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1927年8月,由鄧青陽翻拍的1911年12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代表合影。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會後,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代表合影留念。此合影現保存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但它並不是1911年12月29日拍攝的原照,而是1927年8月由鄧青陽翻拍的。鄧青陽,原名憲甫,字秀吉,是廣東三水白坭中灶村人。他曾赴日本明治大學留學,並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返國。武昌起義後,鄧青陽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部顧問。後被推選為廣東省代表,出席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1927年8月,他任南京市“清黨”委員時覓得此舊照並將其翻拍。合影的拍攝地為原江蘇諮議局大樓,此樓於1909年開工建設,1910年落成。當年慈禧太后根據赴歐洲考察的清宗室載澤等五位大臣的建議,仿效君主立憲制,下詔預備立憲。1907年各省籌設諮議局。1909年,江寧諮議局與蘇州諮議局合併為江蘇諮議局。清末狀元、南通實業家張謇被推選為議長。張謇委派通州師範學校測繪科的畢業生孫支廈負責設計諮議局辦公大樓。孫支廈受命赴日本考察行政會堂建築,回國後,又汲取西方議會建築特色,大膽摸索和探新,設計出了具有法國宮殿式建築風格的諮議局大樓。該大樓成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最早由中國建築師設計建造的新型建築之一。該照片上附有出席會議的17省代表名單:奉天代表吳景濂,直隸代表谷鍾秀、張銘勳,河南代表李鎜,山東代表謝鴻燾,山西代表景耀月、李素、劉懋賞,陝西代表張蔚森、馬步雲,江蘇代表袁希洛、陳陶怡(遺),安徽代表許冠堯、王竹懷、趙斌,江西代表林森、趙士(仕)北、吳鐵城、王有蘭、俞應麓、湯漪,浙江代表湯爾和、黃群、陳時夏、屈映光、陳毅,福建代表潘祖彝,廣東代表王寵惠、鄧青陽,廣西代表馬君武、章勤士,湖南代表譚人鳳、鄒代藩、廖名縉,湖北代表馬伯援、王正廷、楊時傑、胡瑛、居正,四川代表蕭湘、周代本,雲南代表呂志伊、張一鵬、段宇清,共44人。另有徐紹楨、程德全派來的代表監票員劉之潔。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時,孫中山乘專用花車從上海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起同行的還有各省代表臨時議長湯爾和,副議長王寵惠,孫中山的軍事顧問美國人、退伍軍官荷馬·李等數十人。離滬時,有1萬多人到車站為孫中山送行,“以致道途為之壅塞”。沿途鎮江、蘇州、常州均有上萬人歡迎。

下午約5時,孫中山抵達南京下關後,受到各界人士與群眾的熱烈歡迎,自發前來歡迎的民眾多達5萬人以上。隨後孫中山另換乘花車入城,沿途小站均停,以便民眾一睹風采。入城後,南京城內萬人空巷,市民紛紛湧至孫中山經過的道路兩旁歡呼。“是夜天色陰雨,寒風刺骨,然軍民歡迎大總統興會,仍無少減”。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晚8時,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在清兩江總督署(今南京總統府舊址)舉行,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誓詞如下:“傾覆滿洲專制政體,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就這樣,在中國大地上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來源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圖片來源於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