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大舉進攻楚國

前302年,秦國又將河東重鎮蒲坂還給了魏國,與魏國緩和關係,而秦國與楚國的十分短暫的聯盟又出現了嚴重問題。楚太子作為人質在咸陽,與秦國大臣私下爭鬥,結果楚太子殺死了秦國大臣,害怕受到秦國法律的嚴懲,於是偷偷逃回楚國,這招致了從來就想找茬的秦國的極大憤怒,終於由此找到了能夠向世界及國內軍民交待的用兵進攻楚國的切實藉口。

前301年,秦國攻下了韓國的穰城,隨後秦國會合了韓國、魏國討伐自以為聰明而反覆無常的楚國,在重丘擊敗了楚軍,殺死了楚將唐昧。

前300年,秦國為了進攻楚國,派出涇 陽君作為人質到齊國,接著,秦華陽君帶兵討伐楚國,大破楚軍,斬首三萬,殺死楚國將領景缺,奪取了楚國的襄城。此時,秦國已經強大得能夠對楚國採取攻勢了,並且為了進攻楚國,還與韓、魏、齊國都力圖緩和關係,不使他們與楚國聯合起來。面對秦國的強力攻勢,政治混亂、軍力落後而難以抵擋的楚懷王非常害怕,於是派王太子到齊國去作為人質以爭取聯盟及支援。

前299年,秦國再次進攻楚國,奪取了八座城池,不過秦國的進攻也很費力費時,又擔心齊、楚聯盟真正成立,由此外交活動及陰謀開始充分運用。秦王寫信給楚懷王,表示願意與楚王在武關會盟。

面對秦國的停戰會盟的要求,楚懷王既懼怕不去而惹怒兇暴的秦國,引起更為強烈的攻擊,但又擔心前往而秦國使詐。大臣昭睢說:不要去,只需要調發兵力自守就可以了。秦國是虎狼之國,有兼併諸侯的心意,不可以相信啊!但是楚懷王的兒子子蘭卻勸楚懷王前去會盟,楚懷王因此前往秦國領土赴約。楚懷王一到,就被早已設計準備了陰謀部署的秦軍閉關扣留,帶到咸陽,逼迫他行藩臣之禮,再要挾楚王割讓巫郡、黔中郡的大片土地。楚懷王堅持先訂立盟約,秦王卻要求先割地,楚懷王極其憤怒,堅決不肯同意,於是秦國即將楚王扣留不放。

楚懷王回不了國,楚國長久沒有國王,楚國大臣們對此極為憂心,相互商量謀劃道:吾王身在秦國,不得返還,被作為人質要求割地,而王太子又作為人質身在齊國,如果一旦齊、秦合謀坑害,那麼楚國就將陷入極其混亂而導致亡國的困境。楚國大臣們於是只得打算擁立此時身在國內的某位王子。在這個事關楚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大臣昭睢說:國王與太子一同受困於諸侯,如今又要違背國王的命令而立其庶子,這是不合宜的事!聽到這樣合理的反對意見,大臣們決定再作努力,於是決定到齊國去迎回王太子。對於這個十分罕見的特殊事例,齊湣王召集群臣商議,有人說:不如乘此機會,扣留楚太子以要求楚國的淮北土地。齊國丞相說:不可以,如果郢城中擁立國王,那麼就變成我國空抱著楚太子作為人質一無所獲,還將不義的名聲廣佈於天下。那位大臣反駁說:不然,如果郢城中新立國王,那就可以與新王討價還價,要求割讓給齊國下東國(指原吳國的領土、更早的古徐夷的淮南、淮北廣大土地),吾可以為你殺掉太子;如果不同意的話,那麼齊國就與韓、魏三國共同出兵擁立楚太子。計策很毒辣,也可行,但是名聲極壞,因此最終齊湣王還是採用丞相的意見,決定遵守天下大義,歸還楚國王太子。楚國大臣們隨即擁立王太子即位,這就是楚頃襄王。

前298年,楚國告知秦國:仰賴社稷神靈,我國已經有新的國王了!秦王對於計策失敗極為惱怒,調發大軍出武關攻擊楚國,斬首五萬,獲取了十六座城池。但是如此行為卻造成了齊、楚聯盟的更加鞏固,秦國的外交是非常失敗的。

前297年,楚懷王乘秦國長期監視懈怠出逃,秦國火速關閉了通向楚國的所有通道,楚懷王從小路逃向趙國,但不巧此時已經立愛子為國王的趙主父(趙武靈王)正在代地,趙國在朝人物人不敢接受。楚懷王又逃向魏國,但是這麼一折騰,被秦國人追上了。

前296年,受騙被扣留幾年的楚懷王憤恨交集,終於發病,薨於咸陽,秦國將其靈柩返還給了楚國。對於這位多次受騙上當而飽受屈辱但絕不肯割讓祖國祖先領土的愚昧而又固執倔強的國王,楚國人全都感到極度憐憫,如同喪失了親屬一般悲痛,而秦國如此對待高貴國王這樣人物的極度卑鄙惡劣的行徑,也遭到了天下諸侯是一致厭惡,秦國的外交活動受到極其嚴重的損失,各國合從的意願更為強烈。

不久,齊、韓、魏、趙、宋五國共同進攻秦國以伸張君王正義原則,大軍一直到達河東的鹽氏才返回。秦國面對各國聯合的極端不利的局面,開始施行引誘分化的外交活動,將武遂還給韓國,將封陵還給魏國來取得和解。

秦國大舉進攻楚國

秦國大舉進攻楚國

秦國大舉進攻楚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