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茂名|北宋史學家范祖禹被貶化州

範祖禹(1041-1098),字淳甫,一字夢得,成都華陽人,北宋中期著名史學家。據說出生時,其母親夢見一偉丈夫被金甲入寢室,曰:吾漢將軍鄧禹。由此取名為範祖禹。從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人修撰《神宗實錄》。著《唐鑑》十二卷,《帝學》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鑑》深明唐三百年治亂,學者尊之,頌為唐鑑公。《宋史本傳》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藝文志》並行於世。1098年被奸臣所陷貶至化州,病故於化州城西獅子嶺南山寺中。

被奸臣所陷貶至化州

範祖禹為官剛直不阿,常犯顏直諫,因而得罪奸臣而連遭貶謫。蔡京鎮蜀,祖禹說他“非端良之士”,後遭蔡京排斥。哲宗性好色,常常逃學,範祖禹便上書給皇帝和太后,指責他沉迷女色,忽視學業,皇帝大為不滿。哲宗紹聖年間,章惇執掌朝政,有意恢復王安石、呂惠卿時期頒行的新法,範祖禹挺身上奏,指責他們借新政之名而行私慾,故使章惇等對他恨之入骨。不久,章惇、蔡卞等指使人從《神宗實錄》中摘引了1000多條材料,羅織成“詆譭先帝神宗”的罪名,對範祖禹在奏諫宮中僱奶媽一事攻擊哲宗皇帝,把他連貶為武安軍(今湖南長沙)節度副使、昭州(今廣西平樂縣)別駕,安置永州(今湖南零陵)、流放賓州(今廣西賓陽縣北)。元符元年(1098)徙遷化州。由於長途跋涉,心力交瘁染病,到化州後住進南山寺。按史籍的記載是“乾旨嚴峻、郡官不敢相聞”,但範祖禹關心化州百姓生產生活情況,與當地文人相處融洽,深得化州人民敬重。據說,他居南山寺期間,不僅研究佛學,還將中原文化向僧人和當地文化人傳播。他對化州橘紅給予很高的評價,當地流傳著“範公識橘”的故事。他58歲在城西獅子嶺南山寺病逝。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追復他為龍圖閣學士。

化州獅子嶺南坡的範公墓

範祖禹病逝後初葬化州。後人在他的墓地擴址建祠,立碑修亭。據載範公陵墓方圓一畝有餘,規模端莊威儀,數百年來一直是化州最為顯赫的人文景觀。《化州縣誌》在“範公墓遺址”的詞條下有如下百字記述:“位於城西石牛嶺(現化州獅子嶺)南麓,是宋代名臣範祖禹塋墓。範祖禹因直諫,屢遭貶黜。宋元符元年(1098)遷謫化州,未幾卒,葬城西石牛嶺。葬後一年,歸葬四川,此為衣冠冢。此墓迭經修葺,最後一次重修為民國23年(1934),樹有‘宋翰林學士之墓’墓碑,墓前建有玉光亭一座。墓與亭均毀於1958年。” 據史料記載的範公墓建於北宋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碑額書“龍學範公墓”,因範祖禹曾以龍圖閣學士出任陝州太守而得名。然範公墓一度被毀, 碑石全無。明清以來,曾先後六次改建擴建。它背依化州八景之一的龍岡盤石,面向教育路、鳳泉區,為土築園墓,磚砌墓環,佔地200多平方米。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建玉光亭於墓左,一座三間,紅牆紗瓦,四面迴廊,重簷翹角,亭堂華麗,四周樹木蔥蘢,佔地600平方米,景色幽雅。該墓於清乾隆乙未(1739年)由知州李祖旦重修墓地,道光乙酉(1825年)由知州黃錫寶置柵欄。民國23年,化縣縣長梁慶翔及社會紳士捐資重修範公墓,墓前建有玉光亭一座,並刻碑歌頌,春秋兩季組織縣城官員、學校師生到此舉行掃墓活動。可惜這座經歷八百多年曆史的陵墓,於1958年因建體育場被夷為平地。

點贊茂名|北宋史學家範祖禹被貶化州

點贊茂名|北宋史學家範祖禹被貶化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