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媒體評論:荒唐!

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8月14日刊發題為《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署名文章。文章稱,在未來二三年內,隨著我國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齡婦女逐漸退出育齡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導致的生育堆積效應釋放結束,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必然面臨斷崖式下跌。“少子化”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提高生育率應成為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新任務。

按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媒體評論:荒唐!

文章建議,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按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媒體評論:荒唐!

以下是全文:

提高生育率: 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

國家統計局今年初公佈,2017年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比上一年減少了63萬,顯示全面二孩政策導致的出生人口高峰很可能已經過去。這一觀點從目前各地衛計委披露的人口出生情況中得到驗證: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兒人數同比下降了約15%-20%。這意味著,2018年的出生人口比2017年還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更糟的是,按照2010年的普查數據,未來十年內我國的生育旺盛期婦女將減少約40%。在未來二三年內,隨著我國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齡婦女逐漸退出育齡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導致的生育堆積效應釋放結束,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必然面臨斷崖式下跌。“少子化”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提高生育率應成為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新任務。

按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媒體評論:荒唐!

我們認為我國鼓勵生育的措施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應對政策。短期內,應全面放開生育,優先發展幼教產業和公共托幼服務,加強國家義務教育體系。

立刻全面放開生育。我國女性的生育高峰在25-30歲。從人口結構來看,1975-1985年出生人口的生育意願較強,但目前已過最佳生育期,二孩積累效應將釋放完畢。而90年代人口相對減少,加上生育觀念改變,指望這部分人擔當生育重任不太現實。只有1986-1990年回聲嬰兒潮出生的人口,總數高達1.2億,又有較強的生育意願,且目前仍有2年左右的時間處於最佳生育期。應利用這一時間窗口,立刻全面放開生育。

大力發展幼教產業和托幼服務。目前低齡兒童的照料主要是通過母親兼職甚至全職照料、祖輩的照料支持,以及分散且昂貴的市場化托幼機構實現的。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個人主義的發展,老年人承擔兒童照料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應明確國家在公共托幼服務中的主體責任,重建國家公共托幼體系,探索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可能性;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興建民辦幼兒園,並加強政府管理;社區街道也可設立托幼機構,提供基層保育服務。努力形成“公立幼兒園為主,民辦幼兒園為輔,社區街道托幼機構補充”的多層次的托幼體系,幫助家庭分擔兒童照料責任。

加強義務教育體系。我國很多地區把素質教育理解為早放學,普遍縮短義務教育時間,以至於很多家庭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接送小孩並奔波於各種培訓班,嚴重增加了家庭撫育子女的成本。要改變現有素質教育的方式,以公辦學校為載體在學校內部展開素質教育。可考慮恢復小學生“朝八晚五”的上下學時間和實施彈性放學制度,以便與職工的上下班時間相銜接。也可針對雙職工家庭9歲以下的兒童開設寒暑期班,開展素質教育。為此,要努力增加中小學的基礎設施和師資供給,並提高教師的收入水平。

發揮基層計生幹部的力量,引導輿論宣傳。應糾正把人當作負擔的片面認識,形成“人既是消費者更是生產者”的科學人口觀。發揮基層計生幹部的力量,引導社會恢復和樹立多子多福的理念。

按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媒體評論:荒唐!

中期內,建議建立生育基金制度,並妥善利用好存量的社會撫養費,通過花費較小的經濟手段來鼓勵家庭生育;延長產假並建立育兒假制度;制定鼓勵生育的住房政策,等等。

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生育基金採用現收現付制,即個人累計繳納而尚未取出的生育基金,可用於政府對其他家庭的生育補貼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國家財政補貼。

提取存量撫養費資金用於生育補貼,減輕財政壓力。目前不應再對超生子女的家庭收取社會撫養費,相反我們應提取存量的社會撫養費用於生育補貼。考慮到我國社會撫養費已經徵收了30年,存量資金應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理論上可以支撐一兩年內對二孩家庭的生育補貼。可考慮將存量撫養費資金用於充實生育基金,或作為生育基金的初始資金。

延長產假時間,考慮建立育兒假制度。我國從2016年起,將頭胎和二胎產假分別調整為30天和128天,丈夫的陪產假從10天增加到15天。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產假時間仍然較短。可先將二胎產假延長到6-8個月,育兒假延至一年,丈夫的陪產假延至3個月。等時機成熟後,再對生育二胎以上的夫婦延長產假或引入育兒假。為減輕企業負擔,婦女在產假或育兒假期間的薪資,可考慮按比例或以固定金額由國家財政或生育基金支付。

制定鼓勵生育的住房政策。居住條件對人口生育率有較大影響,可考慮住房政策向二胎或多胎家庭傾斜。如提供長租房,對二胎或多胎家庭優先;對低收入的二胎或多胎家庭提供3年的租房補貼,或房貸優惠,等等。

長期內,待以上政策效應遞減時,應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調節作用,對多孩家庭和女性再就業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並對多孩家庭給予財政補貼。

對二孩家庭減免個人所得稅,或是按照孩子數量累進抵扣個人所得稅。由於孩子在未來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等稅金,家庭已為社會養老體系做出貢獻。因此,向二孩家庭抵扣個人所得稅,用以彌補家庭的生育成本是合理的。考慮到未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社保基金缺口增大,為長遠計,稅收抵扣必須適度,並注重其經濟效率。建議僅對多孩家庭的第二個以上孩子(六歲以下)集中抵扣稅額,也可按孩子數量累進抵扣所得稅,同時設立一定的封頂額。

對多孩家庭進行適度財政補貼。稅收抵扣僅對中高收入人群有激勵,但對邊際稅率很低甚至是零稅率的低收入人群並無作用。在這一階段,各級財政有必要對多孩家庭尤其是經濟困難家庭加大財力支持。包括:生育獎勵,如對孕期、哺乳期的婦女給予生育津貼,對家庭6歲以下兒童發放育兒津貼等。為提高補貼效率,可僅對家庭第二個以上孩子發放財政補貼。如果國家財力上仍有困難,建議針對低收入家庭或是在人口老齡化較嚴重的地區加以實施。

通過稅收支持或財政補貼,鼓勵企業保留或提供生育後再上崗婦女的崗位,減輕婦女職業發展壓力。我國婦女就業率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婦女的就業保障措施尤為重要。由於女性在產假和哺乳期間可能被迫中止勞動,企業為減少損失往往選擇解僱懷孕員工,導致女性生育後喪失原有職位,極大削弱了婦女的生育意願。尤其是高知女性,職業發展壓力更大,生育意願更低。可對企業進行一定的稅收支持或財政補貼,鼓勵企業保留或提供生育後再上崗婦女的崗位。

最後,生育政策應充分考慮地區的差異性。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市遷移,中小城市的年輕人口大量流失。我國東北地區以及部分計劃生育執行較嚴格的地區,人口老齡化尤為嚴重。相反,東部一線城市仍然面臨著人地資源緊張和極大的人口壓力。中央應制定鼓勵生育政策的基本框架和原則,各地政府可根據當地的生育率以及老齡化程度,制定地方性的人口政策。這樣不僅能促進人口發展的地區均衡,而且可總結各地試點經驗,為下一步大規模實施奠定基礎。

向下滑動,查看原文

央視網評論:不生二孩就得變相“罰款”? 強制繳納生育基金,是一項荒唐的建議

按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媒體評論:荒唐!

近日,有媒體發表《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署名文章,其中,關於“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引發輿論強烈反彈,社交媒體一片抨擊之聲。

按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媒體評論:荒唐!

先看一下這位專家的具體建議: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

這位專家進一步指出,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生育基金採用現收現付制,即個人累計繳納而尚未取出的生育基金,可用於政府對其他家庭的生育補貼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國家財政補貼。

這些所謂的建議讓人有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如果不是白紙黑字出現在報紙上,還真不敢相信,儘管這些年我們見識過不少專家的雷人雷語。

按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媒體評論:荒唐!

首先,生育是人的基本權利,生還是不生,都是個人和家庭的自由。我們可以通過宣傳鼓勵生育,也可以制定激勵政策引導生育,但不能以“設立生育基金”之名對不生或少生家庭行懲罰之實。這種建議於法無據、於理不通、於情不合,既有違常識,也暴露了研究者專業素養的不足。

其次,少打群眾的歪主意,不要動不動就建議收費。這些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同時我們要看到,大家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負擔還很重,中國家庭債務水平長期居高不下,上海財大研究院剛剛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已超過美國當前水平。

之所以當前中國生育率不高,除了經濟社會發展、婦女勞動參與度提高等客觀原因外,養孩成本的急劇上升是重要的原因,這是社會的共識。有些年輕人不是不想生,而是確實壓力太大,對症下藥的良方在於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優撫生育政策和真金白銀的公共投入解決人們生娃的現實之慮和後顧之憂,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從老百姓身上薅羊毛,這看似為國分憂,實則是荒腔走板的高級黑。這也是為何這種建議會遭到輿論一致批評的關鍵所在。

再有,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期,面對外貿的不確定性和投資拉動邊際效應遞減的形勢,內需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加明顯。我們要千方百計地通過降低個稅、減少收費、完善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內需的動力,促進消費的轉型升級,而不是以所謂“生育基金”的方式加重群眾負擔。因此,無論是從人民群眾生活的改善著想還是從經濟健康發展的長遠考慮,都應該想方設法地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而不是癟下去。

按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媒體評論:荒唐!

按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媒體評論:荒唐!

網友熱議:

@吃多不胖的憩小貓:退休後再還給我……舉個例子,十年前的兩千和十年後的兩千能一樣嘛…我憑什麼把錢交給你讓你創造價值,然後把通貨膨脹後毫不值錢的本金給我?

@人海乁:我媽媽生我時候,被計劃生育罰了好多錢。現在我不生二胎,還要交錢?

@菁姐要逆襲:如果教育不收費,看病不收費,奶粉尿布國家發,我還是很願意交這個生育基金的!

@toli幸福來得太突然:不孕不育的遭受一萬點暴擊。

@Crystal-lemo:不想結婚,一個都不想生的大有人在,還二胎,作為獨生子女這一代人,上有老、下有小,會有多累。

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