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天堂

一位行善的基督徙,臨終後

想見天堂與地獄究竟有何差異

於是天使就先帶他到地獄去參觀

到了地獄,在他們面前出現一張很大的餐桌,

桌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地獄的生活看起來還不錯嘛

不用急,你再繼續看下去。

過了一會,用餐的時間到了,只見一群瘦骨如柴的餓鬼魚貫地入座。

每個人手上拿著一雙長十幾尺的筷子。

可是由於筷子實在是太長了,最後每個人都夾得到.吃不到

你真覺得很悲慘嗎?我再帶你到天堂看看。

到了天堂,同樣的情景,同樣的滿桌佳餚,

每個人同樣用一雙長十幾尺的長筷子。

不同的是,圍著餐桌吃飯的可愛的人們.

他們也同用同樣的筷子夾菜,不同的是,

他們喂對面的人吃菜。而對方也喂他吃.

因此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

克服恐懼和貪婪華爾街的座右銘是:恐懼和貪婪主宰著市場。

的確,恐懼和貪婪極大地影響了投資者的情緒,也是投資者失敗的最根本原因。對此,大多數投資者心知肚明,但仍知錯而難以更改。我們必須學會克服這種心理障礙,這是我們獲勝的前提。人們最貪婪的時候,一定是最危險的時刻;人們最恐懼的時刻,一定是最有機會的時候。當然這種貪婪和恐懼都是虛幻的,而不是事實結果。滬深市場發大財與虧大錢的原因就是大恐懼與大貪婪,大恐懼帶來大機會,大貪婪引來大風險。


下面是一位老股民的自訴:

雖然我知道世上沒有後悔藥,但是我還是要假想一下如果當初我沒有炒股,我現在的生活狀態會是怎麼樣,現在被股票套住了脖子,呼吸不是很順暢,但是思維還很活躍。

假如當初我沒有炒股,我的資產不會那麼嚴重縮水,我的生活質量一定比現在好,我的幸福指數增速一定超過CPI的增速。1996年如果我用炒股的錢去購房,我就不會被股票折騰那麼多年,我現在也財大氣粗了,我也是款姐了。

假如當初我沒有炒股,我們夫妻一定比現在恩愛,不會有很多關於錢的爭吵了,我的兒子能在更和諧的家庭氛圍裡健康成長,也許他長大了會更有出息。兒子也不會說我“自私、見錢眼開,不關心他的成長了”,我們母子感情也會比現在好。

假如當初我沒有炒股,我一定比現在更年輕,我不用天天上網看財經新聞看操盤手軟件,我不用在電腦面前受那麼多輻射,我的臉色一定還很紅潤,我的身體一定比現在健康,我的腰肢一定比現在纖巧。

假如當初我沒有炒股,我有一晚香甜的睡眠,我不用睡在床上輾轉反側想股票。假如當初我沒有炒股,我工作一定更敬業,我上班不用惦記著股票,我一門心思工作,也許我年年能被評上先進工作者,也許我早就當上了中層領導。

假如當初我沒有炒股,我一定會一門心思投入到業餘寫作中去,也許我早就成了個小有名氣的作家了,也許我早就有了一群粉絲,我的博客不會像現在這樣冷清了。

假如當初我沒有炒股,我的老媽也不會涉足股市,我的老公也不會踏進股市。老媽省吃儉用的養老金現在還乖乖地躺在銀行裡吃利息,老公的私房錢還可以給我買點鮮花什麼的哄哄我開心。他們的錢投了股市,想用的時候錢套著,不套的時候想賺更多一點,結果,本也沒了。

假如當初我沒有炒股,我一定比現在更自信。一炒股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弱智,我怎麼不知道見好就收呢?我怎麼總是虧錢呢?別人理財越理越多,我怎麼越理越少呢?


洗盤技巧:

1.技術表現:箱型、旗型整理洗盤

箱型整理指當股價上行到某價位時即遭到主力打壓回調,下行到另一個價位時又有主力護盤或新多頭吸納。上檔高點連接形成的水平阻力線和下檔低點連接後形成的水平支撐線水平平行。旗型整理指股價在上升到相當的幅度後主力開始控盤打壓股價,但股價下滑不多後主力開始護盤或者新多頭入駐,股價繼續上行。散戶如果吃透主力意圖,則可以享受可觀收益。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2.技術表現:W底、頭肩底震盪洗盤

如果確認W底突破,一則需要在上揚時突破頸線,二是在第二個底部右側的量需要超過第一個底部左側的量。頭肩底圖形中價格一旦升穿阻力線(頸線)則出現較大幅上升。當價格向上突破頸線後,再次回落至頸線支持位,然後才大升。最後逆轉訊號是在價格向上穿破頸線後,把握時機入貨,若未能跟進則在回試頸線支持位時買入。這兩種形態的波動幅度較箱型整理更大,主力會以較深的跌幅將散戶“逼入絕境”。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3. 技術表現:挖大坑洗盤

這是長線主力的慣用手法,當吸夠一定的籌碼後,利用利空消息或者大盤調整,讓股價順勢回落(也有可能主力不願意強行支撐股價)。這種洗盤的特徵是:股價挖坑回落時成交量萎縮,而且股價表現應強於大盤。(挖大坑調整時,對應的成交量萎縮)。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4.技術表現:橫盤震盪洗盤

橫盤洗盤的目的,主要是讓普通投資者在相對低位賣出手中籌碼,其手法是通過長時間的橫盤振盪,來折磨普通投資者的持股耐心和信心,事實上,絕大部分普通投資者在橫盤振盪的區域,乖乖地向主力交出了手中的低價籌碼。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莊家吸籌手法:

1、震盪推高股價吸籌後股價被快速撥高大漲甚至漲停。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2、震盪推高股價吸籌後股價維持強勢上升至收盤。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3、震盪推高股價吸籌後遇大盤走弱,股價下午下跌以長上影線收盤。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4、震盪推高股價是主力製造吸籌盤口陷阱引誘跟風盤,撥高後打壓出貨。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主升浪5大戰法

1、布林帶戰法:

  • 在股價橫盤震盪或緩慢上行時,BOLL指標呈現出平行窄軌,股價在中軌和上軌之間運行;

  • 某日股價跌破中軌,但在下軌處獲得支撐,震盪數日;

  • 股價拉起,上攻突破中軌,並上漲至上軌附近,此時股價遇到壓力,回踩中軌啟穩;

  • 這時,股價再次向上突破上軌,併發生大行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2、突破平臺戰法:

前期長時間主力建倉形成平臺,當股票突破了平臺(漲停的形式突破更佳),這說明是莊家啟動的信號,而且主力也在不斷持續的高度控盤。在突破前期平臺之後,股價再次調整至主力成本線,這個時候就是我們最好也是最後的上車機會。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3、60周線戰法:

當股價回調到60周均線後,如果股價收到支撐,開始出現止跌並且回升的現象,KDJ指標中的J線拐頭向上,並且出現陽線,此時就是買入的信號,投資者可以大膽買進。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4、多方炮戰法:

多方炮的關鍵要看K線形態形成的位置:

均線下方——形態最弱,且有繼續弱勢可能;

均線之內——形態較弱;

均線上方——看漲形態最強。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5、單陽不破戰法:

在一根大陽線出現之後,股價出現橫向盤整,但所有K線的最低價都沒有擊穿該陽線的最低價,這就是“單陽不破”。

當帶量的長陽出現以後,市場人氣被激勵。如果市場回調時出現抗跌特徵,在回調週期內,就會引發新的暴漲。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證券市場是波瀾詭秘、瞬息萬變的,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知未來,唯有短線交易者以自律的手段駕馭自己,方能找到市場的間隙規律,從衝動型短線交易者或暫時無法制約你的主力手中奪取利潤。你不能戰勝市場,但你必須戰勝自己,否則,失敗是無可避免的。自律可以使短線交易者在別人恐懼時仍有勇氣買進,也可以使短線交易者在大家貪婪時果斷賣出,更可以使短線交易者滌盡浮躁,順勢而為。自律是同人性之惡做鬥爭的盔甲,尤為重要。


分時圖四種形態

1、穿線做多:實時價格線上穿均價線。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2、破線做空:實時價格線下破均價線。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3、支撐做多:實時價格線在均價線附近上方多次受到支撐。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4、壓力做空:實時價格線在均價線下方附近多次受到阻力。

假如我當初沒有炒股,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不要浪費時間在預測市場上

任何對沃倫·巴菲特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他對預測的立場是清楚明瞭的:不要浪費你的時間,不管是經濟預測、市場預測,還是個股預測,巴菲特堅信預測在投資中根本不會佔有一席之地。

巴菲特在他投資生涯的 40 多年裡,獲取了巨大的財富和無與倫比的業績,他的方法就是投資於業績優秀的公司,與此同時,避免因推測未來的市場走勢而給投資者造成誠惶誠恐甚至是滅頂之災。巴菲特說:“事實上,人的貪慾、恐懼和愚蠢是可以預測的,但其後果卻是不堪設想的。”

格雷厄姆說:“離華爾街越遠,你就越會懷疑那些所謂的股市預測或時機。”伯克希爾·哈薩威( Berkshire Hathaway )所在的奧瑪哈離紐約那麼遠,巴菲特不相信所謂市場預測是很合理的事。巴菲特無法預知短期內股價的變動,也不相信有誰可以做到這一點。長久以來他對預測的感覺是:股市預測專家存在的唯一價值,是使算命先生更有面子而已。

任何對沃倫·巴菲特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他對預測的立場是清楚明瞭的:不要浪費你的時間,不管是經濟預測、市場預測,還是個股預測,巴菲特堅信預測在投資中根本不會佔有一席之地。

他在伯克希爾公司 1988 年的股東大會上說:“對於未來一年的股市走勢、利率以及經濟動態,我們不做任何預測。我們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預測。我們深信對股票或債券價格所做的短期預測根本是沒有用的,預測本身只能夠讓你更瞭解預測者,但對於瞭解未來卻毫無幫助。”

“我不知道股市明天、下週或者明年會如何波動。但是在未來的 10 年甚至 20 年裡,你一定會經歷兩種情況:上漲或下跌。關鍵是你必須要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利用,千萬不要讓市場誤導你採取錯誤的行動。查理和我從來不關心股市的走勢,因為這毫無必要。也許這還會妨礙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鋪天蓋地的股評中,股評家經常說股市或某隻股票有上漲的動力、下跌的壓力等,巴菲特建議投資人千萬不要相信股評家:“投資人期望經紀人會告訴你在未來兩個月內如何通過股指期貨、期權、股票來賺錢完全是一種不可能的幻想。如果能夠實現的話,他們也根本不會告訴投資人,他們自己早就賺飽了。”

巴菲特認為,市場與預測是兩碼事,市場是在變化的,而預測是固定不變的,預測的固定不變只會給分析市場的人以錯覺感。

他這樣告誡股東們:“分析市場的運作與試圖預測市場是兩碼事,瞭解這點很重要。我們已經接近了解市場行為的邊緣了,但我們還不具備任何預測市場的能力。複雜適應性系統帶給我們的教訓是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它頑固地拒絕被預測。”

許多投資者僅使用歷史評估方法或模式來決定股票什麼時候便宜,什麼時候貴。但歷史評估方法的缺陷是他們對周邊一切的依賴性。這就是說對個股的衡量取決於某一特定經濟環境:某股的資本回報,某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戰略實施。換句話說,歷史模式只有在公司和行業發展的環境與評估方法建立之初的環境相似的條件下才會奏效。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與以前相比不僅各個公司本身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且投資者用來比較他們的指數也截然不同了。

股票市場裡有成百萬的投資者、商人和投機家,他們做出幾十億個決策,而股市就是對這些決策累計行為的反映。所有決策都是獨立於他人做出的。每個人對市場的看法都是片面的,但都基於大致相同的信息。當所有這些能因彼此相互作用時,一個市場就形成了。但我們無法僅依照對個案調查而對市場的未來進行預測。在複雜適應性系統裡,總體的力量比部分之和要大得多。有時,部分行為形成一種趨勢。然而,由於每個單一能因僅有有限的知識,每個人都看到了趨勢,但沒有人能解釋趨勢是由什麼引起的。由於市場上的所有能因都彼此呼應,一個價格趨勢就形成了。正是這個趨勢帶領人們進行各種預測。

投資人能否依靠猜測市場走勢而獲利?基金經理人關注市場、分析個股,能否勝過股市整體表現?過去多年眾多研究報告已經證明,每年都有超過一半的美國基金經理人輸給了指數。換言之,投資人只要買入指數基金而不必去管它,每年還會勝過大半的全職基金經理人。這也難怪最近幾年來“指數基金”在美國逐漸流行。畢竟,如果給錢請人來全職管理、分析之後,還輸給簡簡單單的被動性指數投資法,為什麼還要花費昂貴的基金管理費呢?

微小的變化總是在悄無聲息地改變市場。令投資者感到害怕的是,舊的趨勢的崩落絲毫沒有預兆。投資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被捲了進去,因為所有的信息投入都小到不足以引起投資者的重視。

投資者總是信心十足地認為某種股票或某種市場從整體上將回落到平均域(平均域是一數學概念)——它將跟隨某種可預測的定數格局走。但平均域是不穩定的,它基於眾多投資者的不同預測的決策之上,而這些投資者又根據其他決策不斷調整自己的決策,所以平均域總是在不斷移動變化。巴菲特說:“許多投資者認為市場只是一個簡單的域性狀態,但實際上市場是非域性的、複雜的、適應性的。只有當市場突然停止運作時,預測者的系統才有用武之地。”

投資者在一個缺乏格局認識的世界裡該如何應對呢?巴菲特認為應該通過研究正確的部位和正確的層次。儘管經濟和市場總體來說是複雜和龐大的,以至於我們無法預測,但是在公司這一層面的格局是可以被認識的。在每個公司的內部都存在著公司格局、管理格局以及金融格局,假如我們研究這些格局,多數情況下我們對公司的未來可以做一個合理的預測。沃倫·巴菲特集中全力研究的正是這些格局而不是其他幾百萬投資者的不可預測的行為。他說:“我一直覺得受基本原理的支配來估算權重,要比受心理學的支配來估算投資容易得多。”

但巴菲特認為,忽略政治和經濟預測,是許多投資者十分頭疼的事情。 30 年前,他沒有能夠預測到越南戰爭的爆發、物價與工資的調控、兩大石油危機等事件,但沒有預先知道這些事情的發生並不能阻止巴菲特取得過人的投資業績。巴菲特說:“所有這些巨磅炸彈級的事件都沒有在本·格雷厄姆的投資原則中留下任何痕跡,他們對我們低價購買良好企業也沒有產生任何不利影響。假若我們讓這些不可知的恐懼拖住手腳或改變資金的使用,你可以想象一下我們要付出的代價。”

如果投資者們想到某種格局,不管他們對格局的認識有多少錯誤,他們都會參照對格局的認識而行動。一旦你認識到市場是一個複雜的適應性系統,你會自願地放棄預測的想法。你也會明白市場將逐步達到其繁榮與蕭條的關鍵點。

巴菲特解釋說:“在今後 30 年裡,一系列不同的大事肯定會發生。我們既不要試圖預測這些事件,也不要試圖從中獲利。只要我們找到同我們過去購買的公司相似的企業,外部的意外事件將會對我們的長期結果產生極小的影響。”

所以,下次當你被誘惑相信你已最終找到一種可實現利潤而且可以被重複使用的格局時,當你被市場的不可預測性驚得目瞪口呆時,記住巴菲特說的話:“面對兩種不愉快的事實吧:未來是永不明朗的;而且在股市上要達到令人愉快的共識,代價是巨大的。不確定性是長期價值購買者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