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新勢力GIIS2018中國第三屆大健康產業升級峯會福利贈票開始放送

医健新势力GIIS2018中国第三届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福利赠票开始放送

新康界作為此次峰會的合作伙伴,獲得20個免費入場名額,誠邀您作為國內大健康行業的重要代表,出席本次峰會,與業界人士交流分享您的創新思維和真知灼見。

有人說2018又是IPO大年,還有人說IPO是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和企業方不得以而為之的選擇。新一輪IPO狂潮下,暗流湧動。

是什麼導致出現上市潮這種現象?市場有分析觀點認為,一級市場生活並不很好,又到了所謂的“資本寒冬”,或者說它一直就沒有結束,一大波創業企業面臨著找錢難的困境,不得已選擇流血上市去二級市場回籠資金。

那放到醫療領域呢?似乎具有同樣的“連鎖反應”。據億歐大健康統計,自2017年半到2018年上半年,有33家醫藥企業成功上市,有14家醫療企業今年下半年可能赴港上市。

在這,不經有疑問,現在醫療政策不是在不斷利好,對社會辦醫不斷放開嗎?真實的醫療環境究竟是怎樣的?

近期,億歐大健康持續在關注民營醫院、醫生集團、診所、互聯網醫院和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等非公醫療領域,所以分析主要以非公醫療作為重點。在同業內人士的溝通中,筆者可以感受到,近年來,隨著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不斷開放,民營醫療機構的數量確實在不斷增加,醫生多點執業現象也愈發普遍。民營醫院的數量據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3月底,民營醫院數量達19139個,同去年相比,增加了2332個。在醫生集團領域,據深圳某醫生集團註冊機構的相關人士透露,上個月深圳醫生集團註冊就達10個,現深圳已有醫生集團300多個。

從政策的角度講,籌建一家民營醫療機構似乎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那為何還是會出現上市熱潮,這群人在焦慮什麼?

一家醫院的回報週期大概在5到10年,而診所的回報週期也需要2到3年,所以“跑馬圈地”這樣快速擴張的方式在醫療領域很難走通。近年來,瘋狂擴張的美年大健康就在不斷遇到新問題。撇開最近的“假醫生”風波事件不談,美年大健康一直存在商譽高企問題。2017年末,美年健康的商譽賬面價值為40.46億元,上述商譽均是美年健康在歷次收購中,由於合併成本高於合併中取得的可辨認淨資產購買日公允價值份額而形成的,其中因收購慈銘體檢產生的商譽為29.66億元。此外,美年健康也因急速擴張而被約談甚至吃下罰單。

前兩年政策的放開讓一大波資本紛紛進入醫療行業,其中不乏地產大亨,而今再看,醫療究竟能不能讓每個投資者如其所願,給予極大的投資回報,這還要打問號。

在這樣的背景下,民營醫療機構如何找到適合的發展模式?這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一個人若無頭緒,何不聽聽行業大佬們對非公醫療的一些觀察和看法?

8月23日,億歐將在北京舉辦"醫健新勢力"GIIS 2018第三屆中國大健康產業升級峰會,就民營醫院、診所、消費級基因檢測、互聯網醫院、醫生集團、健康管理等議題,攜行業人士一同探討新機遇下大健康行業的發展走向。

本次峰會分為上下場,議題主要圍繞“互聯網醫院峰迴路轉,誰會提前鎖定戰局?” 、“萬億的消費醫療市場還存在哪些機會?”、“醫生集團蓬勃發展,究竟如何實現落地?、“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如何助力推進分級診療?”、“全科專科診所如雨後春筍,未來誰會是‘診所’的超級IP? ”、“精準醫療大潮漸起,健康管理能否找到真正的商業模式?”這六項展開。

此外,本次活動還會發布《非公醫療發展研究報告》,進行大健康產業的年中頒獎,獎項設置包括:2018年中國互聯網醫院創新十強、2018年中國大健康產業最具投資價值企業TOP10、2018年國大健康產業創新服務企業TOP20。

我們誠邀你一同參與到這次盛會當中。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醫療關乎到每個人的健康生活。醫護工作者也好,行業玩家也好,我們註定要被時代潮流所打動。這場峰會不僅將解答你對於“民營醫療”的困惑,更能讓你接觸到最前沿的大咖分享。通過這次活動,相信對你再一次認識“民營醫療”具有啟迪性作用!

預知更多精彩內容,詳情請戳:http://t.cn/RDgles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