我說,正是袁世凱,讓辛亥革命取得了最後的成功。又是袁世凱,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還是袁世凱,並沒有竊取革命果實,而是以協議的方式,合法獲得了大總統職位。這些觀點是否又會被罵呢?

我們不應該為不正確的史觀殉道。


新文化街男孩


我認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原因很簡單,它實現了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目標。至於實現到什麼程度,我們不能強人所難,任何事物都有其歷史的侷限性。至於袁世凱竊國,軍閥混戰等,那是歷史的必然,不能歸罪於辛亥革命。中國歷史幾千年來,久分必合,久合必分是個規律,很難逾越。原因是中國的政治舞臺歷來時有實力者居之,實力稍弱,便會被人取而代之。袁世凱取代孫中山是因為袁有實力而孫無實力。軍閥混戰是各種政治勢為的較量,勢力強的蔣介石勝出。共產黨有德,也不能迅速登上政治舞臺唱主角,還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壯大,奮力拼搏才得以成功。


雲飛揚43


辛亥革命:1908年,光緒皇帝臨死的前一天,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最後議定,立3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任監國攝政王。此時,中國的局勢已是岌岌可危。全國各地的愛國志士紛紛聯合起來,成立革命組織。早在1905年,孫中山就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並在《民報》的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所謂民族主義,就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反對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的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的平等;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要求廢除封建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民主主義就是要解決社會問題,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原來計劃在1911年(農曆辛亥年)的中秋節(10月6日),發動武裝起義。由於發生了意外事故。...不得不推遲起義,把時間改為10月11日。可是,10月9日發生的一件事,使革命黨人不得不再次改變計劃。...在危急關頭,革命軍臨時總司令蔣翊武認為,計劃已經暴露,必須立即舉行起義,否則將會前功盡棄。於是,革命黨人決定在10月10日晚上7點起義。....由於陶啟勝得知了起義的消息,當他正準備去告密的時候,被起義士兵金兆龍和程正瀛發現,雙方發生爭執,程正瀛率先打了陶啟勝一槍,就在這一聲槍響中,武昌起義爆發了!....,。10月12日凌晨,革命軍佔領了武昌城。與此同時,漢口、漢陽的新軍也先後起義,武昌三鎮都被革命軍佔領,隨後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革命已經勢不可擋。由於這一年是農曆辛亥年,武昌起義又是推翻封建王朝統治的革命行動,故稱辛亥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