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自己,把「人性之惡」拒之門外

強大自己,把“人性之惡”拒之門外

有人站在樓上,想跳樓。

有些人不僅不去勸解、幫扶以挽救生命,卻懷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催促其趕緊跳。

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

我沒看懂,卻想起了之前魯迅筆下麻木的圍觀群眾、柏揚筆下人的劣根性。

人類在地球繁衍生息幾千年,經濟社會科技人文都有了很大的進展,受教育人口比例也有了很大提升,但卻仍不能掩蓋“人性之惡”這個來自黑暗深淵的本能。

人性之惡綻放下,一個人身處險境時,命運之手推過來的有時並非“救命恩人”,而是“催命符”。古人“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用生動的語言告訴我們,歷史煙雲中這樣的事兒估計也不少,只不過那時候沒有互聯網、智能手機那麼快的信息傳播速度,人們活得相對封閉而已。

數字信息時代,蝴蝶效應的複雜過程在海陸空天一體化設備監測下都可能曝光,遑論一個社會事件了。

你以為那些人的手機只是拿來玩的嗎?

無數或明或暗的手機滿世界躁動著,就為了拍新鮮奇特毒辣的視頻,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上傳到各色流量媒體平臺上去爭寵粉絲、引流,最終感受金錢魅力。

這種大趨勢下,“人性之惡”出現後被迅速曝光的概率大幅提升。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意外帶來的自媒體世界正在資本利益、偏好等影響下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發現、曝光和討論“人性之惡”,讓它透明起來、無處藏身。

“人性之惡”步入一個易於發現、一經發現就會被迅速無限放大、曝光、討論、討伐和嫁接使用的年代。這是之前幾千年人類社會所不曾有過的(不包括史前文明),是當下討論“人性之惡”以及如何拒絕“人性之惡”傷害的大前提,有必要加以分析,明確提出,讓大家知曉這個社會條件或者說社會環境。

常人一旦知曉這個事實,是會對自己的言行等等做出適應性調整的,會努力讓自己在不同的場合講適合的話、做適合的事,以免自己的“不拘小節”被互聯網社會無限放大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顯然,那些“鼓勵”準備跳樓自殺者“快跳”的人,不是“常人”。如果把這些人拆分開,一個一個地觀察瞭解,你可能會發現大多數人其實也還是“常人”,也會心存善念。但,又有什麼東西攛掇他們做出“非常人”的事情而為天下人議論呢?

我們不妨解剖一下這隻“小麻雀”。

這些人,其中部分懷著看熱鬧心態,部分懷著撩人心態,也可能會有個別人“心存惡念”,希望並促成了不幸發生。但是,我印象中,目前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好像還無法約束、威懾此類行為。客觀講,這類行為可能更多屬於道德層面的東西,也還真不是“法”及其背後的國家機器可以隨便主動介入的。這決定了官方對此類行為,沒辦法採取有效措施比如採取類似處置群體性事件或者有組織犯罪的手段,迅速找到“心存惡意”者,用武力控制起來,帶離現場,留下一群“烏合之眾”,消弭衝擊不幸者身心的氛圍和“殺氣”。

於是乎,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不幸曝光於大庭廣眾之下時,智能手機燈光閃爍與聚焦下,幾乎是無法避免前些日子跳樓者面對的場景的——一群人拿著手機一邊拍攝視頻,一邊笑喊著讓她跳樓。這並不是我太過於悲觀,而是人太多、認知差異太大與地域廣闊等多種客觀因素疊加在我腦海中形成的一個初步認識。當然,我希望這個認識是百分之百錯誤的。那樣,就會少一些令人心痛的麻木場景,也會少一些曝光於大庭廣眾之下的不幸。

但,當一個人獨自面對“人性之惡”的時候,我的這些想法,悲觀否,等等對當事人都無濟於事,無法起到幫助的作用。官方如果能夠及時到場,最多幫你驅散圍觀者,改善環境氛圍,也無法立馬祛除你內心的負面能量。

面對“人性之惡”,不想被其輕易傷害,唯有強大自己內心的心力。

內心強大了,才能把“人性之惡”拒之門外。

你得知道人之貪、嗔、痴、奸、騙、愚和嫉妒等種種“惡”,儘量避開它們。

你得樂觀,永遠心懷希望,不滅心燈,主動驅散內心受各種因素影響而滋生的陰霾、負能量。

你得強健體魄,練就好肉身,穩固壯大精氣神,增強抗壓力、對抗力,保護好心靈。

你得磨練耐心和毅力,強化精神的韌性,去勇敢面對與適應生活與工作的各種變化。

有知人之明、樂觀的態度、活力滿滿的軀殼、經得起敲打的精神,你的心力會越來越飽滿強大的。能避開的避開,有心燈指引方向,肉體與精神還經得起拉鋸戰、持久戰,你的內心飽滿、韌性十足,即使偶爾遭遇“人性之惡”,也不再如同之前那般手無縛雞之力了。

當你走到懸崖邊聽到有人忽悠你“趕緊跳”時,你還會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別跳”。然後,你會聽到自己嘴唇發出嘲弄般地笑罵聲:你大爺的,老子在一覽眾山小,你上來一起吹吹風,如何?當然,內心足夠強大時,你是走不到那一步的,站在樓上或山巔,只有一種可能——欣賞美景、享受生活,而絕不是別人心中的“暗黑想法”。

強大你的內心,強大你的軀殼。

總有一天,你往那隨便一站,強大精神與肉體加持下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無匹磁場,就會令“人性之惡”退避三舍的。

(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