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是谁?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传奇心理学教授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中文名:李玫瑾 国 籍:中国 民 族:出生日期: 1958年 职 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信 仰

:中国共产党 祖 籍 :上海

李玫瑾是谁?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传奇心理学教授

人物经历

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

人物成就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担任过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后晋升为专业技术二级警监。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研究特长:犯罪心理分析及画像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研究;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社会职务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1]

学术研究

李玫瑾是谁?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传奇心理学教授

李玫瑾

1987年参与国家哲学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

1995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组织犯罪心理研究》

1997年主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级项目《犯罪心理研究》

199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犯罪综合治理与社会稳定机制研究》

1999年主持公安部部级项目《社会心理调查研究》

2000年参加全国妇联《反对与制止家庭暴力》项目

2000-2001年承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合作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受害保护》等。

2001年主持公安大学引智项目《犯罪侦查与心理画像》。

学术成果

犯罪心理专业

李玫瑾是谁?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传奇心理学教授

李玫瑾

出版《犯罪心理学》专著(1999)

发表研究报告与论文《系列奸杀案犯罪心理分析》;《侦察中的思维障碍及其排除》;《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心理基础研究》;《刑事侦察中的犯罪动机分析》;《现代巡逻警察素质》;《报复犯罪的心理分析》;《警察违法暴力心理原因分析》等。

青少年犯罪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家庭在青少年人格教育和违法犯罪预防中的作用》;《少年刑事司法制度探析》;《犯罪预防的新思路与实践——英国 述评》;《关注青少年犯罪就是关注我们的明天》等。

犯罪学研究

发表论文《有组织犯罪及黑社会问题探析》;《日本城市犯罪预防研究述评》;《德国入室盗窃犯罪与预防研究》;《对我国犯罪学研究规范化思考》;《警察在反对和制止家庭暴力中的职能与作用》等。

期刊网文献

1、《黄勇变态人格心理剖析》 湖北警官学院报 2004 01

李玫瑾

2、《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04 03

3、《反社会人格引发的严重暴力犯罪——对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1

4、《痴迷“法*功”者的心理症结》 人民公安 2001 07

5、《有组织犯罪的心理学研究》 公安教育 2001 07

6、《犯罪预防的新思路与实践——英国述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1 07

媒体报道

李玫瑾

1、罪犯心理画像:访“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

2、为犯罪心理画像 南方周末

3、专访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

4、“犯罪心理画像”----“犯罪心理矫治

5、人生许多问题容不得“悔牌”

6、运用犯罪心理画像破案,专家正研制国内首套犯罪心理画像指标

7、“手机禁片”诱人掏腰包

8、犯罪心理学专家分析马加爵“心理画像”

9、新浪专访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李玫瑾教授

10、特别 “画家” 李玫瑾

11、李玫瑾:为马加爵心理画像

12、“临床”研究犯罪心理----李玫瑾

13、当孩子找不到家的感觉,教育就失败了

14、杨新海杀人非因心理变态

15、教育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标本兼治

16、“马加爵案”的社会心理层面之“参考性分析

17、[今日说法]童言有忌

18、“禽兽教师案”引发多维反思

19、偷拿影碟被保安当场抓住 小兄弟俩被母领回后双双跳楼

20、管教严厉儿子逆反行凶 一中学生砍杀生母判14年

21、大学生心理问题易引发犯罪 中国农大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员

22、大学生为何刺杀公务员

23、专家:马加爵的性格障碍

24、花季少年为何成社会“荆棘”

25、广州人为何缺乏安全感 [2]

人物争议

争议事件

2011年3月23日,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杀人案开庭,当晚,李玫瑾在央视点评称,药之所以会在瞬间完成连扎6刀的动作,和他长期以来的钢琴训练有关。旋即,李的说法被网友称为“钢琴强迫杀人法”,认为她是在为药开脱罪行。李本人亦陷入漫天口水之中。(《山东商报》4月11日)

在药家鑫杀人案的网络舌战中,网民对专家言论的宽容边界因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的央视点评而探底。李玫瑾表达的是心理学范畴的思考理性,因为法律审判与心理分析是绝然不同的两件事;网民们表达的是民意情绪,这种情绪纠结于把专家的言论等同于法律审判的结论。至此,李玫瑾感到由衷的委曲,抱怨网民对其言论是个误解。 [3-4]

争议语录

李玫瑾是谁?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传奇心理学教授

李玫瑾

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时候,我认为他的动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一个同样的动作。——李玫瑾评药家鑫

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而现行的法律,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

——李玫瑾评马加爵

做出犯罪行为不一定需要巨大的冤屈,也不一定需要合理的理由,很多犯罪就是很愚蠢的。

——李玫瑾评杨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