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如果你體驗過越野,那麼相比起陡峭的上坡或者下坡,通過帶有不小側坡角度的路況,一定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恐懼,

眼瞅著側窗外的地面,是不是時刻感覺要翻車了?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你離側翻還遠著呢。市面上的大多數越野車在原廠狀態下,官方給出的最大允許側傾角度都在四十度上下,要知道在通過一個逼近四十度的路面時,你的身體都已經很難固定在座椅上了。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再加上遇到一個側傾,超過四十度的側坡也並不是那麼容易,並且現在多數越野車的信息屏中都有坡度儀的功能,

(不帶此功能的也可在網上購買水平儀)。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在事先下車觀察好路況之後,

在通過側坡道路時觀察坡度儀上的側傾角度,若是完全控制在車輛的側傾極限內,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開,用數據戰勝恐懼,絕對翻不了。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即便如此,越野圈內的側翻事故卻時常發生,拋開由駕駛錯誤引起的側翻案例不說,這不,前一陣一輛越野房車,

就在著名越野聖地老掌溝的“康恆溝”折了腰。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翻車的原因想必一看就能瞭然——重心實在太高了。筆者曾在原先通過“康恆溝”的時候留意過車內坡度計上的顯示,坡度計上的側傾表底為三十度,實際通過時的指針已經超過表底,估算有接近四十度的側傾。這輛越野房車的極限側傾角度我們雖然不得而知,但這就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別人沒翻的地方,你說不定就會翻。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除了不同車型在設計之初的極限參數不同,別忘了汽車廠商在說明書上所標定的物理極限,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在原廠狀態下。而在放眼望去的越野車中,隨隨便便就是兩寸升高、車頂行李架裡放著各式各樣的,行李、備胎、有的還頂個車頂帳篷。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車身高度變高、車頂重量的集中,就算你換上了負值輪轂試圖,以增加輪距來降低車輛重心,也是很難的。更何況還有多少是為了,追求視覺效果而盲目升高的,完全不考慮弊端。就連帶有底盤升降的車型,廠商也會在說明書裡明確警告,你在升高後可能存在的翻車風險,哪怕只有幾釐米。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這些對車輛重心的改變具體會降低,這輛車側傾極限的多少很難計算,但也許就差那一度、一釐米、一公斤。

試想一下一輛正在通過側坡的越野車,車頂突然加重了幾十公斤,本來支撐力就不是很足,的內側懸掛由此一來又承受了嚴重的負荷,懸掛愈發壓縮,車身也愈發呈現向坡底傾斜的趨勢,這種愈演愈烈的情況,可不是單憑一兩個公式就能克服得了的。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而且即便做到心中有數,在遇到沒有選擇的時候,心裡有再多的數也是白搭,就那麼一條路,你過也得過,不過也得過,

又沒有做好預防措施,於是悲劇就這麼發生了。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當然,造成車輛重心升高的做法也並沒有什麼錯,轎車的重心是很低,但你看它能先開到那兒嗎?我們升高越野車,

在車頂放置物資、帳篷,為的是提高它的通過性、載物能力以及生活樂趣,以便能更自在地達到更遠的地方,

由此換來某些情況下的極限下降也是值得的。那麼這樣看來在面對“側翻”這一問題的方案就只剩下兩個:

要麼預先通過增加輪距來抵消重心上移的影響;要麼在有側翻風險的情況下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例如利用繩索和錨點拉住車身位於側坡高處一側的頂部。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側翻”就算離我們不遠,也完全可以避免。越野中的風險大多源於物理常識,願我們的大腦在面對這些風險的時候都能有清醒的預判。

「用車指南」越野時巧妙避免側翻實用小技巧

越野既不是人的事情,也不是車的事情,而是有收有放、有失有得、有理有運、有智有賭的一門學問。就算你有萬全的天時人合,也難料下一秒的驚喜和意外,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