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總督權利那麼大,爲什麼從來沒有作亂的?原因很簡單:沒錢糧

在看歷史劇的時候,經常聽到“總督”這個稱呼,從其字面意思上面也能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封疆大吏的稱呼,實際上也確實是,總督手握幾個省得兵力,可以說是大權在握。但是說來奇怪,權力這麼大,如此舉足輕重的一個職位,為什麼沒有像歷史其他朝代一樣雄踞一方、擁兵自重呢?有清一代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清朝總督權利那麼大,為什麼從來沒有作亂的?原因很簡單:沒錢糧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總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總督最初是從明朝開始的,在明朝的後期逐步成型,清朝入主中原之後,沿襲了這一制度。在很多人的眼中,貌似總督的權利比巡撫要高一級,其實,總督和巡撫只是同事關係,負責同一地區的不同工作。一般而言,總督只是負責現在兩三個省的軍事工作,也就是現在的戰區司令,但是沒有行政權力。而巡撫則是現在省長和省委書記的結合體,負責日常的行政事務和統戰工作,本身能夠調動的軍隊數量非常有限,在調動軍隊的時候一定要和總督商議,畢竟總督才是軍隊的一把手。

清朝總督權利那麼大,為什麼從來沒有作亂的?原因很簡單:沒錢糧

在清朝統治期間確實也出現過幾個比較強勢的總督,比如說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年羹堯等人,這些人在做總督期間,基本上是兼任地方的軍務和政務,不過這也是因為戰爭的緣故。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總督只是負責軍事,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後勤,而這就需要巡撫的頂力支持,所以單單依靠總督的權利,是掀不起什麼浪花的。即使強如曾國藩,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為了方便指揮,咸豐皇帝冊封他為兩江總督,最高能夠調動20多萬軍隊,管理四省之地,但是依然是小心翼翼,不敢逾越。

清朝總督權利那麼大,為什麼從來沒有作亂的?原因很簡單:沒錢糧

那麼清以前的朝代為什麼能夠割據一方呢?在清朝之前,從秦漢的郡守、刺史州牧,到唐朝時期的節度使,事實上都是集軍權、政權、財權於一體的存在,如果想要發動戰爭,完全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典型的比如唐朝時期安史之亂,在叛亂之前,安祿山身居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控制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而且由於唐玄宗的改革,地方可以憑地方財政招募軍隊,這樣就給安祿山甩開膀子乾的的機會了,於是導致唐朝由盛轉衰。

清朝總督權利那麼大,為什麼從來沒有作亂的?原因很簡單:沒錢糧

另外清朝還有一個規矩,就是如果總督和巡撫在一個城市辦公的話,比較尷尬。比如湖廣總督和湖北巡撫,兩個封疆大吏都在武漢辦公,難免會有摩擦,於是在清朝後期,為了緩解這個矛盾,清朝進行了改革,總督和巡撫同城辦公,由總督兼任巡撫,比如說湖廣總督和湖北巡撫,張之洞就曾經兼任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